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梨栽培技术
黄金梨自1999年引入黄泛区农场,以其“好看又好吃”的特点受到广大职工的喜爱,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到了400公顷的规模。由于黄金梨实施全套袋栽培后仍易发生果锈,影响梨果的经济效益,制约了黄金梨的发展。为此,我场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经过3年的研究、探索,形成了生产优质黄金梨的一整套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凡是严格按此项栽培技术操作的,无锈果率达90%左右,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冬季整形修剪技术
我场的黄金梨园多为计划密植园,栽培密度是0.5米×3米,1米x2.5米,1.5米×3米,2米×3米,2米×4米。由于栽植密度大,3-4年生树即达到枝冠满园。随着树龄的增加,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逐渐变差,夏季高温多雨,园内湿度大,再加上全套袋栽培进一步恶化了树体的风光条件,所以,极易加重果锈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的对策。
1.1 树形
为了减少枝叶的重叠,降低果锈的发生,密植梨园采取“Y”字形和“单层一千”形。
1.2 冬季整形修剪
每株留4-6个主枝,呈45°角分别被拉向行间(“Y”字形)和行内(单层一干形),将有发展空间的和留作主枝预备枝的主枝上直立旺枝拉向适当的部位,其它的一律疏除,由主枝上的短果枝直接结果。外围延长枝单轴延伸,破头修剪,疏剪外围枝,抑前促后。
1.3 注意培养新结果主枝
黄金梨的结果主枝一般维持3年左右旺盛的结果能力,所以,每个结果2年以上的主枝都要选留预备枝。方法是:在主枝的下部,通过刻芽的方法逼出新枝,加强培养而成。
通过冬季的整形修剪.最终达到树形和枝条结构合理,枝果分布均匀,枝枝见光,叶叶见光的效果。
2 土、肥、水、管理技术
黄金梨生长势中庸又极易坐果,如果按常规的肥水投入,容易呈现果多,果小,树势弱的特点。所以要想生产出果大、质优的商品果,在肥水管理上,要一直维持高肥水投入水平。
2.1 重施有机肥
要求盛果期梨园(产量维持在3000千克)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猪粪4-5方,掺入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亚铁50千克,均匀撒于树盘下,结合冬刨果园施入。由于有机肥矿质营养含量全,果实的初生保护组织发育健全,抗锈能力增强,从而可以减少果锈的发生。
2.2 适时足量追施化肥,每年追施化肥4次
(1)3月初(花芽刚萌动时),每667平方米开放射状沟施入氮、磷、钾复混肥75~100千克(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3:2:1)。
(2)5月下旬(麦收前),每667平方米放开射状沟施氮、磷、钾复混肥50-75千克(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2:1:1)。
(3)7月中旬(果实最后1次膨大前),每667平方米开放射状沟施氮、钾复混肥50-75千克(尿素:硫酸钾=1:1.5)。
(4)9月中下旬(卸果后),每667平方米开放射状沟施氮磷钾复混肥50千克(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3:1:2)。
2.3 及时浇水和排水
(1)浇水。在梨果发育过程中,特别是春夏季,要小水勤浇。每次追肥后,浇小水1次,以利于肥料的迅速溶解和吸收。在全生育期不能出现旱象,稍旱即浇。
