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是个怎么样的城市?求大神帮助
芜湖市简介 <br/>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东与长江三角洲连成一体,南依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太平湖风景区,北接南京、上海。全市总面积3317平方公里,总人口218万人。 <br/>芜湖历史悠久,境内人字洞发现的大批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把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50万年,芜湖最早为春秋时代吴国的鸠兹邑,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称“芜湖”。由于位置优越、商业鼎盛,史誉“皖之中坚”、“长江巨埠”。 <br/>地理位置 <br/>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br/><br/>地形气候 <br/>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br/>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土地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br/><br/>行政区划 <br/>芜湖市,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新芜、马塘、镜湖、鸠江)。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br/><br/>历史文化 <br/>芜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为吴国的鸠鹚邑,作为县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br/>芜湖历史悠久,古来即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埠城市。旧石器时代文物以及古铜冶炼遗址证明,古代芜湖的冶金和制造工业技术水平就十分发达。 明代的纺织业已形成相当规模,有“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的记载。近代芜湖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晚清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是长江下游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br/><br/>自然资源 <br/>芜湖农业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油料、棉花等。长江从市西缘流过,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水面面积达4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4%。水产品种类繁多,其中鲥鱼、刀鱼、螃蟹是著名的“三鲜”。山区产有名贵中药材丹皮等。 <br/>芜湖共发现矿产55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达42亿吨。地处长江下游的芜湖,江面开阔,水流量充沛,尤其适合发展大耗水量、大运输量的工业项目。 <br/><br/>基础设施 <br/>通讯 芜湖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通信枢纽。宁汉、宁芜干线光缆及京沪杭同轴电缆经过芜湖,全市程控电话总装机容量30.6万门,移动通讯、无线寻呼等现代化通讯设施手段先进,国际互联网芜湖网站已正式开通。 <br/>航空 芜湖机场已开通芜湖至北京及芜湖至佛山的航线。距合肥骆岗机场119公里;距新建成的南京碌口国际机场的直线距离仅58公里。 <br/>公路 芜湖是沿江公路网络的重要枢纽。全市公路总里程1530公里,其中市区100多公里。205、318国道穿境而过。芜湖通往合肥的高速公路已投入使用,沿江高等级公路芜湖段已建成,芜湖至杭州的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芜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 <br/>从芜湖发车以当日往返为半径,覆盖区域共有2亿人口,是全国人口最密集、消费层次最高的地区。 <br/>港口 芜湖港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港。主航道宽度400-500米,常年水深9米以上。全港区共有码头泊位70余座,年综合通过能力2300万吨。朱家桥外贸码头建有两个万顿级海轮泊位,亦可同时依靠三艘5000吨级海轮;建有铁路专用线,年通过能力达152万吨;最大起吊能力200吨。