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除草剂怎么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要点?
三七也称田七、金不换、滇七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种植期间,各种杂草极大的影响了三七的生长,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除。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三七除草剂防除杂草的相关技术知识,供农户们参考。
三七除草技术:
苗期的三七,要经常除草。农户们一般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这是因为,播种时在畦面铺撒的松叶,不利于使用工具。而且,除草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次数限制,看到地里有草,人工拔除就可以了。在使用三七除草剂防除杂草时,农户们要注意其使用方法,避免出现药害问题。
三七除草剂使用方法:
1、喷雾法。对已经长出的杂草,和对露地进行土壤封闭均采用此法。目前大多使用的人工喷雾器械落后,导致喷洒不均匀。应选择材质好,坚固耐用,压力高的喷头,最好选用扇形喷头。施药前测定喷洒流量和行走速度,确定喷幅宽度,准确计算喷液量和药量,喷雾时定喷雾压力、喷头距地面高度和行走速度,不能随意降低喷头高度等。
2、毒砂法。对成坪草坪地进行土壤封闭一般采用此法,使用封闭除草剂,兑水若干后拌匀细砂40公斤左右,均匀撒于草坪地,借喷灌或雨水冲至地表,可形成0.5-1cm厚药膜,杂草萌发时接触到药膜即被杀死。该法可控制40-60天基本不用除草。
三七除草剂注意要点:
1、正确使用除草剂。除草剂一般具有选择性,不同除草剂品种对作物和杂草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除草剂的过程中,要根据作物和杂草种类选择适当的除草剂,选择的除草剂应是对所使用的作物安全,而对作物杂草是高效的,否则会对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
2、施用时期合理用药。要根据不同生育期的作物选择除草剂,除草剂使用主要分为苗前和苗后两个时期,在使用时要根据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恰当的选择除草剂。
3、掌握施用方法。在进行除草剂使用时,要掌握恰当的使用方法。不可随意加大剂量,不要混合使用,使用的器械要清理干净。否则容易发生除草剂药害。
求大家帮帮忙,三七病虫害有哪些防治方法?
由于三七常年生长在蔽荫环境下,有利于病害发生,病害种类多达20余种,现将生产中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害介绍如下。
(一)三七根腐病
症状:该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常有两种:
(1)地上部初期叶色不正,叶片萎蔫,叶片发黄脱落,地下部腐烂;
(2)地下根部局部根系受害,叶片向一边下垂,萎蔫,及时拔除,还可加工利用,否则整个块根腐烂。发病规律:种苗、病根残体、土壤带菌浸染,全年均可发生,3—4月和8—10月为两个发病高峰期。由于该病是土传性病害,致病因素复杂,现查明的病原菌就达4种,其中有细菌和真菌。在4种病原菌中,细菌的致病性最强,从早春幼苗出土至枯萎均能感染发病。 整地不细、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和种苗损伤、有病史都可能导致根腐病的发生。
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当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大于95%时,就会引起根腐病大发生或流行,荫棚透光率过大,发病严重。连作地较轮作地和新栽地发病重,且连作地年限越长病情越重。肥料种类、施肥方法以及田间管理措施都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扩展,故单一化学防治措施在生产上往往很难奏效。目前最理想的办法是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防治措施:
1、选择适宜地块。最适宜种植三七的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6—7(中偏微酸性土壤)。地块要有一定坡度,以利雨季排水;不要选择5年内种过三七的地块种植。
