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台湾高山茶有什么优点呢?

高山茶是指由1980年后陆续开辟出来的茶区,即位于海拔1000半以上的茶园所生产的半球型包种茶(市面上俗称乌龙茶)。现今主要产地为台湾, 南投信义乡、仁爱乡、和嘉义番路乡、竹崎乡内海拔1000~1300半的新兴茶区;而梨山、翠峰、庐山、玉山、阿里山、杉山溪亦有生产。由于高山气候冷凉,早晚皆可被云雾笼罩,且平均日照短,可降低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并提高茶叶中所含的茶, 胺酸及可溶氮等以人体有益的万分;且高山茶外观为球状卷曲、呈青褐色,泡出的茶汤为金** ,加上清新的香气及韵味十足,滋味甘醇与耐冲泡的特性,使高山茶相当受到大家喜爱。

台湾高山茶有什么优点呢?

何谓「高山茶」?以海拔做定义,是目前比较没有歧见的说法,但在高度上,虽有业者是以海拔800公尺或1400公尺开始算起,但大体而言,仍以生长于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园所产制的茶叶为主流共识。至於台湾现有种植茶树的高度是以海拔2600公尺为上限。不过「高山茶」一词也经常套用於产制于高山,但产地名气不大,或少数产区不足海拔1000公尺,但位居高地河谷,且富有高山气的优质茶叶。所以「高山茶」并非专指某地生产的茶叶,而仅是与「平地茶」相对的一个概念名词,但是高山出好茶却是不争的事实。

为何高山出好茶

上帝赋予台湾种植高山茶的自然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在全岛约36,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超越100公尺等高线区域的面积约占68.7%,500公尺等高线以上的山区面积约占45.2%,真的是处处是「高山」。而台湾的高山茶园,又多是从旧有的林班地、竹林地开垦而来,地力丰沛,含有大量有机质,适合茶树发育。如果又是日照充足,降雨量平均的区域,更是种茶植茶的最佳地点。

高山出产的茶叶天生便拥有下列两项优势。一、是因为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导致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降低,进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对甘味有贡献的成分。二、是由于日夜温差大及长年午后云雾遮蔽的缘故,使得茶树的生长趋於缓慢,让茶叶具有芽叶柔软,叶肉厚实,果胶质含量高等等的优点。

龙眼村原名「龙眼林」,因为旧时山龙眼甚多,密集成林,故以龙眼林称之。

虽说产于高山的茶菁占有上述优势,但是高山制茶仍有其困难之处,首先是居高不下的种茶与制茶之人力成本;再者是高山茶菁必须现地现做,而午后经常性的起雾环境,时常影响后制茶叶的成功率。所以顶级的好茶,只能看老天的脸色。

整体而言,无论是「阿里山珠露茶」,还是「梨山茶」,其实皆可归类为高山茶的一种,象征高山出好茶,确确实实是有口皆碑的事实。而高山茶之所以迷人,正是其冲泡后,久久不散的茶香气韵及耐人寻味的回甘口感,喝上一杯,自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满布心中,这也正是平地茶难以抗衡高山茶的主因。

位于南投县仁爱乡红叶国小 下方的茶园。一般而言,高山茶虽广受各界所喜爱,但对生产者而言,制成顶级好茶的条件,其实是相当的严苛,因为必须当地现作。

台湾高山茶的产区

台湾高山分布极广,生产高山茶的地点,亦是众多,不过仍以嘉义县与南投县境内海拔1000~1400公尺的新兴茶区为主。

(1)嘉义县

一提起嘉义县,我们自然会有许多等号的名词出现在脑海中,例如蜿蜒於崇山峻岭的阿里山森林小火车,或是已经功成身退的神木,或是令人垂涎三尺的奋起湖便当等等, 再再显示嘉义县自然资源的丰沛。而它也是当前台湾生产高山茶的重要产区,种植的区域,以梅山乡、竹崎乡、番 路乡及阿里山乡等四个山区乡镇为主。

