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再次上涨,12月份猪价又有哪些新变化?猪价横盘震荡已确定!
一转眼11月份马上就要过去了,2022年也将进入到尾声阶段!随着12月份的日益临近,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猪价可以说是风云突变!无论是生猪的主销区,还是生猪的调出区,经过连续震荡之后再次开始反弹上涨!截止到现在,基层生猪主流收购价已经连续两天迎来全面上涨!这也让广大的养猪户们格外振奋,进入到12月份之后国内猪价是否会继续上演“涨价神话”?这一次猪价上涨到底是什么原因?国家对于猪价上涨,又有哪些最新要求?猪财神认为在12月份养猪人们起码要注意2件事!下面咱们就重点分析一下,12月份国内猪价的总体形势!
咱们先来收藏一下目前基层生猪市场的主要情况!从现在开始养猪户们必须要重点收藏基层猪粮比的变化,因为政策调控是基于猪粮比进行对应调整的!而且猪粮比也是最直接反应,现在生猪饲养收益、行情形势的重要数据!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11月23~29日,全国猪粮比维持在6.50:1的水平,环比跌幅在1.81%。
按照现在生猪主流收购价以及养殖成本进行换算,现在养猪户们的生猪饲养收益为头均盈利764.28元!
这样的盈利水平相较于之前来说已经大幅回落,对于中小散户来讲大家起码收益还算可以!可是对于一些大型养猪场户来讲,猪价的连续下跌对于他们的影响很大,无论从饲养投入,还是从利润冲击的角度来说,现在集团化猪场、猪企已经开始控制生猪出栏量!
在养殖单位抗跌情绪越发浓厚的影响下,基层猪价之所以会迎来反弹上涨,主要原因有两个。
原因1:养殖企业们的捂栏扛价,导致目前基层养殖端的生猪出栏量有所变化,供需关系影响基层猪价表现;
原因2:随着新一轮极端寒潮天气的出现,国民家庭在肉类方面的消费需求也迎来了集中增加,这对基层猪价的上涨带来了新的动力;
但是随着生猪价格迎来持续性恢复,进入到12月份,基层猪价有很大概率还会进入横盘震荡阶段。
国家发改委在刚刚也针对目前的生猪市场行情,做出了最新研判!国家发改部门指出,预计未来几天国内生猪市场将进入到横盘调整阶段,猪价的涨跌幅度都会有所收窄,基层生猪主流收购价将处在小幅震荡状态,并不存在大涨大跌的基础。
对于我们养殖户们来说,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养殖户们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猪价的坚挺涨价虽然是利好行情,但大家也不要对12月份的生猪市场抱有过多期待。
尤其是一直选择捂栏扛价、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次的猪价恢复性上涨机会,有序卖猪!
猪财神判断:在12月份如果猪价连番迎来上涨,国家很有可能会继续加大储备肉投放力度,届时国内生猪主流报价还有进一步回落的风险。
此时此刻,每一个养殖户们必须要警惕两件事!
第1件事:在生猪价格开始呈现反弹上涨的阶段,大家必须要重点收藏大中型猪企们的卖猪动作,一旦基层生猪出栏量开始增长,也将为我们预示着新一轮的猪价下跌潮即将开始。
趁着现在大中型猪企纷纷选择捂栏扛价应对震荡行情,中、小散户养猪人应该把握住这难得的窗口期。
结合生猪饲养现金流情况,有序卖猪才是理智选择。
第2件事:在12月份虽然本身就是一年一度的消费旺季,更有元旦、春节的消费利好加持,但养殖户们也不要对市场行情抱有过多期待。
随着今年入冬以来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对国民家庭的肉类消费需求带来了强烈影响,常识性的经验判断在今年冬季已经不能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当务之急一定要结合市场涨跌的实际情况,分批次卖猪,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规避,猪价频繁涨跌调整带来的行情风险。
随着12月份的日益临近,猪财神相信国家针对生猪市场的调控力度还会持续加大,南北各地猪价也将迎来全新的行情变局。
希望每一个养殖户们都能够有一个平常心来对待目前的市场,千万不要在这个阶段选择炒作市场。
因为任何赌行情、赌市场的非理性行为,所面临的风险都将呈现指数系扩大。
在这里,猪财神期望所有的养猪人能够结合生猪饲养的实际情况,有序安排生猪出栏。
同时也恳请大家行动起来,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让我们一起为国家的猪价调控系列政策点个赞。
最近一个月生猪价格上演了大涨大跌的过山车模式,目前业内基本已经一致认为,这一波猪价涨跌背后的操盘者就是规模猪企。
那么,规模猪企是如何操控猪价的?其中逻辑并不难懂!
规模猪企利用缩量出栏制造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促使猪价短期上涨。
而等猪价上涨到一定的盈利区间时,猪企再抓住机会赶紧出栏,赚取一波红利。
而随着出栏的增多,猪价又会再度下跌,而此时规模场的猪也出得差不多了
屠宰商被养殖端牵着鼻子走,猪价的定价权被养殖端掌握,这在以前是不存在的,那现在怎么就实现了呢?这还要从我国养猪结构的变化说起!
多数地区散户退出60%以上
自2018年我国养猪业经历非瘟之后,我们散户已经有很多退出了养猪市场,后来加之生物安全防控门槛提高,养猪成本提升等,之前退出的散户就没有机会再回来。
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猪价在猪周期的底部摩擦了将近10个月,这期间,行情最低迷时出栏一头肥猪亏损将近千元,经历了这一场长时间的“损耗战”,很多散户再也无法支撑。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开始,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散户陆续退出的程度达到了60%以上,甚至80%!
规模猪企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扩大
散户主动退出,为市场腾出来更多的空间,于是大型猪企或规模猪场大干快上,不断扩产。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了60%,并且最近两年这一比例还会有明显的增长,也就是说目前代表养殖端的已经从以前的小散户变成了大集团、规模猪场。
养殖主体发生变化为何定价权会转移?
养猪端的主力从小散户变成规模场,对于整个市场和猪价会有怎样的影响?简单地说,这意味着今后猪周期博弈的主体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博弈的结果也会随之而变!
我们知道,在去年以前我国养猪的主力军就是中小散户,这一群体不研究市场、不了解信息,很多都是在盲目跟风的状态下进行养殖生产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养殖量较小,他们对于市场只有“服从”的选择,一般都是被屠宰商牵着鼻子走,对于猪价自然是没有话语权。
但是随着规模场逐渐成为养猪的主力,大型养猪集团有很大的市场部,他们对市场供需关系非常了解,他们会带领着这个行业同需求方代表(屠宰场)之间展开博弈,并且他们手里有大量的存栏量可以作为博弈的资本,因此博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优势方从过去的屠宰场正在转变为养殖方,因此养殖方会掌握猪价的定价权!
小散养猪户把握住“借光出栏”时机
那么,这对于中小养殖户来说是利是弊?
养殖主体发生变化,由规模猪场去和屠宰商博弈对于小散养殖户来说当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好事。
小养殖户可以跟着大场的节奏,等到集团规模场控量抬价的时候,小户就应该及时“借机出栏”争取利益最大化!
但是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规模场尤其是大型猪企是每个月都连续出栏的,但是很多小散养殖户一年也就养两茬猪,一年也就出两三茬猪,能不能傍上猪企的大腿也要看时机,毕竟猪不能长时间压栏,也等不起,不能一味只堵最高点,而错过了稳赚的机会,毕竟养猪都是为了赚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