2、选择健康种苗移栽。种苗带菌或起挖后贮藏时间过长,是导致根腐的一大原因,因此,选择健康种苗,适时移栽非常重要。健康种苗的选择还要查看种苗中是否有腐烂病株,种苗地是否有病株残体存在,如有应及时清除,并用1∶300倍的瑞毒霉锰锌+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进行种苗处理30分钟后带药移栽。
3、施用腐熟肥料、适时浇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是造成烂根烂芽的原因之一。因此若是用猪粪、油枯等农家肥,一定要堆沤3个月以上,使之充分腐熟,少施用氮素化肥。
4、加强冬季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多菌灵、瑞毒霉锰锌1∶500倍液处理。
5、化学防治。是防治三七根腐病的辅助性措施,可采用杀细菌药剂叶枯净、叶枯宁和杀真菌药剂敌克松、多菌灵等复配使用。据试验:每亩用10%叶枯净(叶枯宁)+70%敌克松各1公斤制成药土撒施,防效达70%以上。
(二)三七黑斑病
症状:被害部初期呈椭圆形浅褐色病斑,继成黑褐色,病斑向上下扩展、凹陷,且有黑色霉状物产生,最后出现扭折死亡。
发病规律:带病种子与种苗带菌是黑斑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当气温为18℃、相对湿度80%时便可萌动侵染植株。高温高湿发病严重,连续降雨或台风暴雨会加剧病害的流行。荫棚透光率、施肥及其它栽培措施等则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消长。
防治措施:
1、选留无病种子。采种时,选择无病果的留种,消除病果、果粒。
2、种子种苗处理。种子种苗是病菌来源,播种时一定要进行种子消毒工作。可用58%瑞毒霉锰锌或64%杀毒矾1∶500倍液浸种20—30分钟。
3、消灭和封锁发病中心。勤检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清除中心病株,并在其周围进行化学保护,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
4、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并保证七园透光均匀。透光过大易诱发病害的发生,最好选用遮阳网栽培。
5、搞好田间卫生。下株后及时清除七园内的枯枝残叶及覆盖物,并喷药预防。
6、药剂防治。三七出苗展叶期,发现黑斑病病株即为发病中心。发病中心病株是开始喷药的最好时间,要根据预测,气候条件来决定打药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一般每隔7—10天喷药一次。用于防治黑斑病的农药较多,在发病初期采用下述药剂交替使用或用其中两种农药混配施用(多抗霉素除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300—500倍液,64%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1∶300—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4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大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三)三七立枯病及猝倒病
均为三七苗期的主要病害,两者症状相似,很难区别。
立枯病一般发病部位在幼苗茎杆基部,即在距离表土层3—5cm的干湿土交界处,病菌侵入后,感病部位组织软化,茎基部初期呈现黄褐色的凹陷长斑,逐渐深入茎内而腐烂,导致幼苗倒伏死亡。
猝倒病一般发病初期在近地面处,受害部位呈水浸状暗色病斑,茎部收缩变软倒伏死亡;湿度大时,在被害部表面常出现一层灰白色霉状物。立枯病和猝倒病都时发生在三七幼苗期的茎部,但立枯病的发病部位在距表土3—5cm的干湿土交界处,而猝倒病则发生在地上部茎杆的近地面处,这是区别两种不同病害的主要特征之一。
发病规律:土壤湿度高时,两种病都容易发生。但低温、高湿更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高温、低湿易诱发立枯病。
防治措施:
1、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注意排水,避免苗床湿度过大,尤其是低凹易涝地要注意排水。
2、认真选种和种子处理。要选用无病的种子育苗,在播种前用药剂进行消毒处理。
3、土壤处理。在播种前,用70%敌克松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
4、勤检查。在幼苗出土后,加强检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并用药剂进行处理。
5、生育期间。喷70%敌克松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基本可以控制病害蔓延。