梅山乡除了是南台湾重要的柑橘、柳丁和麻竹笋产地外,爬满阿里山麓的乌龙及金萱高山茶,种植面积更占嘉义县的一半。而梅山乡全乡共分十八村,百分之九十属於山区,茶园主要分布於梅山乡山区之太平、龙眼(龙眼林尾)、店仔、樟树湖、碧湖、太兴、瑞里、瑞峰、太和及太兴等村落,目前茶园面积总数约10000公顷,海拔介于900~1400公尺之间。县道162甲线则是参观该乡茶园的重要路线,从太平至瑞里,只要是村落区皆可见到满山遍谷的茶园。

值得一提的是梅山乡龙眼村(海拔约1200公尺)更是台湾高山茶的滥觞。而此地种植的茶树,以青心乌龙为主。虽然名气已不如当年响亮,但茶园的规模,仍是十分壮观。至於竹崎乡、番路乡及阿里山乡,产茶的村庄大多位於台18线公路(阿里山公路)旁,如濑头、隙顶、巃头、光华、石桌、十字路、达邦、里佳及丰山等山地部落。而这些村落所产制的茶品,对外通称「阿里山茶」,不过也有名为「阿里山珠露茶」或「阿里山玉露茶」的茶品出现。尤以「阿里山珠露茶」最享有盛名,可谓是竹崎乡民的「绿金」,而此茶正是产於石桌。竹崎乡石桌茶区,茶园种植面积约为400公顷,分布於海拔约1200~1400公尺左右的高度,且集中於培仔桶林道沿线,种植品种以青心乌龙为主,由於制成的茶叶,香气浓郁,滋味甘醇,广受饮茶人士喜爱。

(2)南投县

南投县位居台湾心脏地带,是台湾唯一不滨海的县市。四面环山,境内多丘陵地,且气候日夜多有变化,适合茶叶的生长。而主要生产高山茶的乡镇,以竹山镇、仁爱乡、水里乡、信义乡等四个乡镇为主。

位於南投县竹山乡大鞍林道旁的茶园,图中白色竿子 是自动洒水器。经由几十年来的开拓,竹山镇的茶园从溪畔到高山都有,也让它成为全台单一行政区种植海拔落差最大的茶区。

位於竹山大鞍的茶园。因台湾生产高山茶的地区,大多是沿著当地现有的产业道路,随路开辟,所以如果要前往参观,最好是驾驶底盘较高,且有四轮传动的车辆比较适合。至于住宿,因当地茶农也多兼营民宿,所以不成问题。

位於平静茶区的金萱茶园。仁爱乡为南投县第四大产茶区,首位为名间乡,其次为竹山乡和鹿谷乡。民国91年整个南投县,全县茶叶年产量为11100公吨,收获面积为8075公顷。而仁爱乡于该年,茶叶年产量为771公吨,收获面积为847公顷,占南投县约百分之6.9。

竹山镇是南投县最早开发的地方,自古是入番地,通后山的枢纽点,因有「前山第一城」的雅号。竹山镇从1980年代开始,首先从照镜山地区大量种植茶树,目前该镇茶园分布的据点有照镜山、后埔、社寮、瑞竹、大鞍、软鞍、流滕坪、山坪顶、杉林溪、延平、延山、羊头弯和龙凤峡等处。至於该乡生产高山茶的地区,以杉林溪与大鞍山区为主,尤以「杉林溪茶」的名气最大。

仁爱乡位於台湾之中央地带,地属南投县之东北方,境内共分为15村66个部落。该乡茶叶经济栽培缘於60年代末期,由天仁企业率先引进,并以雾社、高峰等地区开始推广,迄今栽培面积已达 800余公顷,年产 680余公吨,跃身为南投县第四大产茶区。从雾社至清境农场,到处可见茶行、制茶厂及民宿,而青翠碧绿有如等高线般的茶树,甚至就出现在省道台14线及台14甲线旁。此地的茶园,由于位居中央山脉的深处,终年气温低,温差大,而让高山的茶菁保持极佳的品质。

