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云南四大普洱茶产区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按官方说法,云南普洱茶主要有四大产区,分别是普洱(原思茅)茶区、西双版纳茶区、保山茶区和临沧市茶区。除了这几大茶区以外,普洱茶产地随着其繁荣而不断扩大至德宏、昆明、大理等地。

云南四大普洱茶产区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但这种产区划分最大的问题是混淆了茶叶产量和普洱茶产量的区别。云南省除了产普洱茶之外,还是红茶、绿茶的产茶大省。

我们经常见到一张名为“澜沧江流域普洱茶分布示意图”。

它以北回归线为水平线和东经100度(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附近)为垂直线把普洱茶产区分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产区,并且说西北茶刚,西南茶涩,东北茶苦,东南茶柔。

这种以特殊纬度和经度划分茶区的方法并不是很科学。

云南茶科所多年的研究表明:普洱茶的品质特点依次与茶树品种、土壤、气候有直接关系,而其他因素属于间接关系。由于普洱茶茶树品种都来自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和凤庆大叶种,所以产区树种差异不大。余下的土壤和气候是影响品种特点最重要因素。土壤因素相对集中,不会因地界发生突然变化;气候因素与河流(澜沧江)、海拔(大山)、纬度(气温)等有关。

而河流和大山等是行政区划分最考量的因素,并且河流和大山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的最大因素。

综合以上,再结合不同区域茶叶的特点,沿澜沧江两岸由东往西,由南往北,可以云南普洱茶分成以下4大茶区:

A、易武茶区:此产区位于澜沧江东以南,包括易武茶区,及攸乐、倚邦等旧六大茶山。此区域以易武茶最为出名,产量也最大,并且茶性类似,都是以“柔”见长。

B、勐海茶区:此产区位于澜沧江西以南,包括勐海县的南糯山、布朗山、勐宋,及巴达、贺开等茶山和属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茶山等。此产区的茶叶较其他产区更为劲道,当属“刚”。

