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茶的制作技术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很多地方都种植了桑树,作为特种经济林,桑园面积增加很快,除养蚕外,出现了大量桑叶过剩的现象,从而白白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将桑叶制成桑茶,用于饮料、保健食品等方面,可实现加工增值。如今,桑茶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在蚕区多年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桑茶精制的技术。现将桑茶的主要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一)采摘。春、夏、秋桑树萌芽时,结合打顶(以促分生叶)适时采摘桑树顶部桑芽(亦称打头),要求均匀一致,用于制取精品桑芽茶;也可于春季、晚秋时期采摘桑枝中上部无农药残留、无病虫害污染的嫩桑叶,弃去叶柄。根据桑叶老嫩程度,分别归档处理。沙尘严重的地方,桑叶表面附有尘土等,采前须用清水喷净晾干再采。
(二)切叶、摊青。将采回的桑芽及时薄摊在洁净的竹匾或水泥平地上,室内要求洁净、凉爽、通风。摊放厚度约为10--15cm,50cm宽成一垄,中间隔开便于透气,摊放时间为4--6小时,中间翻动一次,至芽叶自然萎软,光泽渐失转暗时付制。此时鲜芽叶含水量在70%左右。对采回的桑叶,老嫩一致的归一档,先切成1.5x3.0cm长宽的桑条,然后摊放。
(三)烘炒技术。1.杀青、揉捻:用并排两口锅(倾斜度为15--25°,分别作杀青和理条用)或6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适宜在120℃--140℃,将经过摊青的鲜桑芽(叶)投放到锅中,每锅投放量为400--500g,滚筒一次投叶量10kg,投叶后听到有轻微的水爆声为温度适度。鲜叶下锅后,即用炒把(用竹茅扎成的圆帚)将桑芽(叶)杀透杀匀,防止产生焦边。约2--3分钟,鲜叶变软(俗称下绵)时,改用起轻揉作用的裹条法,将炒把与锅底垂直,沿锅壁作同一方向的圆周运动,带动鲜叶顺炒把方向滚动。用力先轻后重,转动幅度先大后小,动作先慢后快。一般转15圈左右;需提起炒把将芽叶团抖散,及时散发水分,防止水闷。以后转圈要渐渐加快,转小圈,并且手势稍稍加重,促使芽叶卷曲成条。约经5--6分钟,当鲜叶青气消失,有清香逸出,大约五、六成干时,将芽叶扫入相连的锅中。2.理条、做形:杀青适度的桑芽叶要及时转入第二口锅内做形,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香气。锅温宜70℃--80℃,手法以翻炒为主,前期采用龙井茶抓条的手势,手掌心向下,五指伸开,用力拍压数下后,抓起翻转过来,再拍压,抖散,如此反复。后期应理条与抖抛相结合,边炒边做形,约经5分钟,当芽叶失重在45%--50%时出锅。3.烘焙:工具用竹烘笼,燃料用栗木炭。烘培分毛火和足火两个阶段。初烘用毛火,温度为100℃--110℃,将芽叶薄摊于烘笼上,掌握高温勤翻,防止出现焦边,约七成干时,下烘摊凉1--2小时,然后进行足火烘焙,采用文火慢烘,烘顶温度为50℃--60℃,中间仍需翻叶,以防干湿不匀,烘至足干。如量大也可用现有的烘茧灶烘焙,毛火、足火一体进行,温度控制在70℃--100℃,烘时要勤翻、快翻、匀翻。毛火掌握在七八成干时,摊凉后进行足火烘干。烘至芽叶手搓成粉末,叶脉呈蟹**,毫显露,有特殊香味为宜。此时含水量在5%以下,经过摊凉、挑剔、分级、包装、贮存或销售。(四)蒸制技术。1.切叶、装笼:将采回的干净桑叶老嫩一致归为一档,切成1.5x3.0cm桑叶条。笼下铺纱布层,纱布上铺鲜桑叶条,厚度为5--8cm。2.蒸青:锅内烧开水,将装有桑叶的笼放沸水锅上,上气后改用小火,约经4--5分钟,桑叶软熟而仍鲜绿,及时出笼,摊凉以去青涩气。3.揉搓:蒸好放凉的桑叶条,放在干净的木槎板或竹席上反复揉搓,至桑叶呈卷曲状,叶汁渗出时,再行抖散。不能有湿团存在。4.烘干:烘干方法与炒制烘焙方法相同。但由于蒸煮桑叶的含水量大,初烘时注意薄摊勤翻,以免有水闷气。烘干程度宜偏焦而不偏生。
(五)桑叶茶的食用价值。1.茶饮:桑茶可代替传统茶叶,70℃以上开水冲饮。也可制成袋泡茶,冲泡更方便。2.浸药酒:可将桑茶浸于酒中,浸够48小时,每日早、中、晚服用。3.制成桑粉:将桑茶粉碎后制成桑粉,用80目的筛子过筛,用桑粉和米麦粉混合(每500g米麦粉中加入桑粉50--100g)做成馒头、烧饼、饼干、烙饼等食品,可直接食用,而且色质、口感相当好。
浅谈桑树的主要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_何登远
1园地选择
根据桑树生长习性来看,桑树种植过程中需水量大,但不耐潮湿,喜温和,喜光,耐寒,耐旱,耐烟尘,抗风能力强,可轻度耐碱。
