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主要出产哪些名茶?
大白茶始祖“绿雪芽”
绿雪芽为历史名茶精品,是采摘太姥山云生雾长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的茶树鲜叶,结合传统工艺,运用先进的有机生产加工体系,精心制作而成,绿雪芽有机绿茶有“形美、色翠、香高、味醇”四大特色。绿雪芽茶香似兰花而芬芳长久,有人称赞道“一杯在握,满室兰香”;绿雪芽有机绿茶的汤色嫩绿,清澈鲜亮;其滋味鲜爽甘醇,回韵长久而齿颊留香,有鲜橄榄的回甘,喉韵感强。它的叶张肥厚,持久耐泡,三泡四泡不走味,五泡六泡味犹存。 9001珍品绿雪芽,取之明前第一采壮芽,采时对时间、天气、手法及制作要求精、确、细、特。因经一个春天的积蓄,内含物极其丰富。成茶外形挺直、肥壮、重实、匀称,色泽翠绿鲜润、汤色浅黄明亮透彻,滋味鲜爽回甘,香气清雅。泡开后根根翠芽翩翩飞舞,耸立杯中如春笋破土,露出勃勃生机,极具观赏及品饮价值。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拓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炒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 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余年, 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 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叶底红匀光滑。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茶,香味醇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临海的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 色鲜亮,条形秀丽。
天山绿茶
天山绿茶产于福建闽东。其品质特点:条形紧结、肥壮,茶香似珠兰芬芳而久长,汤色碧绿、清澈鲜亮,滋味浓醇回甘,叶张肥厚、持久耐泡,冲泡四次余味犹存。为福建绿茶中的珍品,是窨制天山茉莉花茶的上等原料。其产品得到国内外饮茶爱好者的喜爱。
这里产茶历史已颇悠久。据载,远在唐代,中天山一带已有栽茶。所产茶叶的品种、花色,几经变革,遂形成现今的“天山绿茶”。1781年前后,天山“芽茶”曾被列为贡品。
历史上天山绿茶的花色品名繁多。按采制季节分为雷鸣、明前、清明、谷雨等;按形状分为雀舌、凤眉、凤眼、珍眉、秀目、蛾眉等;按标号分为岩茶、天上丁、一生春、七杯茶、七碗茶等。其中以雷鸣、雀舌、珍眉、岩茶最为名贵。
雷鸣茶是用早春“一声雷”时节采摘的茶芽制成,冲泡后芽尖向上,竖直悬浮于杯中,犹如破土春笋,颇有情趣;雀舌系“一旗一枪”初展芽叶制成,十分细嫩,形似雀舌;珍眉采制精细,成茶形状如弯眉,颇为秀丽;岩茶采自石隙岩缝所长茶树之嫩叶制成,馨香深远,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这些产品花色,有的业已失传,有的如天山雀舌、凤眉、明前、清明等都已恢复生产,并创出不少新品种,如清水绿、天毛峰、天山银毫、四季春、毛尖等。这些绿茶品质远胜于传统名茶,其品质上的共同特点是:苗锋挺秀,香高,味浓,色翠,耐泡。自从恢复生产以来,曾多次在地、省及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获奖。宁德茶厂以“天山一路银毫”为原料窨制的“天山银毫”茉莉花茶,在1979年全国内销花茶评比会上名列前茅。
闽东天山山势雄伟,主峰宝顶海拔1143米,坡谷延绵,双溪萦回,宛如玉带,河岸多危崖陡壁。茶园多辟于岩上、溪边或山坡谷地。土壤以砂质壤土为主,腐殖物较多,有利于茶树生长。无怪乎诗人要称这里是“深山奇石嵯峨立,峡谷悬岩茶味香”了。
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太姥山地处闽东偏北,与浙江毗邻,地势较高,群山叠 翠,岩壑争奇,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茶树根深叶茂, 芽毫雪白晶莹。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茶,广收白琳、翠郊、蹯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 白琳工夫由此而生。20世纪初,福鼎“合茂智”茶号, 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具有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取名为“桔红”,意为桔子般红艳的工夫,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白琳工夫茶系小叶种红茶,当地种植的小叶群 体种具有茸毛多、萌芽早、产量高的特点,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 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叶底鲜红带黄。
数百年前,品品香是一个茶叶品质标准的代名词;
数百年后,品品香是一个响彻全国的品牌。
福鼎茶史,源远流长。福鼎白琳镇翠郊村的吴氏古民居,便是清乾隆时期福鼎茶叶辉煌的历史写照。“学至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 吴氏古民居还保留着这幅清朝大学士刘镛相赠的楹联,保留着苏轼亲笔题字的笔筒、清代宫灯等珍贵文物,更是留传着一个关于品品香渊源的美丽故事。
吴氏是当时福鼎最为出色的茶商,依靠经营优质的福鼎白茶及白琳工夫红茶,富甲一方。
翠郊附近的七斗坪是个美丽的村庄,住着几十户姓林的茶农,祖祖辈辈以种茶、制茶为生。
这里山环水绕,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自如绝佳的产茶胜地,自然成了吴家的主要茶源。
吴氏对茶叶源头品质极为重视,每次到此收购茶叶,都要品而再品,反复斟酌、评审茶之香韵,被茶农们趣称为“品品香”品质标准。
林家种茶、做茶工艺薪火相传上千年,其自然、健康的优质茶叶,备受吴家茶商认可和赞赏。于是种茶、制茶的林家和经营茶叶的吴家携手共同缔造了福鼎茶叶的一段辉煌佳话。七斗坪也因此处处飘荡着茶香,仿佛是个茶叶的海洋。因此,后人将村庄更名为茶洋里。
勤勤恳恳的林家,专注于种茶、制茶,传到林健(林振传)已是第八代。林健身负传承振兴林家茶业的使命,更加执着于种茶、制茶。他立志传承福鼎茶业的辉煌史,踏上当年吴家以茶立业的传奇路。在林家数百年种茶、制茶的沉厚积淀基础上,品品香品牌应运而生,踏上了“家有茶香,品品香”的全新征途。
公司简介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出口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品品香有机茶基地成为福建省茶叶出口备案基地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成立福鼎市科健白茶研究所和福建(宁德)茶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福鼎白茶的品质跟踪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企业通过与科技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茶叶加工工艺和技术,引进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出口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设备。主要产品有:福鼎白茶、太姥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白琳工夫红茶及系列有机茶产品等,“品品香”牌福鼎白茶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
以北京品品香茶叶销售中心为枢纽,实行全国连锁加盟经营,已建立了100多个茶叶销售网点,形成了网络化经营。
企业以“科技、人才、合作、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放心、诚信经营” 为经营理念,以“绿色、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和中国茶产业百强企业、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企业知名字号,打造中国白茶第一品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2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