裕溪口港为全国最大也是长江上第一座现代化的内河煤炭中转港,年吞吐能力600万吨。芜湖市境内季节性通航河流有14条,通航里程429公里,长江支流青弋江、水阳江和正在修复的芜湖---太湖支流运河完成后,芜---申运河即可直接通航,与长江三角洲和苏南杭嘉湖地区相沟通。 <br/>铁路 芜湖是华东第二通道的重要枢纽。芜宁、芜铜、皖赣、淮南和宣杭等五条铁路在此交汇和联接,沟通全国各地。于2000年十月通车的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将长江南北交通融为一体,北上经淮南线可接京九线和陇海线,南下可至杭州、宁波、厦门。为华东铁路第二通道配套建设的小杨村编组站为一级三场38股道,可日解体70列,日编组7000辆车。 <br/>水电气 芜湖是我国人均供水量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日供水能力达75万吨。国家骨干输变电线路与芜湖电厂联网,电力供应充足。全市日供煤气能力为36万立方米。芜湖市是皖南地区的液化气贮运中心,总贮气能力已突破1.2万吨。城市气化率89.14%,可提供充足的居民用气和工业用气。 <br/><br/>科技教育 <br/>芜湖市各类科研院所71个,专业技术人员4万余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逾万人。芜湖是全国中等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中德合作项目“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市。全市有安徽师范大学、机电学院等高等院校8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技工学校6所,职业高中17所,普通中学129所,可为芜湖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具有较好技术素质的、工资水准相对较低的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 <br/><br/>经济开发 <br/>芜湖长江大桥经济园区规划占地9.15平方公里。以建设科技型、观光型景区、景点,配套现代商贸、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设施,形成以现代化商旅结合、生态环境优良为主要特色的新地区。 <br/>正在建设中的芜湖农业科技示范区,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万亩、可养水面4.2万亩、山场0.4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划分为都市农业观光区、高效蔬菜产业区、高效渔业经济区、高效粮油产区及村镇经济文化区等五大功能区。 <br/><br/>风景名胜 <br/>赭塔晴岚 <br/>赭塔晴岚”系古“芜湖八景”之首,久负盛名。 <br/><br/>镜湖细柳 <br/>“镜湖细柳”系古“芜湖八景”之一,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著名历史景观又平添浓郁的都市情调,现代风光。 <br/>镜湖原名陶塘,位于市区中心,分东西两湖,水面达二百余亩,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水惟不竞形俱鉴”,故名“镜湖”。 <br/><br/>赤铸山 <br/><br/>赤铸山位于市东北郊,与神山、火炉山、马鞍山连绵一体,因“山势逶迤”、“曲径幽邃”,为近郊之胜境。赤铸山充满历史古韵,极富传奇色彩。 <br/><br/>玩鞭春色 <br/>“玩鞭春色”系古“芜湖八景”之一,千百年来以其动人的历史典故为世人所传颂。 <br/>玩鞭亭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5年),后毁:明代重建,清代再修,又废:现亭于1984年新建于市北郊汀棠公园内。亭高10米,二层,八角八柱,金碧辉煌。亭内绘有晋明产帝遗鞭脱身的壁画四幅,栩栩如生。 <br/><br/>双江塔影 <br/><br/>中江塔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系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r/><br/>西山灵石 <br/><br/>西山风景区位于南陵县丫山镇镜内,距县城约34公里。西山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1987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br/><br/>马仁云壁 <br/>马仁山,位于繁昌县赤沙镇境内,距县城约12公里。马仁山因其山峦秀丽、植被良好、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马仁石壁”曾列为繁昌县古十景之一。马仁风光因林而秀,因寺而灵,因峰而怪,因石而奇。马仁峰高百丈,每当云气升起,但见壁立雾障,更是气象万千,令四方游客流连忘返。 <br/><br/>陶辛水韵 <br/><br/>陶辛镇,位于芜湖县,距市区约20公里处。