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和水搅拌时挂壁的原因
药材的质量控制
在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购买原材料时经常遭遇假货,例如将金银花、草红花外表用淡蜜水淋湿,拌以细砂,滑石粉增重;通草掺假加入明矾、加重粉(硫酸镁),与原材料一起卖至70元/kg。一方面给制药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造成成品沉淀增加,影响药剂质量,所以正规的GMP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检验原材料。
2、药材的运输环节
中药材一般为根、茎、叶等干燥物质,包装运输时一般采取不同规格的编织袋,所以难以避免相互碰撞产生药渣,煎煮后可形成药渣沉淀物。针对此种问题,一方面包装材料最好选用集装箱、塑料筐等定型物,以防止各袋之间的挤压;另一方面在使用时提前筛选,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废弃使用粉末状原材料。
3、药材自身的原因
有些药物需要使用其根部或地下果实用药,而其生长环境又为壤土、粘土或沙土等特定土壤环境,导致原材料的灰尘、杂质及细小颗粒过多,净化程度不够。所以需要在煎煮前进行粗加工,用冷水迅速冲洗原材料,尽量避免带来的后续加工问题。
理化因素及应对措施
1、药液中微粒的自然沉降
中药提取过程所用的溶媒多为水,且中药成分极复杂,所以中药材煎液易产生沉淀。汤剂从实质上来讲,是溶液、胶体、混悬液和乳浊液的混合液。而胶体和混悬液静置时都存在着粒子的沉降和聚结,乳浊液在条件改变时则容易发生乳析和破裂。同时,由于胶体、混悬液和乳浊液这些粒子各自所带的电荷不同,也会相互吸引,静置后导致大量沉淀析出。这样,我们就要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破坏胶体的形成。
2、溶解度的影响
温度对溶解度影响大,一般药物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大,当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就会变化,就很有可能出现沉淀。此时要加入助溶剂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助溶剂可与难溶性药物形成络和物、复合物、可溶性盐。
常用的助溶剂包括:
①有机酸及其盐类:苯甲酸、苯甲酸钠、水杨酸、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等,如咖啡因与助溶剂苯甲酸钠形成苯甲酸钠咖啡因,溶解度由1:50增大到1:1.2;
②酰胺类:乌拉坦、尿素、烟酰胺、乙酰胺等,如茶碱与助溶剂形成氨茶碱,溶解度由1:120增大到1:5。
3、发生化学反应
一种是部分药物遇光自身发生分解反应,因为药品的有效成分对光敏感,在可见光或紫外线下易降解,从而产生沉淀。针对此种因素要求药品避光保存,长期使用时也避免光线照射;另一种是接触空气后反应,最常见的是缩合反应。比如鞣质类成分和空气接触后,在酶的作用下容易氧化、脱水、缩合为暗棕红色或红棕色的鞣红而形成沉淀。因此在生产、保存此类药物时,要避免与空气接触,还要杀灭酶活性保护有效成分。
微生物因素及应对措施
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可能产生在生产的各个途径,比如药液管道清洗不干净、车间消毒时间不足导致空气微生物沉降、操作器械受到微生物污染等。尽管有严格的GMP要求,但是仍然可能在某些环节造成此种污染,此时部分有效成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导致药物发生沉淀。针对以上情况,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双乙酸钠等。而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药物,可以选择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flocculant),简称MBF,是由微生物产生,可使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菌体细胞及胶体粒子凝聚、沉淀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含有糖蛋白、多糖、蛋白质、纤维素和DNA等物质,是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新型、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水处理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