清境农场茶园为民国76年所该开辟的高山示范茶园。面积6公顷,种植青心乌龙及金萱茶,由于经常云雾缭绕,久久不散,因而得名「宿雾茶」。

位於中和村的石桌茶区。竹崎乡的茶园分布於中和村、光华村、仁寿村及金狮村等四村。

青心乌龙种的茶树,是台湾栽培历史最久,分布最广的品种。目前市场行情,以单一品种而论,仅稍逊正欉铁观音。

此外因地广人稀的缘故,导致此地茶叶产区极为分散,所以对外虽然大多以「高山茶」称之,但是仍有为数众多的地名茶出现,例如天雾茶(雾社)、天卢茶(庐山)、宿雾茶(清境农场茶园)、碧绿溪茶、雾敦茶(红香)、东眼山茶(北东眼山)等茶品。至於仁爱乡产茶村落,则有良久、武界、大同山、北东眼山、奥万大、红香、平静、雾社、春阳、庐山、翠峰、翠峦和清境等地,且以青心乌龙及金萱(台茶27号)的茶种为主。

水里乡旧名「水里坑」,全乡海拔均在250公尺以上。而位於该乡的明潭水库,仍然是台湾最大的抽蓄式水力发电厂,可知当地水利资源的充足。而水里乡亦于1980年代开始兴起种植高山茶,目前产茶村落集中于郡坑、新山与上安等三村。而此地所生产的茶叶,以「玉山茶」和「胜峰茶」的茶品最为著名。

种植於和平乡天池附近,海拔高度约 2500公尺左右的青心乌龙茶园。造访时,山下的秋茶多已采收完毕,此地却依然绿意盎然,尚未摘采,可知种於此环境的茶叶,生长速度较慢。

信义乡是全台面积第二大乡镇,它有个美丽的别名-「青梅之乡」。每年早春时分,当满山遍地的梅花盛开,总是吸引许多外来客到此驻足欣赏花雪缤纷的美景。而信义乡与水里乡相同,是从1980年代左右,才开始辟垦茶园,所以也属於新兴的高山茶区。而当地种植茶园的地区,包含三十甲、罗娜、同富、神木、沙里仙和塔塔加等地,并以「玉山高山茶」称之,对外贩售。另外也有命名为「沙里仙茶」与「塔塔加茶」的茶品。

(3)其它县市

此外,台中县和平乡的福寿山农场与梨山及位于花莲县境内的大禹岭等地,都是全台海拔最高的茶区,当然茶价也是不同凡响的高贵。

位於南投县竹山乡大鞍林道旁的高山茶园。 此地的茶区,虽分布较为分散,但每个单一茶园的种植面积都极为辽阔。

近年来,虽然台湾生产高山茶的地区,有略为减少的趋势,但亦如高山蔬果一般,依旧广受社会大众所喜好。其实台湾生产高山茶的地区,多数拥有开发成观光茶区的优势,例如梅山乡龙眼林尾、竹崎乡瑞里、石桌及巃头、仁爱乡平静与红香等,都有令人惊艳的茶园美景,值得各位驱车前往。不过话说如此,只是仍需大家的重视与青睐,就如同水土保持的问题一样,都需要我们更为细心的维护与留意。所以,各位有机会一定要去台湾高山茶区走走,绝对是值回票价的选择。

图内的村落即是位於阿里山公路旁的巃头。目前台湾生产的高山茶品种,以乌龙茶及金萱茶为大宗。为有别於平地茶,或方便行销,本地的茶商通常会在茶种二字前,冠上「高山」,以示区隔,如「高山乌龙茶」或「高山金萱茶」等,但是如果仅称「高山茶」,则几乎都是专指用青心乌龙茶种所制的茶。

唐泉茗茶的台湾高山茶

目前台湾生产的高山茶品种,以乌龙茶及金萱茶为大宗。为有别於平地茶,或方便行销,本地的茶商通常会在茶种二字前,冠上「高山」,以示区隔,如「高山乌龙茶」或「高山金萱茶」等,但是如果仅称「高山茶」,则几乎都是专指用青心乌龙茶种所制的茶。

乌龙茶是台湾最早制造的茶,可说是台湾茶的始祖,也是台湾在世界上名声最为响亮的茶。在中国依茶的发酵程度及茶汤的颜色而分成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及黑茶六大类,俗称的乌龙茶就是青茶。

欧美国家依发酵度来分,不发酵的叫绿茶,全发酵的叫红茶,而介於中间半发酵的,都视为乌龙茶。但不论东西各国,对乌龙茶的说法,应该是指依某种做法制成的半发酵的茶,并不指特定的茶叶品种。但是在台湾,本地人所称的「乌龙茶」,除了它是半发酵的茶之外,还必须用乌龙的品种所做出来的茶,才叫做乌龙茶。较有名气的茶,则会加上地方名字,如大众所熟悉的「冻顶乌龙茶」及「玉山乌龙茶」。在台湾所种植的茶类中,大部分都是乌龙的品种,高级茗茶更是如此。因而久而久之,「乌龙茶」这个专有名词,便由「乌龙品种的茶」所取代。