(2)排水。在夏季,最好每行都有1个排水沟,保证雨水及时排出果园。如果果园夏季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则加重果锈的发生。
3 花果管理技术
黄金梨易形成花芽,易坐果,又无生理落果现象。因而,自然状态下表现为果多、果小、树势弱。所以,加强对花果的管理是实现黄金梨优质的关键。
3.1 疏花芽、疏花、疏果,调整树体结果量,增大果个
(1)疏花芽。疏花芽在花芽刚萌动时进行,是剪口垂直花芽剪掉花芽的2/3,这样正好剪掉了花朵而保留了莲座叶和果台副梢。如果花芽过分密集,可以直接从短枝基部剪掉。疏剪的花芽是背上花芽以及瘦、弱、小的花芽,平均每15厘米保留1个两侧着生的斜向上生的壮、胖、大花芽。
(2)疏花。有二个含义。一是对疏花芽时漏疏的瘦、弱、小的花芽的全花序疏掉;二是对保留下来的壮、胖、大花芽在人工授粉的前提下保留2-4位花朵,疏掉1位和5位以上的花。
(3)疏果。果实刚脱萼后开始疏果。每个花序保留1个健壮、周正、无萼片、无棱沟的大果,其它的疏掉。
3.2 人工授粉 (人工点授)
在黄金梨盛花初期进行。对开花2天之内,花瓣水灵、柱头新鲜(淡绿色)有黏液分泌,并有部分花药未开裂的第2、3、4位花进行人工点授。人工点授的果周正、大、均匀,坐果率接近100%。增产10%左右,是预防花期不良天气影响和授粉树配置不够造成减产的必要措施,也是生产高档黄金梨的常规技术措施。
3.3 果实套袋
(1)套袋时间。原则是花萼开始脱落进行疏果套袋,越早越好。最晚不能晚于盛花后20天,否则易生果锈。第2次套大果袋是在第1次套小白蜡袋后20天开始进行,麦收前套完。
(2)果袋质量要求。要求果袋用涂过蜡的纯木浆纸经加工制成。第1次套的小白蜡袋是双面涂蜡的木浆纸袋:第2次套的大果袋以双层涂蜡木浆纸袋为好。从我场这几年的使用情况看。“合果”牌果袋,防锈效果好,价位也适中。套内黑袋的果呈黄白色,用于内销,套内白袋的果呈淡绿色,可以出口。套内白袋的果大于套内黑袋的果,约相差15%-20%的重量。
(3)套袋技术。套小袋时,先用手指开袋,打开底部透气孔,套上果后,将袋口摺成十字形,然后将4部分叠在一起,用袋口扎丝环果柄一周,将口封严封紧。这样套出来的果悬于袋内。袋纸不易磨果。套大袋时,先用手掌将袋撑开呈“鼓”状,打开底部出口孔,套上果后,将袋口打小折往果柄集中,最后,用袋口扎丝环果柄一周将口封严封紧。
4 病虫害防治技术
4.1 落叶后做好清圆工作(11月份)
树叶落净后,将园内落叶、杂草、烂果、果袋、树上干僵果一并清理干净并销毁越冬的梨木虱、军配虫和黑斑病菌数量。
4.2 刮树皮(2月份)
冬季,将树干上的老翘皮、轮纹病疤刮干净,带出园烧掉,减少枝干、果实的病害。
4.3 萌芽前期(3月5日前后)喷好铲除剂
全园淋洗式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5~20倍晶体石硫合剂(前者药效优于后者)。目的是杀灭轮纹烂果病菌、黑斑病菌和出蛰的红蜘蛛、介壳虫、蚜虫,控制全年病虫害的发生。
4.4 萌芽后期(3月20日前后)
全园淋洗式喷布1000倍乐斯本+15-20倍氨基酸钙+100倍硼砂+100倍硫酸锌+50倍尿素+500倍洗衣粉。此时。正值梨木虱第1代卵盛期,淋洗式喷1000倍的乐斯本可以杀灭大部分的卵和越冬成虫。
4.5 落花80%时
全园细致喷布10%吡虫啉2000倍+1.8%阿维菌素3000倍+70%进口甲托800倍+500倍氨基酸钙+500倍洗衣粉。目的是杀掉梨木虱和蚜虫的残余部分以及轮纹烂果病菌。
4.6 套小袋后(5月上旬)
紧接着喷1遍1200-1500倍的乐斯本+1000倍的多抗霉素+500倍洗衣粉。主要是防治绿盲蝽和黑斑病。
4.7 麦收前后(5月底至6月初)
阿维菌素3000倍+乐斯本1500倍+800倍代森锰锌+500倍洗衣粉。防治红蜘蛛、军配虫、绿盲蝽、黑斑病。
4.8 7月上旬
1000倍多抗霉素+杀灭菊酯1500倍+500倍洗衣粉。防治梨小食心虫、军配虫、黑斑病。
4.9 8月上旬
5%高效氯氢菊酯1500倍+大生-M800倍,防治军配虫、黑斑病和其他害虫。
