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玉米种植的方法

 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那玉米种植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玉米种植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玉米种植的方法

玉米种植的方法

 一:整地。

 玉米是一种既需水又怕渍的喜光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需求不同,要求土壤肥沃,能灌能排,因此,在整地上要开好三沟,即主沟、围沟和厢沟,并做到沟沟相通,沟不积水,能灌能排。玉米整地最好是隔年翻耕冻坯或种一季冬季蔬菜,到第二年播种玉米时,土壤疏松干燥,团粒结构好,对玉米生长有利。如果没有隔年翻耕的,开春后要选择晴天及时整地,并保持土壤干爽,防止结块成坯,影响根系生长,同时要做好杂草的清除工作。

 二:水肥管理。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若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

 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

 (1)基肥,在播种前整地时,每亩基施优质有机肥(如猪粪)1000公斤,有效含量25%的复合肥80公斤加ZnSO4(即硫酸锌)、MnSO4(即硫酸锰)各1公斤加硼砂(可杀菌)2两(条施为好:在作物行间靠近作物根处开一条沟,把肥料施入沟里);现在有玉米专用肥。

 (2)在3叶一心期施提苗肥,10公斤水兑1把半到2把尿素灌根。(注:不可浇到叶片上,否则会造成烧苗)

 (3)6叶时追肥一次,采用穴施法(即:在每株玉米根部旁8?10厘米处用粗木棒杵个洞,用普通矿泉水瓶盖一尖盖尿素放一个洞,然后将洞盖好即可)注意要这时要保持土壤潮湿,如果土壤干燥,施肥后可浇小半杯水,不能浇的太多,以土壤湿润为宜。

 (4)12叶时再追肥一次,每株施矿泉水瓶盖2~3盖,直接撒在根部,然后进行培土(培土:将行间或畦沟的土壤培于植株基部、垄面,形成土垄或高畦的管理措施。培土可以增加根系活动肥沃土层的厚度,既有利于防旱保墒,又便于排水防涝,还能促进埋入土中植株上发生次生根,并为不定根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伸根环境,有利于防止倒伏,减轻杂草为害)培土后灌一次透水。

 (5)在玉米抽雄或吐丝时浇一次透水。其他时间如果在正午叶子不打卷,则不用浇水,因为玉米是抗旱植物,浇水过多反而不好。

玉米播种技术

 一、选择适宜品种,防止越区种植。

 因地制宜选用抗旱性强、丰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熟期适宜,且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良玉米品种。要杜绝越区种植,避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商品质量。

 二、搞好整地施肥,打好播种基础。

 针对土壤墒情不足的实际,通过深松整地、?小垄改大垄?、保护性耕作等农艺措施,提高土壤抗旱效果。对旱情较重且没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尽量少动土,采取原垄卡种,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要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科学合理搭配肥料,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与微肥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提倡?重施底肥、氮肥分追?,防止?一炮轰?。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化肥开沟深施,切忌地表撒施,注意种肥隔离,以防烧种烧苗。

 三、适期适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4月下旬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播期过早易导致低温烂种和地下害虫、丝黑穗病等土传病害,播期过晚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及籽粒后期灌浆和脱水。对秋整地田块,要抓住春季返浆期及时镇压保墒播种,尽可能少动土,以保墒情;对秋季未整地田块,宜采取春季顶浆灭茬,原垄播种,适时抢墒早播。

 四、推广抗旱技术,力争一播全苗。

 根据生产基础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推广成熟实用、简便高效的抗旱节水技术。

 一是坐水种技术。充分发挥坐水种技术成本低、易操作、结构简单、机动灵活、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与行走式注水点播机等农机具配套使用,一次完成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和镇压作业,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二是膜下滴灌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该技术是目前最节水、节能的新型灌溉技术,不仅集约利用灌溉用水,而且有效避免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深层水分渗漏和地表径流,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水温条件。

 三是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技术。玉米覆膜种植具有增温保墒、集雨抗旱、提质灭草等作用,通过起垄覆膜,积蓄自然降水,减少水分蒸发,将无效降水变为有效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强玉米抗旱能力。