巃头茶区的茶农采收秋茶情况。巃头地属嘉义县番路乡公田村,海拔高度约1200公尺。另外,根据台湾茶叶主管单位对台湾茶的介绍,是依照茶制作方法分为包种茶及乌龙茶二大类,而乌龙茶指的就是重发酵的白毫乌龙。但是现在「乌龙茶」这个名字在台湾代表的意思很多,不像中国区分的那麼严谨。随著两岸的分裂及台湾在制茶技术的进步,逐渐地与中国大不相同,甚至还有很多新的品种产生。再加上近年来台湾有很多新兴的产茶区,为了推广自己当地的茶,有很多地方也会用自己的方法来命名。所以同样是乌龙茶,其命名的方法就更多样化了。

因此若以台湾人的观念来说,说起乌龙茶,一定是指用乌龙的品种所做的茶。发酵度在15%~25%,形状是半球型或球型,茶汤为金**或浅褐色,香味略带桂花香或淡蜜香,口感醇厚,回甘度佳的茶品。

由於台湾高山茶的产区极多,各地的品质控管不一,制作程序也不尽相同,往往造成购买者不知如何下手的困扰。唐泉茗茶艺术总监林书铭先生,以数十年品茗经验,及最严谨负责的态度,用心挑选各地优质的高山茶,并以半发酵处理的台湾乌龙茶为内容,而让本公司所推出的「台湾高山茶」,不仅是物超所值,亦是高贵不贵的茗茶,更能够让各位轻轻松松喝好茶,抛开买茶的一切烦恼,喝上一口,保证是喉韵十足,回味无穷的上等高山好茶

作者:傅惟德

楚茶五大产区:奠定逆势飞扬的基础

因疫情全球扩散导致各项出口业务受阻之际,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数据:2019年,我国茶叶产量280万吨,增产7.2%。除了200吨内销和36.66吨外销,还有40几吨的库存。

湖北省商务厅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于2020年9月25日在武汉举行2020年促进楚茶国际市场开拓会公布消息:2020年前8月,湖北省茶叶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出口额达10.4亿元,同比增长23.1%。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茶叶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国际茶叶委员会副主席于露介绍,近几年,中国茶叶出口省市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2020年上半年,安徽、福建、湖北省茶叶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是中国最古老的产茶区之一,产茶 历史 悠久,茶文化底蕴厚重。19世纪,国际茶叶贸易兴盛,全国各地的茶汇聚汉口,沿“万里茶道”一路北上西进,销往世界各国,使汉口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全球茶叶贸易中心。

近年来,湖北通过项目扶持、技术推广、结构调整等举措,推进茶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已形成 鄂东大别山茶区、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茶区、鄂西北秦巴山茶区、鄂南幕阜山茶区、鄂中大洪山茶区五大优势茶区 ;拥有超100万亩备案出口茶基地,四个国家级茶树良种资源,两个国家级茶叶特优区。与此同时,湖北也成为中国日益重要的茶叶出口大省,出口茶叶以绿茶为主。

楚茶三大挑战:英山茶业一枝独秀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青砖茶的发源地,万里茶道起点,茶叶种植面积全国第三,流存至今有赤壁青砖茶、武当道茶、恩施玉露、宜红等品质一流的传统老牌茶,是名符其实的茶叶大省。

湖北茶业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在政策层面,八项规定、从严治党,茶礼不兴;第二:在产业层面,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产区(品种)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高;第三:在市场层面,传统茶叶消费人群老龄化,在新型茶饮冲击下,年轻消费者对传统茶叶的消费越来越少,在网络的冲击下,价格越卖越低。越来越多的茶企持续生存能力堪忧。

2019年,英山县新建良种茶园3200亩,改造老茶园7160亩,新建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20亩,出圃良种茶苗300多万株。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6.2万亩,产量2970万公斤,产值22.31亿元,均价75.1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产2.77%,增收5.19%,均价增长2.32%。

