很多人都爱吃苦菜,能人工种植吗?
民间有农谚,苦菜花香,常吃身体硬邦邦,苦菜叶苦,常吃好比人参补。在我们老家,这几年的果树地苦菜特别多,不再像前几年到处挖不到,野地里的苦菜颜色没有果树地那样碧绿,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但是在物质特别匮乏的年代,它也是餐桌上的常客, 那么,苦菜如何人工种植呢?今天我们就说说苦菜的人工栽培技术。
一、培育壮苗
1、采取种子繁殖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栽培模式,如果缺乏无性繁殖的种源时可以采用。在南方地区主要是以冬播为主,也可以在春季进行播种。在北方地区是以春播为主的,如果是采用设施来栽培播种期可以适当的提前。必须选择是排灌方便的,肥力是中上的壤土或者是砂壤土的土壤。
建议每亩地要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是1500~2000公斤,苗床做成宽是140~150厘米,并且要浇足底水。播种前要选择晴天把种子进行翻晒1~2天,然后用清水再浸泡24小时,播种用量是1克/平方米,播完后覆盖细土少许。在幼苗长到了4~5厘米的时候开始间苗,保持株距在4~5厘米,如果干旱,可以浇施1~2次浓度在10%左右的稀薄的人粪尿。在苗长到了4~5叶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起苗移栽了。
2、根状茎繁殖
选择在春秋季挖取根状茎,并且成10~15厘米的根段,按照行距是30厘米进行开沟,深度是5~8厘米,然后把根茎段顺着沟来平方,保持株距是16厘米,完后要覆土是5~8厘米厚,并轻轻进行镇压,最后浇足定根水。
3、扦插繁殖方式
扦插时基质可以选用疏松的壤土,湿沙或者是水,用健壮的枝条顶端,上部要带2~3节的枝段来作为插穗。如果是在壤土上扦插,注意要随插随时培土,并且还要浇水,标准是苗床要保持湿润。插完之后10天左右节部就开始发根了。
二、选地、整地、施基肥、进行定植
首先要选择排灌方便的,腐殖质丰富的,pH值在6~6.5之间的壤土或者是砂壤土。
要结合深耕,建议每亩地要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是1000公斤,钙镁磷是30公斤,硫酸钾是30公斤,把这些作为基肥。要求耙细整平并做成畦,畦宽度是100~140厘米,畦长度必须要根据栽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注意在定植的时候,尽量避免不要伤到根,菜用大小苗分畦进行定植。按照行距(30~35)㎝?(20~25)㎝开进行定植,每个穴1株,这样每亩地大概可以栽种7000~8000株,并且必须注意,定植以后浇透水分,这样可以确保成活。
三、栽种后的田间管理
1、进行化学除草
注意在定植的3天后,建议每亩地喷施50%丁草胺乳油500倍的液,进行化学除草的处理,在封行之后,杂草比较多的时候,每亩地建议用6.9%的威霸水乳剂50毫升,要兑水25公斤,可以选择对畦面进行均匀的喷雾来出去杂草
2、肥水的管理
败酱栽种成活之后,建议每亩地施用48%的三元素复合肥3公斤,尿素3公斤,兑水后喷施,这是追施催苗肥,10天后要再追施1次。当茎叶采摘之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结合对畦面进行疏松时要每亩地及时的追施精制的有机肥80~100公斤。由于败酱不耐旱,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必须注意浇水,尽量保持土壤湿润。而到了雨季的时候必须及时排水,以防涝渍,这样是可以促进植株的正常的生长发育的。
3、采取遮阳措施
阴凉湿润的条件是有利于败酱的枝蔓和茎叶生长的,所以说在6~8月份,要求在畦面上搭建遮阳棚,这样可以避免强光的暴晒。可以选用竹木来搭架,这时棚高要求在1.5米左右,在上面覆盖塑料的遮阳网,同时还要保持畦面是通风透气的,要求方便采摘。
4、及时修剪
