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商品粮的建设问题

湖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生产面积和总产近一直居全国首位,不但解决了本省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粮近三千亿斤。国家在湖南实施的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为解决短缺经济时期我国粮食的有效供给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到来,粮食生产面临了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等新的形势与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这种新形势下抓好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让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下面针对本次座谈会出的几个具体题目,结合湖南的实际谈点看法。

商品粮的建设问题

一、商品粮基地建设如何培育产品品牌,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促进产业化经营及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要解决上述问题,国宾应在加大优质商品粮主产区资金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按照新时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要求建设稳产高产商品粮基地,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或各种经济组织,让其参与到商品粮基地建设中来,把商品粮基地建设成为企业和各种经营组织的“第一车间”,龙头企业再利用从基地收购来的优质原粮创立产品品牌,用“品牌”去开拓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商品粮基地粮食的销售,形成 “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把农民、企业或其它经营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民从产业化中获得更大的收入,从而实现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或多种形式的经营组织,培育商品粮基地粮食产品品牌,开拓基地粮食的销售市场,促进产业化经营和订单农业的发展,带动粮食优势产业带的建设。粮食产业化经营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等组织形式。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粮食基本上以产定销,农民是生产什么、卖什么,生产多少、卖多少。多数农产品供过于求,出现买方专场。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如何发展粮食生产,农民盲然不知所措。靠直观感觉,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大家都种,一种就多;靠政府号召什么种什么,仍然一种就多,多了又无人负责。粮食加工型龙头企业或专业市场,直接掌握了粮食市场需求变化的有关信息,能对未来市场变化情况做出较好的预测,也能以市场需求信息指导农民的粮食生产。在农业市场化的今天,新一轮粮食生产没有龙头企业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在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应该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力度,进一步发挥其对粮食结构调整的龙头带动作用,真正建立起一种产加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氛围。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加农户这也是粮食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该类型具有显著的群众性、专业性、互利性和自助性,实行“民办、民管、民益”,效果较好。这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对企业和农户都有好处,对企业来说,保证了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粮的稳定供应;对农民来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根据合同进行。这样,减少了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增加了效益,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我省从1997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批准了一批稻谷加工企业作为全省优质食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重点龙头企业,允许这些企业与农业部门一起建立优质食用稻生产基地,按照优质优价政策到基地收购优质食用稻谷。龙头企业的直接参与,成功地解决了优质食用稻开发的机制不活与动力不足的问题。到2002年,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了86家,2002年,各龙头企业在播种前与基地农民签订优质食用稻收购合同800多万亩,带动全省优质食用稻订单面积达到1000万亩,优价收购优质食用稻谷310万吨以上,达到了农民增效、企业增利、财政增收的目的。 品牌的创建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和基地来共同完成。在商品粮基地建设中,注重培育粮食的知名品牌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新时期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需要。过去,一个水稻品种只生产一种品牌米,或者说一种品牌米只来源于一个水稻品种。早稻品种生产早稻米,晚稻品种生产晚稻米,人为的造成早籼稻的积压。所以,要更新观念,科学拼配,生产配方米。把粒型相似、食味相近的早籼和晚籼按一定的比例拼配,创造名牌米。消费者只认品牌,只求好吃,并不在乎到底是早籼米还是晚籼米,如我省著名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龙头企业---金健、秀龙、粒粒晶等创立的“金健”、“秀龙”、“粒粒晶”等品牌大米均是优质早、晚籼的混合米,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均被评为湖南省历屇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因此,要根据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居民爱吃的高、中、低各种档次的消费心理和习惯,让品牌开拓销售市场。

(二).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应围绕龙头企业来组织建设,把商品粮基地建设成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我们认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应围绕龙头企业或其它经营组织来进行。很多龙头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不地,积极创建自己的生产基地,不但投入资金对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还要负责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粮食加工经营不如其它工业企业,利润极其微薄,抵御风险能力很弱,上述投资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能围绕龙头企业来进行,在大型龙头企业周围,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适中的商品粮基地。

(三).是按照标准化要求搞好商品粮基地建设。“十五”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必须逐步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来组织生产,确保所生产的粮食符合龙头企业、市场对卫生品质、纯度、净度、含水量等指标的要求,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企业通过对达标粮食的加价收购,使基地农民增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四).是在适当的范围内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培育和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充分发挥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非常重要,那么怎样给予这些企业适当的扶持?首先,可以扶持企业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如在南方稻区来说,可帮助企业在生产基地添置稻谷烘干设备,减轻龙头企业负担。泰国香米能行销世界,除了其内在品质优异外,与其加工水平一流也密不可分。我省优质稻米加工企业与其比较,缺少的主要是稻谷烘干等设备。去年长沙秀龙米业公司借鉴泰国的经验,购置了稻谷烘干设备,向农民收购湿谷,实行“谷不落地”,从根本上解决了优质食用晚稻因天气不好造成稻谷品质变差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在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增加添置烘干机等设备内容是可行的。烘干设备可以建设和安装在生产基地。其次,支持龙头企业搞好对商品粮基地农民的技术培训,减轻企业的负担。

