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园林建筑的发展历史

建筑作为园林的要素之一是中国园林的特点,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园林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苑、囿中的台榭。魏晋以后,在中国自然山水园中,自然景观是主要观赏对象,因此建筑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诗情画意,使人在建筑中更好的体会自然之美。同时自然环境有了建筑的装点往往更加富有情趣。所以中国园林建筑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同自然景观融洽和谐。

园林建筑的发展历史

中国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对园林建筑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园冶》共十章,其中专讲园林建筑的有《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等六章。

中国的现代园林建筑在使用功能上与古代园林建筑已有很大的不同。公园已取代过去的私园成为主要的园林形式。园林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园、风景区、城市绿地、宾馆庭园乃至机关、工厂之中。

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特征

去看看万科的《第五园》、《九间堂》,金科的《中华坊》、《芙蓉古镇》等楼盘,都是用中式景观打造现代居住小区园林的典范。

用世界的视野加本土特,再融入中式庭院,让婉约和随意的生活在现代建筑中也显得富有魅力。

中国古代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自然山水丛林,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同时大量经营邑郊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造园法则成熟,出现了许多造园理论著作和造园艺术家。

中国古代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其中尤以清代的皇家园林著称。

清代的皇家园林,在继承了宋、辽、明代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大量汲取了江南园林意趣和造园技巧,既不失北方的豪壮气概,又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气氛,这种兼备了南北之长的清代皇家园林,使园林艺术登上了巅峰。

皇家园林大多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而成,一般占地很大,少则几百公顷,大的可到几百里的范围,气派宏伟,包罗万象。

历史上著名的宫苑有秦朝和汉代的上林苑、汉代的甘泉苑、隋朝的洛阳西苑、唐朝的长安禁苑、宋朝的艮岳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