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科学的选择农药?
科学合理地选用农药,是防治病虫草害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
其一,必须根据防治目标选择适宜的防治药剂!任何一种农药都有它的适用防治范围,超出防治范围的使用是费钱费力还不讨好!也就是说,为确保防治效果,我们首先应判定作物发生的病虫草害的种类及相应防治措施,不能盲目地胡子眉毛一把抓,依靠个人一时兴致防治作物病虫草害。比如田间发生蚜虫丶粉虱、蓟马`小菜蛾等多种害虫混发时,最好选用能兼治多种虫害的杀虫剂和杀虫剂组合,同时应确定主要防治目标,以免顾此失彼。
其二,应根据作物不同种类和生长期选用农药,以避免药害发生。必须说明的是有些农药在同一种作物上用因用时期不同丶用法不同而存在是否产生药害的可能。比如代森锰锌在元帅系苹果幼果期用有易产生果锈的可能。比如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在某些作物生长期内用会抑制作物生长。再如氟啶胺在瓜类幼苗期用会产生药害。噻嗪酮防治蚜虫、粉虱等用于白菜、萝卜等蔬菜时可能产生药害等等。另外,农药剂型也可影响药害的是否产生。
其三,用农药必须按照其使用说明确定使用在哪些方面,尤其是对于禁用或限用农药,以免农产品受农药残留污染。
其四,用农药应做好安全防护。施药人员应穿着具有防护作用的衣物以确保自身安全。施药农具不能有破损。用药时应避开大风大雾等不良天气,避开中午高温时期用药,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避免连阴雨天或大雨前6个小时内用药,以免药液被稀释无效。
其五,选择农药品种不要只重视个人经验,或者盲目追求新奇特,一句话:不看广告看防效!一种农药的防效不仅在于对症,还要适时、适量丶适境丶适法、适类!这就是同一种农药防治同一种目标而可能存在差异的所在。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种类和时间。
限于个人水平,以上仅供参考。
科学使用农药好处多,都有哪些好处?
(1)对症施药
禁止一切非对症施用农药的行为和宣传。有关药剂使用需参阅防治葡萄病虫害权威介绍与药品详细说明书。生产上应重视以农业、生物防治、物理与机械方法防治为主的防治原则,减少农药防治的次数,优先选择植物源、矿物源药剂等综合防治。
(2)适时用药
一是要抓住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例如,休眠期及绒球期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清园,花期一般不采取喷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花后10天开始重点防治。落花前后和初夏重点防治炭疽病,雨季后重点防治霜霉病,这样会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是优质葡萄生产中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充分发挥农药的潜能,要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可能“药到病除”。幼果期未套袋前不能使用的防病药有退菌特、代森锰锌、代森锌、三唑铜、福星等,以免污染果面。着色初期用农抗120 加有机液肥或喷施世高加有机液肥预防白腐病、雨后喷果穗和下部叶;果实成熟期前后用大生(M-45),或科博加有机液肥防治褐斑病、炭疽病,采收前15天停止一切用药。采后再喷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褐斑病、霜霉病、锈病,保护好叶片;用物理性诱导器,诱杀夜蛾;并做好秋梢修剪,防止旺长,积累养分。
不要在中午太阳光强烈时叶面喷药。设施栽培葡萄喷药时需揭开大棚膜通风,早晨待露水干后喷,喷后待叶片表面药液干燥后盖棚。
(3)连续用药
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过程。用药中间脱节或没有抓住关键时期,如果遇到适宜暴发的天气,可能会造成病虫害的大发生;此时,再采取措施,会费工费钱,又刺激病菌或害虫的抗性。病害发生后,应采取补救性措施,需要2~3次药才能把病害控制住;此2~3次药要连续施药,不能脱节,一旦脱节,可能会造成病害快速滋生蔓延,增加防治难度,可能需要花更多的钱与工夫。
(4)注意施药质量
很多果农往往注意农药种类而忽视施药质量。施药质量决定防治效果。喷洒农药一定要注意施药质量,施药必须均匀、周到。喷药防病时,未喷到药的地方病原仍然存在,这样就留下了传染源,留下了隐患,一旦环境条件合适,就有传遍整个葡萄园的风险,若再一次施用农药,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不利于生产安全食品。
弥雾要细,除白粉病防治重点喷施叶片正面外,其余病害均应重点喷施叶片背面。勿在叶片边沿形成农药或叶面肥水珠。
(5)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应以保护剂为基础,注意治疗剂和保护剂的配合施用
一般情况下,施用1种保护剂就可以了。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期,1种治疗剂配合1种保护剂施用。特殊情况下,2种治疗剂与1种保护剂配合施用,但两种治疗剂必须是不同作用原理的或不同杀菌谱的。一般不要选择3种或3种以上药物乱混用。
(6)轮换、交替施用不同药剂
农药的轮换、交替施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阻止或减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另一是轮换用药可有效减少某一种化学农药的残留。甲霜灵与恶霜灵有交互抗性,乙霉威和异菌脲有交互抗性,所以施用甲霜灵后就不能再施用恶霜灵,同理,施用乙霉威后就不能再施用异菌脲。
(7)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确定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最大无副作用剂量、安全系数、食品的日摄入量、在某种作物上或作物内的分解半衰期、农药的施用次数等。生产中必须严格按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
(8)农药施用记录
严格详细记录农产品生产中施用农药的名称(有效成分)、施用量、施用时间等。葡萄采收后,针对所有施用的农药,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保证食品安全。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紧密结合
生物防治便是利用一种生物应对此外一种生物,大概可分成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它利用生物种群间的内在联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止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是减少野草和虫害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式 。“它最高的优势不是环境污染,这也是化肥等非生物防治病害方式所无法比的。”雷世鸣详细介绍说,因为有机化学灭虫剂的长久应用,一些有危害虫类早已造成较强的耐药性,
她们的克星又很多被消灭,导致虫害十分猖狂,而利用生物防治病害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效,因此具备广泛的进步室内空间。在他来看,提升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紧密结合,既可充分运用生物防治微毒、高效的优点,又可充足利用有机化学灭虫剂可以迅速、高效率、简单、解决病虫害的特性,合理预防粮食作物害虫的大规模产生,做到不错的综合性防效。
营销推广微毒高效率的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就是指利用生物活物(细菌、病菌、昆虫病毒、转基因水稻生物、克星等)或其新陈代谢物质(引诱剂、生长素、萘乙酸、2,4-D等)对于农牧业有害生物开展根除或抑止的中药制剂。它是纯天然具有的或是历经基因修饰的药物,与基本化肥的区分取决于其特有的功效方法、应用使用量低和靶点类型的专一性。
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趋势,生物农药的范围不断发展,牵涉到小动物、绿色植物、微生物中的很多类型及多种多样与生物相关的具备化肥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绿色植物源化学物质、转基因水稻抗有害生物农作物、天然药物化学的仿生技术生成或装饰生成化学物质、
人力繁殖的有害生物的拮抗作用生物、引诱剂等。“归纳起来,生物农药关键具备可选择性强,对人和动物安全性;对绿色生态环境危害小;能够引起虫害传染病;可利用农副食品生产制造等领域的优势。”雷世鸣告知新闻记者,很多引入营销推广微毒、高效率治疗的生物农药,针对预防好粮食作物病虫及提升农副产品的安全拥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