英山县茶叶办全力做好高端抹茶产业化开发和应用、万吨出口茶生产、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茶树工艺品及茶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引进湖北大别茶访茶业有限公司开工建设大别茶访茶旅创意产业园,湖北淦德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英山间 养生 茶谷项目。

2019年,“毕升”“庆山春”“雷店”“高陶九品”4 个品牌的英山云雾茶,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名茶评选,荣获中国好茶叶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乌山春牌英山云雾茶荣获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大别茶访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省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银奖。英山云雾茶参评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19.9亿元,品牌价值再创 历史 新高。经申报评审,英山县荣获“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

楚茶崛起:英山茶业突围的五大路径

随着茶叶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理性化,茶企面对的市场更加复杂多样化,那么,英山茶企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突围,在大众消费市场上抢先一步?

在楚茶产业发展遭遇困局之时,笔者结合英山茶业的发展情况,建议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突围: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一:品牌年轻化

品牌和人一样经历着成长的焦虑,都害怕跟不上新的消费潮流而被时代所抛弃。近几年,品牌年轻化、品牌升级已经成为茶行业的热门关键词。那么传统品牌茶企如何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俘获现代年轻人的心?品牌年轻化的出路在哪?

很多人对“年轻”定义会往年龄小上去理解,认为品牌年轻化,就是迎合年龄小的消费者,但这往往会带来模糊的概念,多少岁才算年轻?

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从广义上去定义“年轻”,它与年龄无关,而应该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思维方式和年轻心态。而品牌年轻化,恰恰就是需要品牌具有过硬的品质、鲜明的性格、有活力的传播模式。

更确切的说,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茶企实施品牌年轻化策略,来突破禁锢自己的过时想法与市场要素,在年轻化的过程中,清晰传达你的品牌内涵与价值。

纵观英山茶企推出的系列产品,无论是包装、还是宣传的品牌故事,都是传统性的产品,都只是单纯的茶,而并没有改变由茶而衍生的社交、 养生 、 时尚 的生活理念与方式,因此,在品牌年轻化策略之下,必须推出符合年轻人喜好的诸如杯茶、喜茶、丧茶等新式茶饮,重新定义茶的饮用方式与功能,这样才能真正将厚重的中国茶文化深深烙印在年轻人的心理与消费习惯上。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二:品类创新

中国的消费者对茶叶品类的认知度远高于产品品牌,甚至可以说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一直以来,外界盛传中国的茶业“有品类无品牌”。因此,英山的茶业需要在茶叶的品类上进行创新。英山云雾茶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给外界的形象是绿茶这一个品类,但是,在绿茶这个品类的江湖上,英山云雾早已成为楚茶吴牌的典型代表。湖北茶叶特别是高山地区鲜叶,由于生态环境好、生长周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省茶商青睐。他们纷纷来湖北抢购鲜叶资源,作为制作本省品牌茶叶的原料。全国的十大名茶之中,包括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在内,多数都采购湖北原料,再打上自己的牌子销售。

因此,英山在继续维持绿茶优质原材料供应的江湖地位之余,要推陈出新,推出自己的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虽然,英山早已有茶企推出自己的这些品类,但是,在英山云雾茶品牌宣传的官方文稿中并未见重点推介这些品类,一直将其视为小众的存在,但是,恰恰这些在英山人看来的小众的品类不可忽视,这些小众品类可能代表一个阶层,代表一个圈层,所以,我们要从重视这些品类开始,外国人、中国的年轻人,白领阶层可能比较喜欢这些品类。

除了这些茶的品类之外,还应该开发出茶的衍生品,尤其是在茶工艺品的开发上,是一个新的方向,将夏茶、秋茶制作成装修用的砖雕,或者摆件,既能起到装饰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活性炭起到吸附空气中有毒物质的作用。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三:传播创新