C、普洱市产区:此产区位于澜沧江东以北,包括普洱市的困鹿山、小景谷、无量山、哀牢山等,此产区茶叶的茶气相对平淡,当属“和”。

D、临沧产区:此产区位于澜沧江西以北,包括临沧市的勐库茶区,勐库大雪山(即冰岛所在茶山)、邦东茶区等,此产区茶叶最大的特点是甜中带青涩,“秀”于林。

这四大产区的产量占普洱茶总产量80%以上,几乎囊括所有普洱茶名山,并且每个产区茶叶的特点相对统一。

茶树起源云南,茶树种类多样化中心也在云南,品种资源丰富为世界之最,有性群体种可分为两类,即北纬25度以南为大叶种,以北的则以中小叶种为主。

中小叶种的地方优良品种有:昆明十里香茶,昭通苔茶,宜良宝洪茶等。大叶茶的优良地方群体品种有: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以上为国家级良种),元江糯茶,秧塔大白茶,镇源马镫茶,绿春玛玉茶,漭水大叶茶,冰岛大叶茶,坝子白毛茶,云龙山大叶茶,景谷大叶茶,团田大叶茶,邦东大叶茶,官寨 茶,大厂茶,澜沧大叶茶等。 经1980年代全面考察征集,获得资源材料410份,近缘植物20份,地方群体良种26个,优良珍稀单株110个,在省茶科所建立国家资源圃30亩,保存茶树品种和品种资源共810份。 从分类上认定,全世界现有茶种37个,变种3个,云南有31个种,2个变种,共33个种,它们分属于4个系:五宝茶系:广西茶、大苞茶、广南茶、五室茶、疏齿茶;五柱茶系:厚轴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缅茶、园基茶、皱叶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秃房茶系:勐腊茶、德宏茶、突肋茶、拟细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脉茶;茶系:茶、苦茶(变种)、白毛茶(变种)、普洱茶、多萼茶、拟细萼茶,元江茶、高树茶。新选育品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国家级良种)、73—6号、云选9号、云抗27号、云抗37号(省良种),以上省茶科所选育。云玫、云瑰(思茅茶树良种场,普文农场选育,省级良种),凤庆1号、2号、8号、9号、10号,清水3号、4号(凤庆茶科所选育,未审定)。如此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资源,为我省茶叶科学研究,良种选育与良种化,振兴云南茶叶经济,弘扬中华茶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我国战国时期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古茶字)而解之”,这是世界上最早有关茶事的文字记载。神农距今不过四五千年历史,神农当时只是发现了茶,这还不是说茶的起源。近代专家学者们,根据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论证,证明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首先从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考察茶树起源。地球在形成以后,经过了多次演变,其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不似现在地球的状态,当然地球气候也不是现在的状况。大约在两亿五千万年以前,地球分为劳亚古北大陆和冈瓦纳古南大陆,前者位于赤道及其两侧,后者位于南寒带。中国在古北大陆,印度在古南大陆,两者之间隔着泰提斯海遥遥相望。经过地质年代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漫长岁月,多次地壳运动,地球上水陆分布及气候发生很大变化。据云南地质历史,大约在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三叠纪,云南便是露出海面的陆地;在距今二千五百万年以来,全省处于热带亚热带温润气候,这有利于被子植物和古热带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在距今一千二百万年的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所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青藏高原隆起,影响云南植物区系与植被的变化;其后第四纪以来的几次冰河时期,云南未受冰川直接袭击,滇中以南气候依然温湿,因此许多植物原种得以幸存。据考察,滇南的原始森林中,至今还发现有第二纪孑遗的木莲和被誉为“活化石”的树蕨,还有鸡毛松、苏铁、爪哇树、爪哇苦莲等古生植物。现今云南有高等植物15000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一半以上,故云南有植物王国之称。据贵州新编《贵州土产工作概要》称,1980年7月9日在晴隆县菁口乡云头大山发现茶子化石(按晴隆县境距云南省境直线距离约80公里)。那里可以说是云南茶树起源中心之边缘。近年来我国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蝴蝶梁子等地发掘到距今200多万年以前的猿人化石,被誉为东方猿人之始祖。这说明云南古地理、古气候具有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条件。至于茶树是否也在这里发生和滋长?可以从它的近缘植物加以考察印证。茶树的近缘植物是论证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云南属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水热资源丰富,在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形成的红壤土,距今已有五六千年之久,是世界上最古老土壤之一。这是形成被子植物的茶科植物系统发育的优良条件,所以云南茶树的近缘植物特多,素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美誉。据植物分类学,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分布在我国的就有260多种,绝大部分又分布在云南;据中国科学院“780工程”调查,在云南仅仅腾冲一个县境内,就发现有山茶科植物8个属70多个种;近据中国茶叶研究所和云南茶叶研究所会同有关部门对云南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结果,按照张宏达教授对山茶树属植物分类: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有37个种和3个变种,分布在我国的就有36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分布在云南的有31个种和两个变种,并且有17个新种和1个变种是世界茶谱中尚无记载的。云南茶树近缘之多,可称世界之冠,这充分证明云南是茶树起源中心。再从古老大茶树的分布加以考察。云南已发现的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大茶树,多分布在澜沧江、怒江、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其中:勐海县的大黑山原始森林中,1961年发现一株野生型大茶树,树高32.12米,树龄1700多年;勐海县南糯山的半坡寨有一株栽培型大茶树,主干直径1.38米,树龄800多年,被誉为“茶树王”;在风庆县的马街区华丰乡香竹管1983年发现一株栽培型大茶树,主干基径2米,胸径1.59米;凤庆县的诗礼区古黑山附近小光山约两平方公里的地区内生长着万株以上的野茶树群落;澜沧县的景迈茶山延伸地有一株四人合抱的大茶树,分枝在离地15米以上;镇沉县九里区和平乡千家寨有成片生长的大茶树,大者主干直径1.27米,树龄约1000年以上;思茅县磨黑区闭结乡分布有成片大茶树。最大者直径1.18米;金平县哈尼田永平乡及老旧寨等地发现大茶树约100株以上,据湖南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宝祥考查认为其茶果形状特殊,有球形、桃形、饼形,与大果茶性状不同,采叶经生化测定,其简单儿茶素高,观察花序,单花序比丛花序多,结果率低,是属野生原始型品种,树龄当在2000年以上;师宗县五洛河区大厂乡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一株茶树树高25米,主干直径为0.52米。云南古生大茶树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有单株独立,也有成片生长,分布面之广。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树型之高大,令人叹为观止,这证明云南茶树源远流长。更主要的是云南大叶种茶树具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化学特征。根据生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化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故前苏联学者杰姆哈捷论断,茶树中简单儿茶素含量比较多的属原始型的野生种。按茶树的新陈代谢,主要是合成儿茶酚类物质的质和量的变化,而云南大叶种野生茶经生化分析,其合成L一表儿茶酚的强度都比合成L一表没食子儿茶酚的强度高一倍;相应地合成L一表儿茶酚没食子酸酯也比合成L一表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为多。这表明云南茶树的简单儿茶素含量比较多,因此具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化学特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