从柳州土质土肥情况分析,大多数土地可栽植桑树。若建立规模化的桑园,要选择取水便利、排灌通畅、有一定光源、土质深厚、土壤含盐量低于0.2%、土壤酸碱度为6.5±2的区域。由于桑树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桑园的土层要深厚,同时因桑树叶产量和土壤含肥量有关,最好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建桑园。
2播种育苗
2.1科学选种
根据种植需求来选择桑树品种,一般选用品种纯正、适应性强、生长旺盛的桑树品种,柳州当地主要栽植的桑树品种有抗逆性强的“强桑1号”,产叶量高的“桑特优1号”和“桂桑优12”等(表1)。“强桑1号”属于中生中熟桑树,在柳州的生长发育时间主要为每年3月中旬至12月上旬。“桑特优1号”树形高大,枝条较高,生长快,再生能力强,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育品种。“粤桑11号”属于早生早熟品种,定植的株距为(23±2)cm,行距为(80±5)cm,若采用种子繁殖,则需要0.8~1kg/667m2种子。
表1广西主要种植桑树的品种信息
2.2种子处理
桑树种子的收获时间为夏秋季节,若春季选用种子繁殖,种子因处于冬眠状态可能出现发芽率低等问题,因此播种前要催芽处理。
2.2.1直接浸泡法挑选颗粒完整、饱满、无病虫害的桑树种子,清水洗净,在25℃清水中浸泡24~28h,捞出后平整摆放,覆上一层湿布,置于(28±2)℃环境中进行催芽,每12h翻动种子一次,促进发芽,80%种子吐白后再进行播种。若种子幼芽过长,容易在播种时发生机械损失,因此种子露出幼根后栽植,可提高出芽率。为提高种子的抗病力,可以在种子催芽前喷洒适量的25%多菌灵溶液。
2.2.2沙藏法将种子置于湿润的砂质土中充分混匀,直接贮藏,每隔12h向沙子上喷洒1次清水,当80%种子泛白后再播种。
2.3整地
桑苗栽植前5d要做好整地工作,去除栽植区域的杂草和砂石,并去除植物根茎,深耕30~35cm,厢面要细碎、平整,厢宽为(140±20)cm,沟深(25±5)cm。四周要开挖排灌沟,以防幼苗期积水,为桑树幼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基肥主要为有机肥,每667m2施加量为6000~10000kg腐熟农家肥+(25~50)kg磷肥。
3桑树栽植
3.1栽植时间
种植前要对桑苗进行规范的植物检疫,确保桑苗无病虫害。
桑树一般在早春栽植,此时土壤温度应超过10℃,种植前用根部蘸取适量的含磷肥的泥浆,可促进桑树发根成活。夏秋季节也可栽植,起苗时要注意保全桑苗根系。
3.2栽植方法
将桑苗根部埋入桑行线土内,盖上1~2cm的土,然后略微提根,踩实再覆一层松土(高度为3cm)。栽植好后要浇足水,一般栽植后10d左右出苗。
3.3补苗间苗
当桑树苗长到3.2~3.4cm时,拔掉过密的植株,使植株的间距控制在3.3cm左右。当桑树苗长到7cm左右时要进行补苗,株距控制在3~5cm,桑树苗一般控制在8000~12000株/667m2。一般补苗、间苗在浇水或降雨过后进行。
3.4定植
桑树植株长出4~5片真叶时进行移栽,移栽深度为15~20cm,移栽前对根部进行适当修剪,主根长15cm即可,剪去多余根系。定植时不要扭曲根系,以提高植株的移栽成活率。
不同品种的移栽间距和栽植密度有所差异,对于低干树型(80cm)的桑树,一般栽植行距为200cm、株距为33~35cm,而中低干树型(100cm)的桑树,一般栽植行距为200cm、株距为50~55cm。
4栽后护理
4.1浇水
定植后每隔2d浇水1次,若天气干旱,可每天浇水1次,促进桑树苗定植成活。若定植后降水充沛,不需要人工灌溉,还要做好排水,以防桑树幼苗烂根。
若不能确定是否浇水,可以用手抓土,握紧后松手,若发现土块能成团,表明土壤含水量适宜,无须浇水;若不能成团而较为松散,则要浇水。
4.2施肥
桑树长到28~32cm时进行追肥,此次为桑树定植后的第1次追肥,主要为氮肥,施加量为6~8kg/667m2。当桑树长到48~52cm时再次追肥,每667m2施加25kg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
4.3中耕除草
桑树的适应性强,但桑树苗较为幼嫩,不仅不耐涝,还容易被杂草争夺养分,从而导致定植成活率较低等问题,因此要做好松土和清除杂草工作,一般春季、夏季和冬季都需要中耕除草,冬季最为关键,许多病虫害会越冬,中耕除草还能降低病虫害发生。
在桑树第1年栽植过程中,需要定期看护,以防人员踩伤或家畜啃伤。
5桑园管理
5.1施肥
5.1.1冬肥冬肥为桑园的基础肥,目的为改良桑园土肥土质,分2次施加,施肥时间为1月和2月。第1次:在桑树的行间开沟,填充肥料,覆土,每667m2施加4000kg腐熟农家肥+10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第2次:方法同第1次,每667m2施加15kg尿素+5kg钾肥。
5.1.2春肥春肥主要为促进桑叶发芽、生长,一般桑树新梢长至8cm左右进行,每667m2施加100kg复合肥+50kg尿素+25kg麸肥。