青弋江蜿蜓而过,境内沟渠纵横,碧水环绕,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韵。 <br/><br/>广济寺 <br/>广济寺(清代)位于新芜区大赭山西南坡,是全国重点寺庙保护单位。 <br/><br/>中江塔 <br/>中江塔(明-清)位于新芜区沿河路青弋江口,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br/><br/>夫子庙 <br/>夫子庙大成殿(清代)位于镜湖区环绕东路市十二中校内,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br/><br/>神山铸剑遗址 <br/><br/>神山铸剑遗址位于芜湖市东北郊,与神山、火炉山、马鞍山连绵一体,山势逶迤,充满历史古韵,相传春秋时期,干将、莫邪在此设炉造剑,经三年铸成雌雄二剑,其剑青光闪烁,锋利无比,刚柔相济。《图经》云:“干将淬剑于此”。至今山上仍存“淬剑池”、“砥剑石”、“铁门槛”等古遗址,淬剑池位于山颠,池不大,水不深,但终年不枯,水清鉴人。神山以其特有的古韵和秀色,最近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赤铸青峰”命名为“芜湖十景”之一。
丝瓜是典型的对日照长短要求较严格的植物,此特性也就决定了丝瓜有春丝瓜品种和夏丝瓜品种之区别。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春丝瓜品种如双青丝瓜等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短日照才能开花坐果,故只有在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日照较短的时候种植才能开花结果;春丝瓜如在4~7月夏种,则会出现徒长而很迟才能开花结果的情况。而夏丝瓜品种对短日照要求不严格,早熟,在4~7月夏种,也能早开花结果;如在12月至次年3月日照较短的时候种植,则会出现开花结果过早、植株生长困难的情况。因此生产上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优良品种。
目前生产上丝瓜品种很多,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家选择优良品种,现将栽培中表现较好的品种及其特征特性叙述于下:
(1)连云港白籽丝瓜 江苏省连云港市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蔓性攀缘,生长势及分枝性强,叶掌状五角形,深裂。主蔓与侧蔓结瓜均多,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9~11节,以后每节或隔1节着生雌花1朵。瓜棍棒形,顶部略粗,长27~30厘米,横径4~5厘米,绿色,有油润色泽,表面有10条深绿色线状纵棱和浅绿色点状突起,瓜肉白色,单瓜重150~200克,种子白色。品种中早熟,从定植至嫩瓜始收53天,生育期180天。耐热、耐涝,肉厚质软,纤维少,品质好,为棒形丝瓜中之佼佼者。当地每公顷可产60000千克左右。
(2)绍兴铜皮丝瓜(黄丝瓜) 浙江省杭州、绍兴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旺,分枝性强,叶深绿色,多为掌状7裂,叶缘有锯齿。主、侧蔓均能结瓜,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8~12节,着果往往在12节上。瓜长棒形,上下粗细较均匀,长65厘米,横径3厘米,肉厚0.8厘米,皮黄绿色,稍粗糙,有微皱纹,并有浅棱10条,横切圆形,单瓜重250~300克,老瓜棕褐色。品种中熟,定植至始收60天。耐热,耐涝,不耐低温,抗病性强,皮薄纤维少,肉质致密白色,水分含量中等,较耐贮运,不易老化,味微甜,品质好。当地每公顷可产45000千克左右。
(3)衢州玉露丝瓜(天萝) 浙江省衢州市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旺,分枝性强,叶为掌状7深裂,也有5裂,叶缘浅锯齿,绿色。主、侧蔓均能结果,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6~8节上。瓜长圆柱形,长48厘米,横径5厘米,肉厚0.9厘米,外皮浅黄绿色,粗糙,有条状绿色斑纹,肉白色,单瓜重300~450克。老瓜粗大,黄褐色。品种中早熟,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耐热、耐涝、耐肥,抗病性较强。肉质致密,微甜,含水分多,瓜形好,肉厚,品质好。当地每公顷可产52500千克左右。
(4)上海香蕉丝瓜(香丝瓜) 上海市农家品种,在浙江省杭州市和嘉兴地区多有种植。该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叶掌状5裂或7裂,叶缘有锯齿,浓绿色。主、侧蔓结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9~16节上,瓜节短棒形,两端略细,中间粗,形似香蕉,长26厘米,中间横径5厘米,肉厚1.2厘米,皮绿色,较粗糙,有白斑,并有10条纵棱沟。横切圆形,肉白色,单瓜重280克左右。老瓜黑褐色。品种早中熟,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耐热、耐涝,不耐寒和干旱,抗病性强。肉质细而致密,水分含量中等,外形美观,耐贮运,品质优。当地每公顷可产37500千克左右。
