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药的药效与防效是怎样计算的?

在药效测试中,常根据病、虫、草等不同的测试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指标和药效计算公式,但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有几个基本参数在计算药剂防治病、虫、草的防效时是必须了解的。如杀虫剂的死亡率、杀菌剂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等。

农药的药效与防效是怎样计算的?

死亡率常为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但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一般采用Abbott氏校正公式

这个公式的基本根据是假定自然死亡率及被药剂处理而产生的死亡率是完全独立而不相关的,并且自然死亡率在20%以下才适合此公式,而将自然死亡率所造成的影响予以校正。如果自然死亡率过低(5%以下),一般情况下可不校正。

杀菌剂药效表示方法则常以病害种类及为害性质而定。如发病率、病情严重度、作物产品的产量、质量等,但最常用的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等。

病害分级的标准可根据病害种类及症状、为害特点而灵活确定。

对杀虫剂、杀菌剂以及除草剂防效的计算,可用HendersonTilton公式进行统一,只是参数代表不同的意义。

杀虫剂

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Tb为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Ca为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Cb为对照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

杀菌剂

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的病情指数;Tb为处理区防治前的病情指数;Ca为对照区防治后的病情指数;Cb为对照区防治前的病情指数。

如果药前均不发病,即Cb=Tb

除草剂

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的株数;Tb为处理区防治前的株数;Ca为对照区防治后的株数;Cb为对照区防治前的株数。

百分浓度与百万分浓度之间的换算:百万分浓度(ppm)=10000×百分浓度(不带百分号)。稀释溶液的浓度计算方式为:原药的浓度×原药的重量=稀释液的浓度×稀释液的重量。

一、农药的倍数怎么计算

首先大家要知道几个单位换算的常识:1克(1g)=1毫升(1ml)、1升(l)=1000毫升=2斤。

1、如果农药标签上只标明农药的稀释倍数,计算普通手动喷雾器1桶水(15000克)需加多少克(毫升)农药?

公式:1喷雾器用药量(克或毫升)=1喷雾器用水量÷稀释倍数。

举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计算:15000克÷500倍=30克

2、只标明农药的净重及稀释倍数,计算1瓶农药或1袋农药可以兑多少水?

公式:1瓶或1袋农药兑水量=1瓶或1袋药的净重*稀释倍数。

举例:10%苯醚甲环唑袋装100克,稀释倍数为1500倍。计算:1袋兑水量=100克*1500倍=150000毫升=150公斤

3、只标明农药的制剂浓度(即原药含量)及有药使用浓度(即百万分浓度ppm)

公式:每克农药或肥料的加水量=1000000*药品(肥料)含量÷浓度(ppm)。

举例:需用15%的多效唑配置成300ppm的药液喷洒作物,1克农药需加多少克水呢?计算:加水量=1000000*15%÷300ppm=500克,即1克15%多效唑加水500克,即可配置成300ppm的多效唑药液。

ppm很多农民朋友看不懂,这时候也可以将ppm转换成稀释倍数再进行计算,稀释倍数=原药浓度*1000000/百万份浓度ppm。

二、农药稀释量怎么看

1、稀释倍数

农药稀释倍数通常都很大,计算过程往往会忽略农药本身的重量。举例:某粉剂农药的稀释倍数为2000倍,农药粉剂每袋10克,如果整袋兑水,用水量计算方法为10×2000=20000克=20千克,也就是说20L水加入一袋药剂。

2、亩/公顷用量

如果标识上标明100克/亩,意味着每亩地需要用药100克,而一亩地需要多少水量,就得根据实际情况或者经验来看,平时喷洒一亩地共需要用多少水?平时使用的喷雾器是多大容量?一亩地需要一壶还是两壶水?如果一壶水就够,那么将100克都倒入即可,如果需要两壶水,那么每壶加入50克即可。

公顷用量和亩用量差不多,按照1公顷=15亩来进行换算,比如每公顷用量3000克,每亩用量则应该为3000÷15=200克。

3、拌种比

拌种农药需要用到,如标识说明上显示1:100的拌种比,那么一袋10克的农药,需要的种子数量就应该为10×100=1000克,即2斤种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