因为败酱盛长很旺盛,到了生长的后期,茎叶会出现交叠的现象,这样对通风透光不利,当然还会影响植株的生长的,所以在这时就要把靠近植株基部的已经老化的枝叶进行疏除和更新,同时还要增施有机肥并进行培土,以方便菜园的通风和透气,来增强败酱植株的抗病能力。
5、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蚜虫和白粉虱,建议采用吡虫啉和阿克泰进行兑水,喷雾来防治。跳甲建议用灭扫利或者是农地乐来防治。灰霉病建议选用扑海因或者是施佳乐来防治。白锈病建议选用金雷多米尔或者石膏来防治。炭疽病适宜在一开始发病的时候选用甲基托布津或者是炭特灵来进行喷雾,注意要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四、适时采收
在败酱的新枝长到5~6节的时候,就可以采收它的嫩茎叶了。在主枝的茎叶采摘之后,根块可以促进侧枝的生长心叶增生。再败酱生长的旺盛期2~3天就可以采收一次的,它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收的。
种地,实则是一项技术活。什么时候翻耕、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割,小寒、大寒、春风、谷雨……什么节气干什么事,你又了解多少农业生产中,翻耕是最基本的一种耕地方式。俗话说,“深耕细作”是农民种地的指导书,以前农民种地不使用化肥,都是使用粪肥和精耕细作来提高粮食产量。不管是作为闲田还是农作田,翻耕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地形多样,气候不一,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略有不同。像是翻耕,有些地区冬季农田是闲着的不种庄稼,一般在冬至之前把地进行翻耕,俗话讲“深耕一寸,等于上粪,冬季把地翻,害虫不沾边”,冬闲田翻耕对我们农业种植有很大好处,因为各种原因不适宜再种植其它农作物,需要闲置一冬,这时候村民常把地深耕,叫“养地”。比如东北地区冬季由于天气原因会把耕地闲置养地,有些地区因为干旱等原因把地闲置,让土地休养生息一冬天。在我们这边的土地一般没有休息的时候,一年两熟,今天已是小满节气,马上就到麦子收割的时候,收割小麦之后接着就会种上玉米,等秋收时节玉米收割之后,接着就会种上冬小麦,土地没有闲置时候(当然,是针对以前农田不撂荒的情况),现如今另当别论了,由于外出打工很多土地都被闲置、撂荒了红薯需要插秧种植,小麦、玉米需要撒播种子,一亩地播种多少斤种子最合适?种子出苗速度直接影响苗的壮或弱,如何选种、如何晾晒等等,都是很有讲究的,有很多的知识点在里面,正所谓:种地看似简单,实则技术含量很高。以前,我们播种都是十分传统的模式,刨个坑、埋点土,还是使用最原始的工具镢头和锄头刨坑,后来出现了那种用木头制作的播种机器,再后来那就是全部机械化种植了,甚至还出现了无人机播种等高科技。但如今也有不少地区还在沿用最原始的播种方式,比如一些偏僻的山区农村,坡高地少的地区。播种完接着就是施肥的环节,为了让农作物苗长得更壮实,那就需要施加肥料,以前农村施肥采用的是粪肥,人粪、猪粪、牛粪等肥料,实话说那样其实是很干净和原生态的,后来有了尿素、化肥等现代化的肥料,所说是方便了一些,但成本很高,对人身体也没什么好处。喷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重要环节,因为农作物的生长期会出现各种害虫侵蚀,为了保护庄稼的生长就会喷药杀虫,比较常见的工具是村里的喷雾器,跟书包一样的东西。说起收割,,一开始无论是玉米、还是小麦,大都采用人工镰刀收割的方式,割完绑成一捆一捆最后抗回家里,再进行切割秸秆留下麦穗、玉米,秸秆喂牲口或烧火做饭,脱粒使用自制的风车或是石碾。后来慢慢有了脱粒的机器,秸秆也一把火给焚烧,由于我们这边是山区,交通很不方便,很多村庄至今仍是沿用着镰刀手割的方式,地势稍平坦的地方也开始采用机械化收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