(5)龙泉特早丝瓜(肉萝儿) 浙江省山区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性弱。叶掌状7裂,叶缘有锯齿,深绿色。主蔓结果,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3~6节,而坐瓜往往在6节以上。瓜短棒形,长25厘米,横径4厘米,瓜皮较粗糙,绿色,有10条微突深绿色细棱,单瓜重150克左右,老瓜粗大,棕褐色。该品种为极早熟品种,定植至始收40~50天。耐低温和高温,较耐旱,抗病性中等。皮薄,纤维少,肉质细,质密,水分含量中等,有香气,品质优。当地每公顷可产50000千克左右。
(6)常山棒槌丝瓜(门锤天罗) 浙江省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旺,分枝性强。叶掌状五角形,浅裂,叶缘有锯齿,深绿色。主、侧蔓均能结瓜,以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12节左右。瓜短棒形,长25~35厘米,横径3.5~4.5厘米,瓜皮绿色,有细皱纹,并有11条深绿色条纹。单瓜重250克。老瓜长35~45厘米,横径7~9厘米,褐**。品种中晚熟,定植至始收70天左右。耐热、耐涝、耐肥,抗病能力强。肉质致密,色白,味清淡,水分含量中等,品质好。当地每公顷可产57400千克左右。
(7)丰抗丝瓜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1995年育成的一代品种。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蔓长4~5米。叶长24厘米,叶宽22厘米,深绿色。主蔓结果为主,主蔓8~10节着生第1雌花。瓜长棒形,长55~65厘米,横径5厘米,深绿色,具10棱,棱墨绿色,肉白色,单瓜重300~400克。属中早熟品种,播种至初收春播60~65天,秋播40~45天,延续采收期为50~70天。耐寒、耐湿性较强。较抗角斑病和白粉病。肉质柔滑,味微甜,品质优良。当地每公顷可产37500~45000千克。
(8)天河夏丝瓜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1989年育成的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旺盛,主蔓4~5米,分枝性中等。叶掌状浅裂,长24厘米,宽21厘米,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雌花较多,从主蔓11~13节起有雌花,以后连续或隔1~2节生1雌花。瓜长棒形,头尾匀称,长55~70厘米,横径5.0~5.5厘米,肉厚0.7厘米,皮色深绿,具10棱,棱色墨绿。单瓜重350~450克。该品种中早熟,播种至初收35~40天,延续采收70~85天。耐热、耐湿性强,适应性广。较抗角斑病和白粉病。肉致密,纤维少,味甜,品质好,耐贮运。当地每公顷可产45500千克左右。
(9)连云港生食丝瓜(滚沟丝瓜) 江苏省连云港市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蔓性攀缘,分枝性强。叶七角形,浅裂,浅绿色。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12~14节。以后每节或隔1节着生1雌花,瓜纺锤形,顶部略粗,长28~32厘米,横径4~5厘米,绿色,表面有10条鱼脊形棱和浅绿色小扁圆突起,瓜肉白色,单瓜重150~200克。该品种为早熟品种,从定植至始收51天左右。不抗病毒病,肉质甜嫩,品质好,可生食或熟食。当地每公顷可产22500千克左右。
(10)重庆胖头丝瓜(牛皮皱) 该品种为重庆市地方品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生长势强,主蔓长8米以上,叶片掌状深裂,绿色,长23厘米,宽30厘米,叶柄长15厘米。第1雌花生于主蔓10~15节,瓜长圆筒形,浅绿色,有深绿色条纹,密生白色短茸毛和细小皱褶,中部有蜡粉,当地称白霜,瓜长25厘米,横径7~10厘米,横截面近圆形,瓜肉白色,厚4厘米。单瓜重300~400克。此品种为中早熟品种,定植至初采收90天。抗病性强,质地松软,味甜,清香味浓,果肉厚,不易老,品质极佳。当地每公顷可产37500~45000千克。
(11)黄岩青顶白肚丝瓜 浙江省南部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蔓生,长势中等,分枝性强。叶掌状五裂,叶缘有大锯齿,深绿色。主、侧蔓均能结瓜,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10~12节上。瓜上细下粗,长棒形,长35厘米,横径4.2厘米,瓜顶平圆,瓜肚白色,瓜柄和蒂部呈绿色,瓜表面较平滑,并有黄绿纵条纹8~10条,单瓜重300克。老瓜粗大,黄褐色。此品种为中熟品种,定植至始收55~60天。耐热、耐涝、较耐寒,抗病能力中等。肉色青白,味鲜嫩,肉质致密,水分含量中等,品质优。当地每公顷可产45000千克左右。