消费者对茶叶的喜好要求在变,茶叶的市场格局以及传播环境都在发生改变,这对英山的广大茶企来说是一个大挑战,也是一个自身调整的大机会。

笔者建议传播创新围绕三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品质展示,即,必须生动展示茶叶品质及相关产品;二是顾客增加,即,必须快速增加并稳定客户的总体数量;三是员工成长,即,必须保持员工团队稳定,促进员工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缺的不是好茶,而是好茶的认知标准:如何让消费者便捷简单地买到真正的好茶,从源头开始严控茶叶的质量,制定从采摘到加工以及包装都要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打造强大的品控、品牌、运营、渠道、服务等体系,把好每一个关口,从根本上保证每一泡茶的品质。同时,要将这个过程生动地展示给消费者才是关键。好品质来自于对过程的把控与传播,如果只有过程的把控,而没有过程的传播,这对于品牌营销来说是失败的。你做得再好,没有人认知,就不会有认同,更不会有认购。传播的过程是对消费者吸引、教育与再教育、直至占领消费者心智的过程。

我们所有的一切营销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消费者,所有,快速增加并稳定客户的总体数量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持续,认知的顾客越多,认同与认购的才会越多。

保持员工的稳定,持续性的培训员工,使其忠诚,并发自内心为企业工作,让其价值得到最大体现,是一个企业内生动力的关键。

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文章,传播的创新才有可能。英山县每年都举办茶叶文化 旅游 节,这个活动也应该创新,能否尝试一下,让所有来参加这个活动的人都学会唱一首英山的茶歌,都吃一次终生难忘的茶宴,喝一次让人醉生梦死的茶酒?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四:模式创新

模式不对,一切白费!天福茗茶凭借体验模式快速崛起。龙冠龙井以G20的国家背书,让世界品味中国茶。湖南安化黑茶依靠直销模式创造销售神话。更多创新型的消费模式正推动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比如近两年风靡消费者礼品清单上的小罐茶,将买茶送礼这个需求简化,打通质价透明的消费痛点,成为近年来茶叶创新的代表;江苏省将茶叶文化与乡村 旅游 结合,推出茶乡 旅游 路线,让消费者通过亲身的采茶制茶体验感受茶文化,以 旅游 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也成为茶品牌推广的创新方式;在年轻大众消费市场端,燃起排队热潮的网红代表喜茶,以其特殊的社交属性成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式茶饮……这些与茶产业相关的新形式正推动着“茶经济”不断发展。

英山茶业需要在茶旅融合、茶药融合、茶果蔬融合、茶康养融合上进行创新,设计出符合英山的消费模式。但不可忽视的是,英山需要花大力气打造茶消费场景,目前,多元化的茶消费场景对于英山来说是一个短板。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五:产业联姻

做农业没有捷径,最大的捷径就是选对路径,不走弯路,找准自己的根与魂! 在产业上,做减法,做聚焦,从产业链到价值链,成为产业生态圈不可替代的价值链条!因此,笔者建议,英山的茶业应该与其他相关的产业进行联姻,借船出海。

在西北流行喝八宝茶,这个八宝茶中除了一些水果干果外,就有茶叶,如果将英山的茶叶与西北的八宝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同时,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都盛产枸杞,如果将英山的茶叶与四个省的枸杞结合起来,做一系列的康养产品,也许能起到惊人的效果。湖北劲酒公司每年采购宁夏枸杞3000吨用于酿造劲酒,如果宁夏每年采购英山3000吨茶叶用于制作八宝茶,这种产业的联姻是否会展现出更大价值与魅力?

产业联姻的最大价值在于资源的互换,在于价值的提升,英山茶业可以借助其他地方的一些产业而唱响自己的品牌之歌。

总之,茶叶产业规模化是趋势,品牌突破是关键。中国的茶叶行业理念仍然相对落后,“茶二代”及新一代的茶叶经营者推动茶叶市场在向集约化、品牌经济、电商经济等方向发展,有望开辟全新的茶叶市场格局。 笔者认为,以往的中国茶叶产业以小农经济思想,无法进行统一标准规模化生产是一个弊端。而产业规模化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可以通过统一生产标准提高茶叶种植和生产质量,开拓全方位销售渠道,形成科学种植,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茶叶市场缺少品牌经营理念,消费者在进行茶叶消费时缺少品牌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争夺,茶企业应注重品牌塑造,通过提升品牌形象维护消费者的忠诚度。随着“茶二代”和新一代经营者的出现,茶行业将通过全新的经营方式出发,开辟全新的发展路径。而楚茶大业,需要每一个茶农,每一个茶企坚定不移地为品质而战,为品牌而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