二、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标准把“标准化”纳入到“十五”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过去生产的粮食由于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差,特别是卫生品质更差,市场竞争力弱,已无法适应入世的要求与挑战。入世后,在贸易壁垒被拆除的同时,绿色壁垒却在被不断地加高。由于标准的提高和农药污染的加重,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大大下降,大规模退货的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发展标准化商品粮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标准化基地建设要以提高优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应以基地基本建设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和收购加工的标准化为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所有标准我们认为要以绿色食品标准为基准,从有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保证基地生产粮食的安全、优质。

(一)基地选址的标准化

1、土壤环境:优质商品稻谷的生产基地应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评审参照标准中土壤环境质量(GB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的要求,并在优质食用稻生产过程中按此标准进行动态监测。

2、大气环境: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3、灌溉水质和水浆管理:灌溉水质和水量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首先是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的灌溉水质应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其次是生产基地应水源充足,做到农田基本建设配套、排灌设施完备。(二)农田基本建设的标准化巩固粮食生产基础,保护好耕地和水资源,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渠道、电排灌站)、田间渠系配套建设和中低产田土改造等方面。项目建成后要使粮食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增灌溉面积、恢复改善灌溉面积,提高优质商品粮的生产能力。

(三)生产技术的标准化1、选用合适品种。商品粮生产基地应推广市场认可、企业满意、农民愿种的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优质稻品种必须通过省审定和认可的品种。

2、选择最佳栽培季节。我省平原区和丘陵区以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和高海拔山区中稻生育后期的气候条件对形成优良的稻米品质有利,以此为依据,确定我省优质食用稻开发的“优势季节”,即高档优质食用稻应安排在平原区和丘陵区作一季晚稻、双季晚稻或在海拔500米以上作一季稻区种植。由于我省10-11月份阴雨天气多,不利于双季晚稻的收割与稻谷的干燥,造成含水量及黄粒米等严重超标,因此,商品高档优质食用稻以作一季晚稻栽培最为理想。早稻中档优质稻尽量通过采用地膜育秧,适当提早播期和成熟期。总之,应截取一年中的最佳生育时段发展优质食用稻的生产特别是高档优质食用稻的生产。

3、禁用剧毒剧毒农药。剧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是造成稻米卫生品质差的主要原因。优质食用稻必须实施健身栽培,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有机磷、有机氯及含有砷、汞、锡等重金属的农药及其混配剂,施用高效低毒农药,以保护和利用天敌,提高优质稻米的卫生品质。农药的施用必须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要求。

4、推广绿色稻米生产的“灯鸭渣”三大核心技术。稻鸭生态种养和频振式诱蛾灯杀虫技术不但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效果好,而且大幅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与污染。另外,推广沼气渣(水)肥田技术,在水稻生产的全程或半程施用有机肥,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三项技术是解决我省优质食用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卫生品质差的有效措施。我省长沙秀龙米业公司用从浏阳、长沙及宁乡等无公害优质食用稻生产基地收购来的优质食用稻加工成“秀龙牌生态米”,在湖南省第三、第四届农博会上销售,一度成为火爆产品,以高出其它同类产品一倍的价格而抢购一空。“生态米”销售行情一路看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今后应把这三项技术作为标准化绿色稻米的核心技术在商品粮基地进行推广。

5、收获技术的标准化。收获时期、干燥及贮藏方法等均应做到标准化。

6、种子生产的标准化。高质量的优质稻种子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保障。我省优质稻品种主要是常规稻品种,农民有自留自用的习惯,导致优质稻品种的种性退化严重,纯度降低,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稻米品质,影响加工质量。国家商品粮基地要建立专用的良种生产基地,建设和完善三圃的品种提纯复壮制度,按照良种繁育程序生产高质量的种子,形成优质食用稻品种提纯、扩繁、推广体系,确保优质食用稻产业化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基地建设中如何发挥科技服务作用、提高产品竞争力一是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网络,改善服务设施和手段,提高商品粮基地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入户率;二是搞好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农民;三是推广高产优质多抗优质良种;四是推广省工节本增益的轻型技术;五是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增强粮食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工作,达到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改善品质,最终达到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灌溉农业的区位条件

黑龙江省--北方地区

湖北省-- 南方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地区

青海省--西北地区

四川省西部--青藏地区

江苏省北部--北方地区(因为 江苏省北部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 “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西北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青藏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

灌溉农业的区位条件: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灌溉农业以水浇田的农业。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灌溉农业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成为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

扩展资料:

灌溉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天然降水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依靠人工补给农田水分,其水分来源是河湖水、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

灌溉的作用除满足水分的需要外,还可以调节土壤温度、湿度、土壤空气和养分,有些灌溉形式还可以培肥地力和冲洗盐碱。通过发挥上述作用,灌溉农业提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

在各大洲的大江大河两岸,如亚洲的长江、恒河,非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此外,我国的宁夏平原、关中平原、成都平原也属于灌溉农业

百度百科-灌溉农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