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
1、概述别名香荆芥、线芥、四棱杆蒿、假苏等,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全草和花(果)穗(荆芥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发表,散风,透疹,炒炭止血作用。主治感冒、头痛、麻疹不出,皮肤搔痒;炒炭治便血,崩漏、主产湖北、江苏、浙江、山西、河北、湖南等省,北方除有栽培种植并有野生分布,湖北麻城生产的荆芥质量较佳。同时,也有栽培荆芥以其嫩茎叶来作蔬菜用的。
2、植物特性
荆芥是1年生草本植物,高60~80cm,有强烈香气,茎直立,基部稍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全株被短柔毛,叶对生,近无柄;叶片3~5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针形,长1.5~2cm,宽0.2~0.4cm,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下面有凹陷腺点。6~8月开花,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形成长穗状,长3~8cm;具无柄条形苞叶;花小,花萼钟形,被毛,先端5齿裂;花冠二唇形,上下唇近等长,哨超出花萼,淡红白色、雄蕊5个;果期7~9月,二裂、有小坚果4枚,卵形或椭圆形,棕色,有光泽。
3、生长特性
荆芥野生于路边、沟塘边、草丛辛,以及山地阳坡面。种植荆芥适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喜阳光,山区、平原均可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为佳。荆芥怕旱又怕积水,短期积水也会造成死亡,所以低洼地不宜种植:而且荆芥也不宜连作。
4、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较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地势以阳光充足的平坦地为好。荆芥种子细小,整地必须细致,一定要精细整平,有利于出苗,同时施足基肥。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1亩=1/15ha)施农家肥2~2.5t,磷肥15kg,尿素10kg,深耕25cm,整平,第2年开春解冻后再耕1次,耙平,然后深耕25cm左右,粉碎土块,反复细耙,整平,成宽1.3m,高约10cm的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一般夏季采取直播,而春播采用育苗移栽。
①直播。5~6月,麦收后立即整地做畦,按行距25cm开6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挡平,稍加镇压。也可春播或秋播,但秋播占地时间较长,一般少采用。播种方法也可采用撒播。撒播要求播浅,播匀,播后用扫帚轻轻的拍一下地面,使种子和土能沾到一起。直播还有一种条播的方式,条播播法:按行距20cm开5mm深的浅沟,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或畦面,覆一层薄经土,一周左右即发芽。直播的每亩用种量0.8~1kg。
②育苗移栽。春播宜早不宜迟,撒播,覆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稍加镇压,并用稻草盖畦保湿。出苗后揭去覆盖物,苗期加强管理,苗高6~7cm时,按株距5cm间苗,5~6月苗高15cm左右时移栽大田,株行距为15cm×20cm。
(4)田间管理
①间苗、补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直播者苗高10~15cm时,按株距15cm定苗,移栽者要培土固苗,如有缺株,应及时补苗。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注意不让叶沾上土,否则小苗死亡。苗长5cm高时,结合间苗,要补苗,保证全苗。株距5~10cm,苗期经常松土除草,封畦后停止。幼苗生长很弱的话,追施尿素,每亩5kg。
②中耕除草。结合间苗进行,中耕要浅,以免压倒幼苗。撒播的只需除草。移栽后视土壤板结和杂草情况,可中耕除草1~2次。
③追肥。荆芥需氮肥较多,但为了秆壮穗多,应适当追施磷、钾肥,一般苗高10cm时,每亩追施人粪尿1.3t,20cm高时施第2次,第3次在苗高30ca以上时,每亩撒施腐熟饼肥60kg,并可配施少量磷、钾肥。
④排灌。幼苗期应经常浇水,以利生长,成株后抗旱能力增强,但忌水涝,故如雨水过多,应及时排除积水。
(5)病虫害防治
①根腐病。在7~8月,真菌由于高温多雨而发生,感染后地上部迅速萎蔫,根及根茎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播前每亩用70%敌克松1kg,处理土壤,发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根际。
②立枯病。多发生在5~6月,低温多雨、土壤很湿易得,发病初期苗的茎部发生褐色水渍状小黑点,小黑点扩大,呈褐色,茎基部变细,倒伏枯死。
