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采茶
1、剪枝
茶树采摘面以下之茶叶不宜采摘,俾使旁枝浓密,树势整齐而旺盛。采摘应按行列次序逐行进株探清,不可选芽叶多者采摘而芽叶少者漏摘,以免减少产量。应该注意留蓄,鱼叶老叶不可采下。
2、时令
露水及雨后不采,以免茶味涩而淡薄,采摘之先,应摇动茶树,以除去露水雨水及灰尘蛛网等不洁物。采摘切勿粗暴,攀折后之茶叶应使之复原,每丛合乎标准之叶芽,务须一次采清,以免洗丛之麻烦,采时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心。老嫩宜分摘,以免影响品质及制造之麻烦。
3、采嫩
采时不可用指甲折破茶叶,以免茶汁流出而引起化学变化,变成黑点。冬茶以不摘为宜,以保持树势。树势不佳者不摘,如全部树势不佳,则停采一年,而管理工作,仍应照常进行。发育不良之不育茶芽不摘,以恢复树势。
4、流梗
留梗不摘,制绿茶尤须将梗拣出,采时须自第二叶与第三叶节距之中间部位采下,太上则遗留之枝梢易枯萎,太下则梗太长;有病虫害之芽叶不摘,摘下后亦须拣除。即采即制,务求迅速。
勿伤芽叶(伤处易变红或发黑,甚至茶有酸味)勿久握手中,勿压置茶篮中大久及太厚。手及器具与堆置场,务须保持清洁,勿使茶叶感染其它气味或不洁物。
5、制茶
采后制前,务须保持茶菁之本质,勿使发热酦酵或受日光雨水。每株茶树,中间宜探摘较深,外围较浅,则茶树发育较佳。
扩展资料:
采茶注意事项:
1、要适时剪茶。使用采茶铗采茶最好与采制名茶结合起来,春茶早期萌发的芽叶应先行手采制名茶,以后按大宗茶的采制标准及时使用采茶铗剪采。并可实施分批剪采。
2、要适度剪采。春茶掌握在修剪面上3厘米左右的部位下剪,既要达到留1叶剪采。夏秋茶要在上一次剪采面上略提高一点距离下剪,切不可一次比一次剪得重,否则会影响茶叶质量与茶树生长。
3、要刀口锋利。剪采必须一刀成功,切不可在同一处连剪两刀,否则会影响芽叶的完整率,同时也易造成对茶树剪采过重。
4、要增施肥料。使用采茶铗剪采的茶园,施肥量应比手采茶园多些。一般可按每采100公斤干茶,增施2-3公斤纯氮来计算。增施肥料不但能提高芽叶的持嫩性,有利于增产提质,而且对提高采茶铗的剪采工效和芽叶的完整率也都有利。
茶叶鲜叶采摘方式有哪些?
茶叶质量的好坏与鲜叶采摘标准、采摘时间、采摘方法、鲜叶管理等密切相关,一般采摘标准是:以茶冠顶叶形成小开面至中开面,或芽梢已形成驻芽时采2-4叶,以3叶为佳。同时还应注意:一、采摘期与时间。茶树的萌芽生长是有季节性的,而且与品种、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及茶园管理等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茶园的施肥修剪、技术调节措施等,是调整采摘期的关键。优质高档生态茶叶的采摘应选择晴天,时间最好是上午9时至下午4时,俗称“午青”叶,质量最好;上午9时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质量次之;下午4时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质量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制得高档生态茶的关键。二、采摘方法。茶叶采摘的方法有:手摘法、刀割法和机采法三种。手摘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古老方法,特别适合制作高档茶的采摘。在长期实践中的“虎口对芯”采摘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其优点可避免捏在手中的芽梢受热和压伤,其次是采下的鲜叶均匀度较一致。刀割法和机采法,刀割法常采用半月形茶刀割茶叶。机采法是采用采茶机切割芽梢。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质量都明显比手工采摘差,对叶梢选采性能差,但能克服采茶用工困难和工时费用的增加,能降低生产成本。三、采摘注意事项。一是采叶成熟度要适宜,茶叶不宜太嫩或过于粗老。一般大多采摘3-6叶片,如果采2-3叶,仍有新叶留在茶树上,这样会影响产量,如果整个新梢都采下,又会影响质量,为此建议,先采芽梢2-3叶,再采新叶单片另行制作,这样做既能提高茶叶质量,又能提高茶叶产量。二是春茶持嫩性较强,可适时分批采,即“初期适当早,中期刚刚好,晚期不粗老”。以夏茶适当嫩,秋茶适度老的原则。采摘应做到“三不带”与“三分开”,即“不带梗蒂,不带老叶,不带单叶”,和“不同品种鲜叶分开,早午、晚青叶分开,不同地点叶分开”。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制作出高档生态“午青”茶。
分为打顶采摘法、留真叶采摘法和留鱼叶采摘法三种。
打顶采摘法是等新梢展叶5~6片叶以上,或新梢即将停止生长时,摘去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鱼叶及三四片以上真叶,一般每轮新梢采摘一二次。采摘要领是采高养低,采顶留侧,以促进分枝,培养树冠,这是一种以养树为主的采摘方法,常在重修剪或台刈后采用。
留真叶采摘法亦称留大叶采摘法,是当新梢长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时,采去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鱼叶和一二片真叶。这是一种既要采摘,也注意养树,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
留鱼叶采摘法,是当新梢长到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时,采下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只把鱼叶留在树上,这是一种以采为主的采摘法。春茶采摘名优茶时常采用此法,以提高产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