(四)三七白粉病
症状:叶、花、果均可被害。被害叶初期出现黄斑,之后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黄斑,叶背有白色粉状物,花盘被害时出现“灰盘”。茎杆受害初期出现灰色小斑点,扩大为较大形状灰斑。
发病初期:白粉病经气流传播到三七上引起发病,当园内温度在10—26℃之间,相对湿度65—85%并伴有干旱季节吹的热风时,发病较为严重。另外三七密植程度大,土质较肥或施氮肥多,遮荫的七园发病早而重。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降低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施肥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搭配。
3、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深埋,销毁。
4、在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粉锈灵500倍液,连续2—3次,能有效地控制病情。
(五)生理性病害
1、生理性黄叶
又称“烧根”或“糟根”,由地下肥害或渍水所引起。轻者叶片普遍褪绿淡**,重者叶片变黄微下垂,最后死亡,根茎部有时变黑变软。防治方法:
(1)属肥害“烧根”,可适量灌水,稀释地下肥料浓度,减轻危害,并注意在施用底肥时充分腐熟,尤其是用油枯作底肥的更应注意;用普钙或其它化肥作底肥时应充分拌匀施匀。
(2)属渍水“糟根”,可适当打开园门,降低园内湿度,加强排水。
2、日灼病
由于七棚透光度过大所引起,高温干燥易在七棚过稀的七园内发生。轻者茎杆变短变粗,叶片变厚,叶色变淡,凹凸不平呈不均匀褪绿,重者叶片变黄,叶脉变淡下卷,叶片呈褐色斑易穿孔。
防治方法:
(1)调整天棚透光度,保持透光均匀适度。
(2)最好选用透光均匀一致的遮阳网进行栽培。
3、灼叶症
因根外喷施农药,化肥过量或浓度过大而引起,初期表现为局部叶片变为黄红色,随之扩展为褐色,最后枯萎,受害部分死亡,严重时叶片脱落。
防治方法:
在施用化肥、农药时更严格按要求进行,不可随意提高施用浓度和增加施用量,喷施时要均匀,防止“偏心”。
三七主要有四种常见病虫害:
(1) 黄萎病:损害幼苗。发病时间为2~4月,低温多云多雨天气病情严重。控制方法:① 除草烧土结合整地或每亩1公斤氯硝基苯消毒土壤;② 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磷钾肥,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抗病能力;③ 严格种子消毒;④ 羽化前用1:1:100倍波尔多溶液喷洒于边缘表面,羽化后用1000倍苯并咪唑溶液喷洒,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⑤ 如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病点用石灰消毒,喷50%妥布津溶液1000次,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 枯萎病:损害树叶。这种疾病始于五月。从6月到8月,气温高,雨后天气闷热,暴风雨频繁,树冠过密,湿度高,疾病迅速而严重。控制方法:① 冬季清园后,在园地边缘表面喷洒2鲍美度石硫混合物,消毒杀菌;② 发病前,每10天喷1:1:200倍波尔多溶液,或500倍65%代森锰锌溶液,或800倍50%代森锰锌溶液,共2-3次;③ 发病后用50%甲基妥布津溶液700~800次,每5~7天喷一次,连续喷2~4次。
(3) 蚜虫:破坏茎和叶,收缩叶,使植物矮化,影响生长。对照方法:40%乐果乳剂喷雾800-1500次。
(4) 短须螨:又称红蜘蛛。簇在叶背上吸收汁液,使其变黄、枯萎、脱落。从6月到10月,花盘和果实在受损后会收缩。预防和治疗方法:① 清洁三七园;② 3月下旬后,每7天喷洒0.2~0.3次杜梅多石硫磺混合物2~3次;③ 在6月至7月的高峰期,喷洒20%三氯杀螨醇800~1000次。
(5)炭疽病菌是一种半智力型真菌,危害植物的生长。叶斑呈黄褐色,有明显的棕色边缘。后期斑点上有小黑点,易穿孔;叶柄和茎部病斑为黄褐色棱柱状,中央凹陷;果实上的病斑呈圆形,稍凹褐色斑点,高温高湿,病害严重。
预防和控制方法:① 清理乡村,及时焚烧枯枝落叶。② 选用无病三七为种子,移栽前用1:1:200波尔多溶液浸泡,冷却干燥后移栽。③ 种子在100-150倍40%福尔马林中浸泡1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燥并播种。④ 在发病期间,每7天喷500次65%代森锰锌或1000次50%鲁君特,连续2-3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