[谈套袋对优质果品生产的影响]果品文化的概念
成都市龙泉驿区地处川西平原东部,龙泉山脉中段,全区幅员面积556.5km2,山、丘、坝兼有。其中龙泉山低山面积235km2,占总面积的42.2%,坝区面积323km2,占总面积的57.8%。耕地面积29万亩,年均气温16.1℃,年均降雨量932.9mm,年日照总时数1032.1小时,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土壤以黄壤和紫色上为主,适宜多种伏季水果的种植。水果业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区现有果树9科36种800多个品种,其中梨种植面积5.3万亩,年产量7.9万t。为继续保持我区水果强县的优势,现将我区梨优质丰产技术总结如下:
一、人工授粉
为达到梨园持续稳产的目的,应进行人工授粉。通过人工授粉,可刺激子房激素增加,加速细胞分裂,促进果实增大、果形端正。
1 花朵的采集 结合疏花,摘取形态正常,呈桶花状的花蕾。丰水梨的授粉品种可选金花梨、黄花梨等。
2 花粉的干制 控制温度为20~30℃。
3 授粉数量 每串花仅授边花2朵,可使果实优质果率更高,树体丰产稳产。
4 授粉距离 花穗间距离为16.7~20cm。
二、疏果与幼果移植
1 疏果 第一次生理落果后应及时疏果。保留大果,去除小果、畸形果、弱枝果、病虫果、伤痕果等残次果。每串留1个果,严格按计划产量控制单株留果数,果间间距为20~23.3cm。
2 幼果移植 花后25~35天,将疏果当日疏除的发育正常的幼果,通过腹接技术嫁接到树冠内的光秃枝上,让其继续生长发育,以增加产量。
三、套袋
1 丰水梨 套袋时间要早,果柄硬化后就应及时套袋,通常在花后1月内完成。套袋后梨果点小、色浅,果面光滑度提高。车水梨的果袋要求接触果实的内袋不脱色,内袋或外袋不透光(内袋黑色,外袋颜色要求不严格)。
2 黄金梨 选透光果袋。定果后套袋前喷杀菌、杀虫剂1~2次,必须喷粉剂或水剂,不可喷乳油。注意选用不易产生药害(诱发锈斑)的高效杀菌、杀虫剂。喷药重点在果面,药液干燥后方可套袋。套袋时必须扎紧袋口,以防止黄粉蚜等趋黑害虫进入。
四、土肥水管理
1 在2月份“雨水”前后结合灌萌芽水,施用以氮肥为主的萌芽肥 施肥量视上年产量、落叶早晚、基肥施用量及时期等因素酌情考虑,旺树少施,弱树多施。
2 于5月停梢后及时施足壮果肥施用重磷钾的复合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30%
3 9月底至10月底施基肥 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
4 果实膨大期施入钾肥用量的40%和全年氮肥用量的10% 其它时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 施肥方法 在树冠下开沟,沟深15~20cm,追肥后及时灌水。
6 水分管理 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内保持果园田间湿度的稳定是增大果实。减少裂果,生产优质果的必要保证。故应视当年降雨日数的多寡,及时灌、排水。提倡使用节水、省工(肥水同施)、高效的节水灌溉装置(滴灌、喷灌、微喷灌)进行节水灌溉。
五、整形修剪
1 厦季修剪 应根据品种、树势综合考量,采用适宜的修剪方法,调节树势至中庸状态,并及时落头开心,疏除外围密生枝和控制背上直立旺枝,改善冠内光照。
(1)抹芽在萌芽期对簇生芽进行适当抹除。
(2)摘心 促发分枝,当年恢复树冠,以利于来年的生产。
(3)修剪时间 在枝梢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
(4)摘心次数连续摘心2~3次。
(5)对徒长枝的处置 对徒长枝在有空间处,扭梢后拉缓,无空间则一律疏除。
(6)对长枝的处置 适时通过撑、拉、吊、抹芽、树梢、摘心等方法,开张树冠,促发果苔枝。