(12)金华白丝瓜 浙江省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及分枝性强,叶呈掌状深裂五角形,深绿色。主、侧蔓均能结瓜,但以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8~10节上,结瓜主要在12~15节上,瓜短棍棒状,长30厘米,横径4.5厘米,瓜皮白色。老瓜黄白色,表面光滑,有9~12条淡绿色不明显纵棱。单瓜重350~450克。此品种为中早熟品种,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耐热、耐涝、抗病性强。皮薄,肉质疏松,味微甜,水分含量中等,品质好。当地每公顷可产52500千克左右。
(13)芜湖丝瓜(青皮长丝瓜) 安徽省芜湖市郊区农家品种,栽培历史已达150年以上。该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及分枝性强。叶掌状,深裂,叶色深绿。主、侧蔓均结瓜,主蔓8~10节着生第1雌花,以后每节都能开雌花,侧蔓第1雌花着生于6~8节,以后每隔5~6节着生1雌花。瓜长条形,长达131厘米左右,横径2.5厘米左右,先端稍膨大,商品瓜绿色,瓜面有纵细棱和深绿色网纹,老瓜皮黄褐色。单果重450~600克。为早熟品种,定植至采收41~47天。耐热、耐湿、不耐寒,抗病性强。肉质致密,口感微甜,水分多,纤维少,品质佳。当地每公顷可产45000~60000千克。
(14)临海青皮短丝瓜(青天萝) 浙江省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分枝性强。叶五角形,掌状浅裂,叶缘有锯齿,深绿色。主、侧蔓均能结瓜,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15节以上,瓜短棍棒形,长22~30厘米,横径4.5~5.0厘米,瓜皮绿色粗糙,有9条深绿色纵条纹,并有短线状和斑点突起,横切圆形,肉白色,单瓜重250~400克。属中早熟品种,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耐热、耐涝,较耐干旱,抗病性强。肉质细而致密,含水分中等,肉厚,不易老化,味微甜,品质好。当地每公顷可产37500千克左右。
(15)安源丝瓜 江西省萍乡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生长势中等,分枝能力较弱。叶缘深锯齿状,叶的裂刻深,7枚裂片。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的7~8节。瓜短棒形,商品瓜长度为38~40厘米,横径7厘米,肉厚1.5厘米,商品瓜皮白绿色,老瓜皮黄褐色。瓜面较平滑,有10条深绿色纵纹,瓜无棱。单瓜重400~600克。属于早熟品种,定植至初收40天左右。耐热性强,抗病能力强。肉质松软,风味浓,味甜,商品瓜水分中等,品质佳。当地每公顷可产50000~60000千克。
(16)泸州八棱丝瓜 四川省泸州市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主蔓长4~5米,分枝能力强。节间长约14厘米,有浅刺毛。叶片掌状具浅裂,深绿色,叶柄浅绿色。第1雌花生于主蔓10~12节,第1雄花生于主蔓9~10节,果实长圆柱形,果面有8条棱,外皮青绿色,无花斑,果顶部稍突,横截面近圆形,肉厚约4.0厘米,白色。单瓜重250~350克。属中早熟品种,从播种至初采收约60天。耐热、耐旱,较抗病。肉质松软,味浓,品质好。果皮较硬,应适时早收。当地每公顷可产30000~37500千克。
(17)信阳棒槌丝瓜 河南省信阳县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蔓生攀缘,分枝性强。叶掌状五角形,裂刻深,深绿色。主、侧蔓结瓜,且子蔓和孙蔓可连续结瓜。瓜为长颈圆筒形,青绿色,长44厘米,横径6厘米,先端较粗,基部较细,有纵棱,瓜肉白色,单果重200~300克。属于晚熟品种,从播种至嫩瓜采收约110天。播种到老熟瓜收获180天。耐热、耐旱,抗病能力强,适合越夏栽培。嫩瓜质地柔嫩,适宜熟食,老熟瓜纤维粗,且柔韧,可用作洗涮炊具。该品种当地每公顷产22500~30000千克。
(18)白玉霜 湖北武汉市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强健,分枝强。第1雌花出现在第10~15节,侧蔓第一二节即出现雌花。瓜长圆柱形,长60~70厘米,横径5厘米左右。果皮淡绿色,中部密布霜样皱纹,两头皮质粗硬,瓜上有纵沟,肉乳白色,皮薄,品质好。单瓜重500克左右。耐涝,耐热,不甚耐旱。
(19)肉丝瓜 湖南地方品种。生长旺盛,分枝力强。叶片深绿色,掌状5裂或7裂。雌花着生较晚,一般在主蔓第15节以上着生第1朵雌花。较晚熟。产量较高。瓜圆筒形,两端略粗,长30~40厘米,横径7~10厘米。瓜皮绿色,瓜肉绿白色,肉质肥嫩,纤维少,品质好。单瓜重250~500克。
(20)双青 广东省广州、佛山等地农家品种。植株蔓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主蔓长达500厘米。叶长21厘米,宽18厘米,绿色。主蔓第7~10节着生第1雌花。瓜长50~70厘米,横径3~5厘米,瓜皮青绿色,皮薄而软,具10棱,棱墨绿色,肉白色,质脆嫩。瓜长棒形,顶部稍粗,瓜蒂略细,单瓜重250~300克。早熟,播种至初收50~70天,延续采收40~50天,生长势强,主蔓结果为主。每公顷产30000千克左右。肉质柔滑,味道微甜,品质优良。较耐寒,耐热性略差,适于作春播。