防治方法:选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工作。遇到低温多雨,要喷1次1:1:100波尔多液,10天打1次,连打2~3次。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防治。
虫害有地老虎,银纹夜蛾等,采取人工捕杀或灯光诱捕。
5、采收与加工
春播者,当年8~9月采收;夏播者,当年10月采收;秋播者,翌年5~6月才能收获。当花穗上部分种子变褐色,顶端的花尚未落尽时,于晴天露水干后,用镰刀从基部割下全株。晒干,即为全荆芥,如只收花穗,称荆芥穗,去穗的秸杆称荆芥秸。全荆芥以色绿茎粗,穗长而密者为佳。荆芥穗以穗长、无茎杆,香气浓郁、无杂质者为佳。春播亩产400~500kg,夏播亩产300kg左右。作种用的荆芥种子收后,茎秆也可药用,称为荆芥梗,但质量差一些。
6、留种技术
秋季收获前,在田间选择株壮、枝繁、穗多而密、香气浓的,又无病虫害的单株或田块作种株。收种时间需较产品收获晚15~20d。到10月份,当种子充分成熟,籽粒饱满,呈深褐色或棕褐色时采收,晾干脱粒,除杂,置布袋中,悬挂于通风干燥处贮放。
附:作蔬菜的荆芥采收
当的高度达到30cm左右,就可以连根拔了,连根采收,这时叶子又好又大,茎节粗短,买相好,很受市场欢迎的。如果小于30cm了,那么产量就低,不经济;高于30cm后。下部茎节会纤维化,不能吃了;所以一般都是生长到30cm左右时连根拔,捆成500g一捆的小捆,市场上也好卖。
荆芥的吃法很多,既可以用作调料,也可以单独作凉拌菜,素炒,串荤炒,做汤等。
栏目责编 段梅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也可作佐料,具有特殊的香味,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荆芥在整个生长期间几乎不会受病虫为害,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无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
荆芥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荆芥主要有尖叶品种和圆叶品种。圆叶品种植株虽不及尖叶品种高,但茎较粗,节间短,叶片肥大、脆嫩、品质好,故一般栽培多选圆叶品种。
2、播种育苗
荆芥可采用种子直播,也可采用育苗移栽;种子直播以拔收幼苗为主,高产栽培宜采用育苗移栽。宜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作床,一般做成11.2米宽的高床,每平方米苗床撒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6公斤作基肥。均匀撒播(或条播、穴播)掺有适量细砂或细土的种子。
3、一年四季均可播种育苗和移栽定植,冬季和早春应注意防寒保温,夏季和初秋应适当遮阳保湿。出苗后于一对真叶时及时间苗,保持苗距5厘米左右,有真叶3对左右时带土移栽。亦可采用容器育苗。
4、整地栽植
荆芥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高产栽培宜选择地势稍高,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能良好的田(地)块,深翻耕后做成宽约1米的高畦,在畦面按行距3540厘米开条沟,每亩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5000公斤、饼肥708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2530公斤、阿姆斯世纪生物肥4060公斤混合拌均后施于条沟内作基肥,覆土至畦面高约8厘米,按株距25厘米左右定植壮苗,每穴栽植34株。也可采用高垄栽培。
荆芥除大田栽培外,还可在房前屋后空地栽培,或盆栽。
5、田间管理
应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可采用沟灌法浇水,雨季要排水,忌积水。每次采收后,每亩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或沼气发酵肥料15002000公斤,也可每次每亩追施尿素或硫酸铵1520公斤。及时清除杂草,适时中耕松土和培土,结合松土和培土亩施厩肥800100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2530公斤。夏季初秋要遮阳4050%,并经常浇水和喷叶面水。冬春季节应利用。横拱薄膜或塑料大棚、中棚等栽培,在夜间用电灯补光处理,延长光照至14小时,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6、采收
荆芥定植后,苗高1520厘米时开始采摘嫩茎叶,以后每隔12周采收一次。采摘的嫩茎叶趁鲜上市销售,短时间保鲜运往外地销售。
7、留种
留种用的荆芥植株,在4月上中旬用拱膜播种育苗,4月下旬移栽,定植株行距为3030厘米。生长期间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肥和钾肥。5月中下旬拔除杂株和劣株,选留生长健壮、旺盛,品种纯正的植株。抽苔开花时,摘除短小的果穗,果壳变黄时及时割下果穗,晾晒脱粒、除去杂质,贮藏于布口袋中备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