2 冬季修剪 冬剪的原则,要求树体矮化,枝条要稀疏,层间距离适当加大,掌握三疏三密,即上部稀,下部密;外部稀,内部密;大枝稀,小枝密。上部多培养中庸枝组,中下部培养中、大枝组。对枝组或短果枝群做到选优去劣,去强留弱,使修剪过后枝组疏密适当,达到3年更新,5年归位,树老枝幼,年年丰产。
(通联:四川成都龙泉驿区农业发展局果技站 610100)
套袋可解决果锈、降低烂果率及病虫害防治成本,大幅度提高果品外观品质,并可以生产彩色果,同时可以降低农药残留量,提高果品的安全性。果实套袋栽培已成为目前优质果品生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并被主要果区果树生产者所接受。
1套袋促进果实着色机理
决定果实着色状况的化学物质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三种,显示的颜色分别是绿色、**、红色,成熟后绿色、**构成底色,红色则构成表色。它们之间比例的不同形成各种色调,其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影响果面着色状况,花青苷含量多少则对果实色相影响最大。据纪永强报道,套袋能促进果皮花青苷的形成,改善花青苷的显色背景。程存刚等报道套袋后在果实生长后期及时摘袋,并保证一定光照,苹果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会迅速上升。以上均说明套袋在花青苷的形成上起着较大的作用,同时套袋在前期抑制果皮中叶绿素的合成,后期则促进叶绿素的分解,套袋果果皮的花青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有助于促进果实着色。
2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果皮红色是组成苹果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一品种,着色好的比着色差的含糖量高,芳香物质多,口感好。使苹果果皮呈红色的色素主要是花青苷。据周纯等报道,影响富士果皮花青苷形成的主导环境因子是10 月和9 月的平均气温,并以9. 4 ℃和9. 9 ℃更有利于果皮花青苷色素的形成。影响果实含酸量的是在9~10 月份的气温,气温高酸度低,反之酸度高。花后平均气温15. 5 ℃和16. 6 ℃更有利于果形指数的提高。固形物含量与9~10 月的降水量有关,降水量大,固形物含量低,反之含量高。梨果袋内温度7~9 月均高于冠内气温,尤其是午后,这是导致套袋果温度和呼吸强度高于无袋果,果实含糖量低于无袋果的主要原因。经试验表明套袋所用纸袋以黄木浆纸袋温度最低,涂蜡袋温度最高且以涂蜡袋可溶性固形物及含糖量最低。
3影响套袋果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3. 1套袋苹果易出现的症状
1) 黑点病。由粉红聚端孢菌侵害果实或康氏粉蚧危害果实所致。
2) 果实红点病。由斑点落叶病菌(半知菌亚门真菌) 引起。
3) 果实苦痘病和痘斑病。为生理性病害,由缺钙引起。
4) 果实日烧。与除袋时间及土壤干旱有关。
5) 果锈。与套袋时间、使用药剂、喷药方法、树势强弱等有关。
6) 果皮裂口。与纸袋质量如透气性、透水性、生长季节水分状况、去袋时气侯干燥有关。
3. 2梨果易出现的症状及成因
3. 2. 1虎皮 也就是果锈,主要表现是锈斑、锈点。产生原因: ①如黄冠、黄金等果皮薄的品种,果皮受刺激易产生果锈。②树势弱时易发生。③花芽质量差发病率高。腋花芽果锈率高于长梢顶花芽,长梢顶花芽高于中短枝顶花芽。④花期或幼果期遇晚霜,花托或幼果的表皮层及其内部组织受冻后,会在受害部位产生环状或片状锈斑,严重时幼果冻裂。⑤风害、雹害、果袋内湿度过大等均是诱发锈斑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缺钙、肥水管理不科学、营养比例失衡、颉颃作用等均可使果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相对缺失,出现生理病害,果面粗糙、无光泽并加重果锈。早上带露水套袋;雨后不补喷杀虫杀菌剂就进行套袋;雨水或药液未干就进行套袋;套袋扎口不严,致使后期雨水、药水以及害虫、病菌侵入;疏水口未张开,降雨后袋内积水排不出去;套袋时纸袋贴在果面上等等,均可诱发果锈。
