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手里有100多亩地,如果不想种庄稼还能做什么?

农村的土地用处很多,200亩地使用一年,我想说重的东西多了,一般自己家是没有两百亩地的,即使有也是承包的土地,一般承包的土地不可能是一年,一般承包20年,甚至更多,所以这个问题问得很纳闷。

手里有100多亩地,如果不想种庄稼还能做什么?

在我们家乡,有土地就是老板,我们这边的地全部已经包出去了,手上有两百亩土地,可以选择种植水果,药材,柠檬之类的,或者真的只有一年,那就得种子大豆,全部种大豆,大豆产量可以,价钱合适,下半年种子姜,子姜价钱高,而且价钱高,举个例子。

去年我老婆的舅舅在家,种了10亩的子姜,产量可以,赚了7万元,照这样计算,200亩不简单,总之一句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鼓励支持三农,扶持三农,蜀农三哥计划在农村包地,由于多方面原因,还没落实下来,

如果有二百亩地,不让种庄稼,而且还能使用一年,这太好了。

首先,无水源先打井,无电就购买发电设备,有水有电,就有作为了——用机械把地翻一遍,等着下雨过后不久,看看能长多少草,地力怎么样?

其次,根据具体情况,发展养鹅事业,这片地利用水电,安装节水喷灌设施,至少能养1万只;如果没有这方面经验,建议气温到20度以后,购买十日龄鹅苗(死亡率极小),直接放养,一点一点延长时间;同时喂一些小鹅饲料,提供充足饮用水;搭一个塑料冷棚,打成若干小格,每格控制在70~80只为宜;大约二十天以后,就不这么麻烦了,多建几个临时能防大雨的棚子就行了,小雨不算个事,因为鹅好水。(越下雨,草越好,越下雨,越来钱)。

最后,根据放牧鹅的长势以及草的长势,调配饲料供给量.,为争取出栏时间和效益,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投资很小;一只鹅的纯效益能有2O~30元,那么一万只的效益不少吧?所耗时间也就一百天,如果经验丰富,能有三次收益,岂不乐乎?

200亩地面积上属于一块不小的地块,不让种庄稼,能干些什么?首先掰扯一下几个模糊概念,地是属于什么性质呢?耕地的话种一般庄稼年收入大概200亩×500元/年=10万元,也就是说按耕地说产值年收益10万元;如果是滩涂地就没有这么高的产值,只能适当搞些小规模养殖或者水产,如果是建设用地那就是比耕地翻一翻,但是没有连续性,也只是三分之二收益;有些朋友说养殖,我说规模养殖的基础设施当年回不了本钱滴,落个白忙活,种能储存牧草大概差不多,种小拱棚蔬菜也可以,但是只是季节性的,人工加拱棚也是费钱。这块200亩的地是在什么气候下呢,如果四季如春那就可以种鲜花,如果严寒之地新疆内蒙青海那就还得再拓展。如果在工业区那就租赁成临时停放车啊,露天仓库啊效益还是可以,不确定性太大,反正拥有200亩地,在现代形势下,千万不能让它闲着,人勤地生金,人懒长成草,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只能用一年200亩地吧。

1、种地是一项比较累的活,早出晚归、日晒雨淋、而且每一半年下来所收成不多,两三亩农田算一下,化肥250元、种子一斤50块,三亩田,种子的费用150元,农药50元、人工的成本基本不算,到收成的时候,再除掉请机器收割,每亩150元,3亩就是450元,这只是一个季的投资,但卖出去的稻谷,1.2元左右一斤,算下来,一年最多也收入五六千这样,都不够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家里一旦有个人生大病不用说只会欠款。如果是承包人家的田地来种植甘蔗、香蕉、橘子等水果卖还能赚点钱,生活还过得去也有点存款。

2、随着改革开放工业区也越来越多需要的工人也多,交通也方便了,农村的年轻人、中年人都会出农村来城市打工赚钱,虽然累还要通宵最起码不用日晒雨淋,两三个月都能赚到在农村一年的收入了,一年下来还有钱存,建房、买房、买车还有的年轻人带上孩子到城里读书包括我自己也带孩子在城里读书既可上班又可以教育孩子同时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多么好的一件事谁还愿意回农村种地,当然了家庭经济不好的一般一年到头只能见到孩子和父母亲一两回,为了省车费给家里补贴家用,尽量不回家探亲。

不是现在的人不想种地,而是种地辛苦,收入少,而且还要靠天吃饭,如果是天旱,或是雨水过多,或是刮大风,下冰苞,都会影响粮食的收成。而现在出门打工,工资可观,还可以学到技术,一举两得,现在有很多人都是在城里打工,有一定的积蓄,在城里买房子,或是回老家去修房子。

现在的农民不愿种地的原因,主要是前几年的粮价太低,几乎不赚钱,加之,土地几十年没变动,有些年青人,根本就没地可种,即使有地,3口,4口土地,一家也就5,6亩地,如果青壮年劳力俩人种几亩地,别说种粮不挣钱,挣钱又能挣几钱。

现在种地,正如农民所说就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真正想种地的人,也就是一些留守老人,一边为儿女带孩子,一边种点地,苦点零化钱。

土地不是农民不想种,一家一户的种地模式已无法维持一家的正常开支,广大农民也只能把土地扔给老人,家中无老人的,也只能忍痛抛荒。

国家也看到农村的整体情况,近几年,各地都在搞土地流转,让大户承包,让闲着的土地活起来,既增加国家收入,又增加农民收入,真是两全其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