(21)夏棠1号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1989年与广州市东圃镇农技站合作,从棠东丝瓜中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侧蔓少而短,以主蔓结果为主。叶长25厘米,宽22厘米,深绿色,主蔓第10~12节着生第1雌花。瓜长棒形,头尾均匀,长55~65厘米,横径5.5~6厘米,表皮青绿色,具10棱,棱墨绿色,单瓜重300~500克。肉质致密,味甜,品质优。早熟丰产,在肥水条件充足时,平均每株结瓜4~5条,多的可达9条。播种至初收35~45天,可延续采收70~90天,每公顷产量30000千克。生长发育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适应性广,耐热、耐涝,抗角斑病和白粉病,不抗霜霉病。耐贮运。适于夏季播种。
(22)青皮 又称为绿豆青丝瓜。广东地方丝瓜品种。瓜条长棒形,长40~45厘米,皮绿色或黄绿色。皮薄、肉厚,品质优良,单瓜重200~500克,每公顷产15000~30000千克。适宜广东、福建、广西、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种植。
(23)夏选 深圳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蔬菜技术应用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植株分枝力较强,生长势中等。叶片大,心脏形。夏、秋播主蔓第17~18节开始着生雌花。瓜长棒形,上下部大小均匀,长约50厘米,横径4.5厘米,单瓜重250克左右,有10棱,皮色青绿,肉白色,厚而柔嫩,品质优,耐热和抗病力强,对短日照要求不严格,在长日照的夏季仍能较早发生雌花。宜作夏、秋品种。播种到初收37~40天,延续采收40天左右。每公顷产22500~30000千克。具有良好的早熟性和丰产性。
(24)线丝瓜 四川地方品种。植株长势旺。掌状叶片,有3~4对裂片,裂片较其他品种宽而短。主蔓第10~12节开始着生雌花。瓜细长棒形,中下部渐粗,瓜长75~95厘米,中下部横径3~4厘米,基部横径2厘米。单瓜重500~800克。瓜皮绿色,有皱纹和条纹,肉绿白色,质软细嫩,纤维少而生长快,品质中等。较晚熟。耐热性较强,也较耐湿,抗病虫害能力较好,每公顷产30000千克左右。
(25)棒丝瓜 北京市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强,瓜棍棒状,尾部略粗,长33~37厘米,横径3~3.6厘米。外皮绿色,有10条绿色线状凸起,茸毛多。肉厚0.5~0.6厘米,白色,肉质软,品质中等。单瓜重150克左右。
(26)青柄白肚 浙江省南部栽培较多。果实棒形,果实梗端7厘米左右,瓜柄附近淡绿色,其余部分乳白色,故名白肚。果面光滑而有光泽,肉质柔嫩,不易粗老。属于早熟品种,品质较好,但是产量不高。
(27)南京长丝瓜 又名蛇形丝瓜。主蔓第7~8节出现第1朵雌花,此后连续出现雌花。瓜长棒形,长130~170厘米,最长可达2米以上,横径3~5厘米,形状似蛇。外皮绿色,果肉柔嫩,纤维很少,品质好。耐热抗病,蔓长可达13~15米。每公顷产22500千克左右。
(28)雅绿一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对短日照要求不严格。该品种早熟,丰产,耐热性较强,坐果率较高。春植主蔓6~10节结瓜,夏植主蔓20~22节结瓜,瓜长棒形,长约55厘米,横径5厘米,瓜色绿,棱黑,沟浅,瓜条匀称,外观较好,味清甜。大田生产一般每公顷产37500千克左右。
(29)河北棱丝瓜(洋丝瓜) 河北省地方品种,栽培历史较长,全省各地均有栽培。生长势和分枝性中等。叶片掌状五角形,叶缘浅锯齿,中缺刻,5~7裂片。主蔓第1雌花着生在10~13节。主、侧蔓均可结瓜,瓜为棒槌形,瓜色深绿,老瓜褐色,表皮皱缩粗糙,有棱8条,单瓜重400克左右。为中早熟品种,播种至采收70天左右,耐热性强,抗病性强,肉质柔软,水分多,口感微甜,品质较好。
(30)江山清湖丝瓜(清湖天萝) 浙江省江山市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性弱,叶掌状7深裂,叶缘深锯齿,深绿色。主、侧蔓均能结果,以主蔓结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10节以上,瓜长棍棒形,纵径40~60厘米,横径4厘米,瓜皮淡绿色,有微皱斑纹,单瓜重300~350克。该品种为早熟品种,定植至始收50天左右。耐热、耐肥、耐涝、较耐寒,抗病性强。皮薄肉质致密,水分含量中等,味鲜嫩,瓜形美观,品质优。
(31)六叶香丝瓜 北京顺盛丰蔬菜种苗有限公司品种。该品种植株蔓生,主蔓长6~8米,分枝性强,叶绿色。主蔓第6节始生雌花,瓜条长圆筒形,瓜长14~25厘米,横径4厘米左右,瓜皮绿色,果面有8~12条纵向深绿色条纹,皮薄,肉质柔软多汁,品质佳,属于早熟品种。该品种大棚、露地均可种植,每公顷可产60000千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