3. 2. 2黑斑 ①由药害引起的黑斑。由于套袋前药剂选择不当(如使用铜制剂,含硫的混合剂、乳油制剂、代森锰锌类、劣质过期农药) ;套袋前喷药质量不高(如药剂混用种类过多,浓度过高,喷洒量过大,雾滴过大,喷头距果实太近或停留时间过长,炎热中午喷药等) ;果袋质量差及套袋技术不规范。②由病虫害侵染引起黑斑。由于雨水过多、湿度过大诱发黑星病造成的黑斑;由其他真菌侵染所产生的黑点又称梨黑点病,多发生在膨大期果实的萼洼处、胴部、肩部。③由虫害引起的黑斑。如由梨木虱、黄粉虫、绿盲蝽等危害引起的黑斑。
3. 3防治措施
①科学用药。选择对果面刺激性小的药剂如大生M - 45 、阿维菌素、吡虫啉,并注意使用悬浮剂水乳剂,少用可湿性粉剂、乳油。②套袋前提高喷药质量,注意不要用硬度高的井水和被污染的河水配药,农药的浓度不要过高,雾滴要小,距果实不要太近和停留过长,喷药时间要避开烈日。③搞好病虫防治。花前喷5 °Be 石硫合剂,花后喷80 %阿维菌素5 000 倍+ 菊酯类2 000 倍+ 70 %甲托1 000 倍+ 乙磷铝800倍,套袋前喷10 %吡虫啉4 000 倍+ 80 %大生1 000 倍,5 月份雨后喷灭扫利2 000 倍+ 10 %多氧霉素1 000 倍,麦收前喷阿维菌素5 000 倍+ 乐斯本1 500 倍+ 大生1 000 倍。④正确套袋。套袋之前纸袋要先回潮。套时用左手托起袋底,右手撑开纸袋,使袋底两个通风口张开,手持袋口2~3 cm 处, 将膨起的纸袋套在果实上,使果实悬于纸袋中央,先由无卡丝的一侧按“折扇”方式折叠至2/ 3 处,然后把另一侧折叠后将果柄与“折扇”一起包裹缠紧。套袋时先树上后树下,先内后外,套后应立即浇一次水,预防果实日烧。采前10 d (天) ,将底部撕开,可提高含糖量,并减轻贮藏期失水皱皮。注意选用高质量纸袋或膜袋,且不能摸碰幼果果面。套袋时间依品种而定,金帅谢花后20 d (天) 内完成防止果锈效果好,果实增重明显。红富士谢花后35 d (天) 开始套,晚套感病多。梨在花后20 d (天) 开始,至5 月底套完。葡萄在生理落果后,果粒长至黄豆粒大小时开始全园套袋。桃在盛花后30 d (天) 定果套袋。双层袋:这里指先套塑膜袋后套纸袋,塑膜袋在果梗稍弯时即可套,全天均可套,10 d (天) 内结束,纸袋从5月中旬开始10 d (天) 内结束,要确保果实在纸袋内100 d (天) 以上,这种方式主要针对晚熟品种。要施足钙肥,叶面喷肥要注意补充钙肥,套袋前要杀菌彻底,套袋后不能放松喷药,不喷含铜药剂。选套斜生,下垂有副梢的单果。及时除袋。采收前提前10 d (天) 去外袋,去外袋7 d(天) 后再去内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并分批采收。
4果实套袋调色技术
桃、杏、李、苹果、梨,就单一树种来说颜色较为单调,大多以红色、**、绿色为主,通过套袋可改变果实外观着色,使果实颜色丰富多彩,提高市场竞争力。据费宪进等报道,金山早红等油桃选用外灰内黑单层袋可以获得白色桃果,半透明袋可获得鲜红色桃果,反光单层袋(铝箔纸) 可获得橙色桃果,外黄内黑单层袋可获得金**桃果。据陈敬宜等报道,生产白色梨果应选用黑纸袋或内黑双层纸袋,生产**梨果选用蓝黑木浆纸或双层新闻纸,生产绿色梨果选用绿色或白色纸袋,生产含糖量高的**梨果选用**木浆纸。
果实套袋可大幅度提高果实的外观商品性能,但风味稍变淡,硬度略小,单果重略有降低,需加强土肥水等栽培管理技术。各地果农应根据各自果品成熟期、生产特性及市场定位,选择适宜套袋时期、纸袋种类,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07201221)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