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使用农药不当使果树发生药害,怎么办?

如何快速解毒施使补救措施,首先要进行叶面喷水,冲刷叶面上的残留农药,然后再用腐植酸多钠50%的颗粒或者液体兑水3000倍进行喷洒。偏碱性的药物采用酸性叶面喷施肥等加以清洗,注意喷施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避免累计药液浓度进一步造成叶面受损,组织液在外部渗透压加大后继续渗出,反而加重药害;喷施浓度一般为1:3000,或1:5000。

使用农药不当使果树发生药害,怎么办?

追施速效肥料,在发生药害的果树上,迅速追施尿素等肥料,以增加养分,加强培育农果树生长活力,促进早发和加速果树恢复能力,对受害较轻的种苗效果比较明显。发生药害后,一定要冷静,不要悲观,以最快的速度喷施强氧化剂,接着清水喷施清洗,第三次使用平衡内源激素的功能型肥料或者使用激素恢复。个人更倾向于功能型肥料。

及时追肥果树遭受药害后,生长受阻,长势衰弱,必须及时追肥,以促进受害果树尽快恢复长势,如药害为酸性农药造成,可撒施一些草木灰、生石灰等。对于碱性农药引起药害的,可追施硫酸铵等酸性化肥。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方法。若错用或过量使用有机磷、菊酯类、氨基甲酯类等农药造成药害,可喷洒0.5%-1%的石灰水、洗衣粉液、肥皂水、洗洁净水等可以防治。

一般情况下,水溶性强的、分子小的无机药剂易产生药害,如铜、硫制剂。水溶性弱的药剂则比较安全,微生物药剂对果树相对安全。农药的不同剂型引起药害的程度也不同,就看油剂、乳化剂比较容易产生药害,可湿性粉剂次之,乳粉及颗粒剂则相对安全。

化学农药应用不当会带来什么后果?

化肥、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一大催化剂,在给农作物带来丰产的同时,也给农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看不见的土壤污染所生产出的农产品已摆上人们的餐桌:如“瓜不甜、菜不香、果无味”等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因此,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已势在必行。

水变黑、天变灰这样肉眼可见的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有着一定的隐蔽性。正因为这样,土壤污染多年来被人们所忽视。化肥过量是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过量使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加剧、盐碱化致使肥料利用率极低,地下水遭受污染,作物长势差,品质下降,效益低等连锁反应。

我国化肥的利用率不高,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5%,而温室大棚内更低只有10%。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料显示,1980年至2002年中国的化肥用量增长了61%,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31%。肥料利用率偏低一直是中国农业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农田磷肥的利用率仅为10%~25%左右。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分析指出,我国化肥用量是40年前的55倍。笔者的估计是,我们每生产9斤粮食就需要消耗1斤化肥。如果每个人粮食定量按照30斤/月计算,那么每个人每年因为生产粮食就消耗化肥40斤。因此,我们不得不“吃”化肥,尤其是我们的后代可能都避免不了。

土壤物质流失惊人

徐恒泳认为,正由于土壤矿物质严重流失,导致食物缺乏矿物生命元素,造成人体元素失衡,从而导致今天的各种慢病井喷式高发。

事实上,两度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卡尔·鲍林在上世纪就说过:“每一种疾患、每一种病痛都可以追溯到矿物质缺乏上去。”我们今天所遭遇的大多数问题都肇始于在矿物质匮乏的土地上栽种的粮食,以及吃这些粮食的动物。

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会引发“3R”问题:即害虫的抗药性(resistance)、害虫的再猖獗(resurgencn)、药剂的残留(residue)。从目前的防治状况看,化学农药使用的比重依然过大,严重形成了公害。“3R”现象实际上有增无减。像20世纪90年代连年发生的棉铃虫大暴发,近几年发生的稻飞虱大暴发,都应该归结为“3R”现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