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有哪些剂型与特点?
答:农药的种类很多,防治对象和作用特点不同,要正确科学地使用农药,了解农药的剂型与特点很有必要。
(1)按农药的原料分类
无机农药: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硫酸亚铁等,是由无机矿物质制成的农药,一般不易产生抗性。
有机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百菌清、多菌灵等,是由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发挥药效快,连续用易产生抗性。
生物性农药:如苦参碱、烟碱、苏云金杆菌、浏阳霉素、阿维菌素等,由植物、抗菌素、微生物等生物制成的农药,对人、畜和天敌毒性低,是生产无公害果品首选农药。
(2)按农药的防治对象分类
杀虫剂:如敌百虫、辛硫磷、乐果、甲氰菊酯、苦参碱等。
杀螨剂:如双甲脒、四螨嗪、氟螨脲等。
杀线虫剂:如棉隆、淡紫拟青霉菌等。
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
除草剂:如丁草胺、草甘磷、百草枯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萘乙酸、乙烯利等。
(3)按杀菌作用分类
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以保护为主,应在枣树发病前应用效果好。
治疗剂:如百菌清、多菌灵等能杀死病原菌,防止继续蔓延。由于其性质不同又分为表面治疗剂和内部治疗剂。表面治疗剂如粉锈宁防治枣锈病,能杀死植物表面的病原菌;内部治疗剂如多菌灵有内吸作用,药物进入植物组织内,可杀死或抑制病原菌。有的农药如农用链霉素只对细菌病原菌有效,对真菌病原菌无效,因此,防治真菌病害必须选用杀真菌的药剂。
(4)按杀虫作用分类
触杀剂:经害虫的体表渗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一般对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有效。
胃毒剂:经过害虫的口器进入体内,肠胃吸收后中毒死亡。对咀嚼式口器害虫防治效果好。
内吸剂:植物吸收后在体内传导、存留或产生代谢物,使取食植物汁液或组织的害虫中毒死亡,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治效果好。
熏蒸剂:以气体状态通过呼吸道进入虫体发挥药效杀死害虫,如乙酰甲胺磷、敌敌畏等均有一定的熏蒸作用。
(5)按除草作用分类
有触杀、内吸、选择、灭生性除草剂,不同的作用类型,杀灭不同生长特点的害草。
(6)按剂型分类
有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胶囊、悬浮剂等。作用于不同的杀虫目的,应选用适宜的剂型。如防治桃小食心虫,在5月中、下旬桃小食心虫出土前,可用辛硫磷胶囊或颗粒剂喷撒地面来防治,在8月中旬就需要选用乳、水剂用于树上喷药来防治。
(7)按酸、碱属性分类
属于酸性的农药可以与酸性、中性农药混用,而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或产生严重药害。如波尔多液属碱性农药,不能与大部分农药混用。在配制药液时也应该注意水的酸、碱性,碱性水不宜配制酸性农药,如采用偏碱性水配制药液,加上适量的醋可以提高药效。另外,有的药剂虽然同属碱性农药,不仅不能混合使用,还必须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才能相互使用,如波尔多液与石硫合剂同属碱性农药,但不能混用,而且二者使用间隔必须在20天才行。因此,在使用农药前一定要看清农药使用说明,弄清农药的特性再正确配制和使用,否则会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有机农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有机农药可分为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有机氮农药、有机硫农药、有机金属农药,以及含硝基、酰胺、腈基、均三氮苯等基团的有机农药。在我国使用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是六六六和DDT。这些化合物性质稳定,在土壤中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为几年甚至十几年。它们可随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飘移至世界各地,然后又随雨雪降到地面,所以污染随处可见。
无机农药应用的品种已经很少。在一些地区使用的无机农药主要是含汞杀菌剂和含砷农药。含汞杀菌剂如升汞(氯化汞)、甘汞(氯化亚汞)等,它们会伤害农作物,因而一般仅用来进行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汞制剂一般性质稳定,毒性较大,在土壤和生物体内残留问题严重;含砷农药为亚砷酸(砒霜)、亚砷酸钠等亚砷酸类化合物,以及砷酸铅、砷酸钙等砷酸类化合物。亚砷酸类化合物对植物毒性大,曾被用作毒饵以防治地下害虫。砷酸类化合物曾广泛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但也因防治面窄、药效低等原因,而被有机杀虫剂所取代。现在市场上的无机农药越来越少了,因为危害太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