5.1.3造桑造肥每收获一次条桑后就需要施肥一次,一般每年可收获5次。第1次:当条桑收获完后每667m2施加35~40kg复合肥,间隔3~4周每667m2再施加10kg尿素+5kg钾肥。第2次至第5次方法同第1次。
5.2中耕除草
5.2.1冬季中耕桑园12月15日至25日期间进行冬耕,冬耕直接影响次年桑叶产量,因此要深耕1次,深度为20~25cm。
5.2.2条桑收获后中耕耕地深度为5~10cm。
5.2.3除草桑园全年除草4次,分别为春季清除“过冬草”,夏季清除“黄梅草”,秋季清除“结籽草”,冬季除草结合冬耕一同进行。
5.3灌溉与排水
要根据土壤含水量适时浇灌,干旱浇水,多雨排水。若桑园发生积水,桑树根部无法正常呼吸,桑叶容易萎蔫、发黄,根部腐烂。一般在春季和夏季桑树处于发芽、叶片生长迅速时期,需水量大,此时桑农要做好灌水工作。
5.4合理修剪
5.4.1树型养成修剪修剪时间一般为12月15日至25日,修剪主干,去掉多余桑条,主干长15cm,并保留2~3个芽,新桑保留1主干,老桑为2个。桑条修剪后要及时清理,以防残留病原菌。
桑苗移栽后,一般离地面14~16cm剪伐,定主干,新芽长到9~11cm时,主干保留2~3个饱满、生长健壮的芽,这样疏芽有利于透气和透光。
第2年,离地面9~11cm剪伐,定第1支干,新芽长到9~11cm时,每一支干保留2~3个饱满、生长健壮的芽,其余用剪刀剪掉。
第3年,离地面4~16cm剪伐,定第2支干,桑树即可成型,这也是低干桑养成的主要方法。新芽长到30~33cm时,每一支干保留2~3个饱满、生长健壮的芽,每株枝条数为7条左右。
5.4.2常规修剪每年12月20日左右剪伐其枝条基部。
6桑叶收获
6.1春叶收获
桑树叶在春季生长最快,4月20日左右也是养蚕的最佳时期,根据蚕的生长习性,4月20日至5月5日进行收蚁养蚕,5月20日至6月10日之间可以上蔟结茧。一般根据桑树年龄合理采摘春叶,第1年至第2年的桑树可以采摘新梢上的嫩叶,第3年至第4年的桑树可以采摘桑树枝条中下部的止心芽,5年以上的桑树可以采收其全部芽叶,并剪去枝条。该采摘方法适用于大蚕饲养,即条桑育(连枝条和叶一同给桑)。7d后,桑拳上的潜伏芽或休眠芽会萌芽生长,随着温度增长,降水量增加,逐渐进入夏季生长旺期。
6.2夏、秋叶收获
夏、秋季节采收需要分批次进行,这样不会因过度采摘影响桑树生长。采摘方法为摘叶留柄,保护腋芽不受损伤。每次采摘后,桑枝上要保留至少8片叶子,秋末采摘至少保留4片叶子。
7病虫害防治
7.1白粉病
受害桑叶背面出现许多白色霉斑,随着病情发展,霉斑中心会出现黑色小点,随着养分消耗,桑叶干枯。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每14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7.2白绢病
受病害的苗木或桑条表皮上出现浅褐色、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处会生长出白色菌丝,菌丝聚集层有褐色颗粒,病变部位腐烂,病叶发黄、干枯。发病初期喷洒40%灭病威悬浮剂300倍液,每7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7.3猝倒病
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幼苗呈直立枯死,幼苗的根颈部出现**斑点,茎部直径变细,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颜色呈黑褐色。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2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7.4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正、反面出现许多褐色斑点,呈水渍状,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颜色呈灰色,叶片边缘颜色较暗,叶脉也呈褐色,病叶质地变脆、逐渐枯焦。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4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7.5桑尺蠖
桑尺蠖幼虫蚕食桑芽,后幼虫蚕食叶片,桑叶会出现大面积减产。春芽萌发前14d,喷洒90%敌百虫1000倍液,发病初期可以释放桑尺蠖脊腹茧蜂进行生物防治。
8总结
由于桑树的环境适应性强,管理操作难度小,对种植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可广泛推广。未来可加大饲料桑和“桑+禽+蚕”等生态种养模式的开发,为农户桑树种植效益拓宽渠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