 五、实行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

 根据品种特性及各地生态条件、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进行合理密植。一般土壤肥力较高、种植耐密型品种的地块,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以上;土壤肥力较低、品种耐密性稍差的地块,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对非单粒精播地块,应及早间苗定苗,一般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如遇缺苗可在同行或相邻行就近留双株,确保每亩适宜的基本苗。

如何科学种植玉米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朋友都会种植玉米,刚成熟的时候蒸着吃就甜美可口,到时候晒干就可以用来当饲料了。

那么玉米要如何进行科学种植呢?一般来说下面的要点需要掌握好。

玉米科学种植要点:

1、选择具有光泽,粒大,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发芽率在90%以上的抗病性能好的种子,播种前晒种2-3天。

播种深度以3-4厘米合适。

2、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为出苗期。

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2-3cm时为三叶期。

出苗到三叶期这段时间称为为离乳期,水分最重要。

从播种到三叶期这段时间,玉米所需能量全部来源于种子。

因此要选择大种子,只有营养充足才能保证幼苗健壮。

3、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

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4、雌穗生长,雄穗小花分化。

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5、10-11片展开叶。

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

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的关键时期。

6、植株雄穗前端露出顶叶3-5厘米。

7、雄穗开始散粉

8、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9、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10、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11、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12、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

13、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14、拔节期至抽丝初期氮的吸收量占总量的70%左右。

15,苗期吸收少,但相对含量高。

抽雄期吸收磷达高峰,占总量的45%,籽粒形成期吸收速度加快,乳熟至蜡熟期达最大值。

16、苗期吸收速度慢,拔节后吸收量迅速增加,拔节到授粉积累量占总量的85%。

籽粒形成期停止吸收。

17、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主要是壮苗,促进全田平衡生长。

如果田块肥力较低,可适当多施。

18、以速效肥为宜,快攻猛攻,如果田块肥力较低,可适当调整杆肥穗肥比重。

重杆肥少穗肥。

19、养根保叶为主,以延长后期绿叶功能期,提高粒重,对脱肥或者果穗节以上叶色黄绿,下部早枯的玉米适当轻施巧施。

最好追施1-2次叶面肥。

20、苗期主要病虫害有地老虎,黏虫,金针虫等,对于病害严重田块,及时拔除病苗补苗。

合理的田间栽培模式管理模式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大大减少农药使用量!

21、主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蚜虫,铁甲虫等,采用敌百虫,辛硫磷,菊酯等按田间实际情况施用;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等采用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按指导量使用。

22、玉米抽雄到蜡熟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45%左右,适当的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对开花受精都有利,乳熟期特别要主要防止田间渍水,避免根系活力受阻,叶片变黄,倒伏。

目前很多地区的玉米价格也开始涨价了,所以种植前景较为可观,但在种的过程中最好进行科学种植,如果能做好上文的一些要点,通常能达到高产高质量的效果,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玉米播种季节来临时,为提高播种质量,为后期丰收打好坚实的基础,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科学选择好种植品种,种子是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当地种植习惯和气候特点选择好种植品种。如地力肥沃及高水肥地块可选择丰产性突出的浚单22、秀青73-1、蠡玉35等品种,种植密度控制在 3800~4500株;旱薄地及中低肥力地块和盐碱地宜选择适应性广的郑单958、高优一号等品种,种植密度掌握在4300~4800株。

二、搞好播前晒种和药剂拌种。为提高苗子整齐度,减少因种子大小不一造成的大小苗,播前应搞好选种、晒种,剔除一些小籽、瘪种,然后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铺在凉席或布包上晒种(禁止在砖地及柏油路上晒种),提高发芽势,确保出苗整齐一致,同时选用新高脂膜500倍液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三、抢时早播和提高播种质量。小麦收获后抢时早播可延长玉米生育期,对提高产量效果显著。提高群体整齐度,保证苗全、齐、匀、壮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手段,其关键在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幼苗整齐度。强调机械播种,力争做到行直、播深和覆土一致,播种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墒防水分蒸发、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五、播后及时浇水追肥和防除杂草。播种前要联系好浇水事宜,保证播种后2~3天内浇上水,防止因浇水晚出现芽干死苗现象,浇水后及时中耕除草,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