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肃州区的地理环境

肃州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的整体特征为: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强烈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秋凉春旱多风沙。

肃州区的地理环境

肃州区年平均气温7.3℃,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1.8℃,元月份最低平均气温为-9.7℃,低于零度的时间为128天。

肃州区降水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雨量集中,降水为48.4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7%;冬季雨雪稀少,降水为5.3mm,占全年降水量的6.2%。降水由北向南随地势的增高而增大,境内海拔每升高100m,降水增加5.09mm,年平均降水量87.7mm。年平均蒸发量为2148.8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6%。

肃州区日照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33.4h,比同纬度的北京多246.5h,平均每天可照射时数8.3h,年日照百分率为68%。太阳辐射强度大,年总量为145.6千卡/平方厘米,与同纬度的北京相比多11.4千卡/平方厘米,月总量为16.0千卡/平方厘米。

肃州区无霜期短,早霜初日平均为9月24日,最早9月18日,最晚10月16日,相差28天;晚霜终日平均为主5月16日,最早4月14日,最晚5月22日,相差38天,无霜期平均130天,最长151天,最短105天。

肃州区多大风和干热风。风向为西北季风,全年平均风速2.4m/s,8级大风平均17.1天,最多达40天,3、4、5月平均8.9天,最多达25天,6、7月多干热风。 2011年,肃州区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152.78亿元,较2010年增长12.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6亿元,较2010年增长6.62%;第二产业增加值81.85亿元,较2010年增长13.32%;第三产业增加值51.77亿元,较2010年增长12.31%。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7.03%,拉动经济增长0.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8.9%,拉动经济增长7.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4.07%,拉动经济增长4.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2.9:53.9:33.2调整为12.5:53.6:33.9,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2011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464元。

2011年,肃州区财政收入达到7.01亿元,较2010年增长14.78%,其中,税收收入1.94亿元,较2010年增长25.92%。财政总支出14.78亿元,较2010年增长38.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6亿元,较2010年增长14.26%,教育支出2.69亿元,较2010年增长28.36%,科学技术支出0.07亿元,较2010年增长19.02%,医疗卫生支出1.5亿元,较2010年增长61.22%。 2011年,肃州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9.57亿元,较2010年增长13.84 %。其中种植业19.41亿元,较2010年增长10.28%;林业0.51亿元;牧业7.98亿元,较2010年增长9.58%;渔业0.08亿元,较2010年增长14.82%;农业服务业11.59亿元,较2010年增长23.29%。

2011年,肃州区农业增加值达到19.16亿元,较2010年可比价增长6.62%。其中种植业11.33亿元,较2010年增长5.34%;林业0.19亿元,较2010年增长6.15%;牧业4.57亿元,较2010年增长2.39%;渔业0.05亿元,较2010年增长5.78%;农业服务业3.01亿元,较2010年增长19.01%。

2011年,肃州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69.68万亩(包括复种), 较2010年增长0.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17万亩,较2010年下降4.2%;粮食总产量达到15.93万吨,较2010年下降4.1%。在粮食作物中夏粮7.77万亩,产量3.51万吨,较2010年减产899.72吨。秋粮20.4万亩,产量12.42万吨,较2010年减产5902.75吨。在经济作物中油料1.19万亩,产量1989.13吨;甜菜0.29万亩,产量1.40万吨;蔬菜面积18.6万亩,产量50.8万吨,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达到2.31万亩,较2010年净增0.21万亩;塑料大棚面积达到3万亩,较2010年净增0.6万亩;瓜类面积0.5万亩,产量1.86万吨;啤酒花0.89万亩,产量2196.35吨;孜然1.53万亩,产量2747.03吨。蔬菜制种及其他制种9.97万亩,产量5445.23吨;甜叶菊面积达到4.06万亩,较2010年增长50.37%;琉璃菊面积达到6363亩,较2010年下降32.5%。

2011年,肃州区人工造林面积12050亩,较2010年增长22.04%;木材采伐量2571.9立方米,较2010年下降69.76%;果园面积44831.93亩,较2010年下降2.6%;园林水果总产量45407.19吨,较2010年增长8.35%。

2011年,肃州区各种畜禽饲养总量达到799.81万头只,较2010年增长0.89%;其中牛饲养量达到16.91万头,较2010年增加0.43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30.9万只,较2010年增加6.62万只;猪饲养量达到19.96万头,较2010年减少0.08万头;鸡饲养量达到632.04万只,较2010年增加0.72万只。主要畜禽存栏达到311.87万头只,较2010年减少0.15万头只;其中牛存栏达到9.29万头,较2010年增长0.75%;羊存栏达到72.84万只,较2010年增长5.7%;猪存栏9.58万头,较2010年下降7.26%;鸡存栏220.09万只,较2010年下降1.52%。主要畜禽出栏达到487.94万头只,较2010年增长1.5%;其中牛出栏达到7.55万头,较2010年增长4.86%;羊出栏达到58.67万只,较2010年增长4.82%;猪出栏10.38万头,较2010年增长6.9%;鸡出栏411.95万只,较2010年增长1.01%。主要畜产品中肉产量28389吨,较2010年增长5.9%;蛋产量6603吨,较2010年下降15.21%;奶产量27432吨,较2010年下降7.63%。

2011年,肃州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771亩,较2010年增长4.03%;鲜鱼产量952.3吨,较2010年增长5.78%。 2011年,肃州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84.3亿元,较2010年增长17.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9.5亿元,较2010年增长6.27%。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1.58亿元,较2010年可比价增长1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8.56亿元,较2010年可比价下降19.0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09亿元,较2010年下降26.8%。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75.5%,较2010年下降52.09个百分点。

2011年,肃州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1.59亿元,较2010年增长4.5%;其中房地产开发面积111.6万平方米,较2010年下降6.9%;住宅施工面积9.48万平方米,较2010年下降9.9%。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26.36万平方米,较2010年增长4.3%;商品房销售额9.87亿元,较2010年增长22%;商品房销售面积30.76万平方米,较2010年增长4.7%。

2011年,肃州区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0.27亿元,较2010年下降2.00%。资质内建筑业完成产值15.78亿元,较2010年增长1.2%。 2011年,肃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37亿元,较2010年增长20.25%。其中城市零售额33.31亿元,较2010年增长20.5%;农村零售额11.06亿元,较2010年增长19.5%。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27亿元,较2010年增长22.1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10亿元,较2010年增长10.3%。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4.22亿元,较2010年增长45.5%,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20.15亿元,较2010年下降0.5%。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较2010年增长92.1%、汽车类较2010年增长68%、书报杂志类较2010年增长39%、文化办公用品类较2010年增长35.3%、石油制品类较2010年增长25.5%、家用电器类较2010年增长11.5%。

2011年,肃州区居民消费价格较2010年上涨5.6%。其中,食品类价格较2010年上涨10.2%;烟酒及用品类较2010年上涨3.3%;衣着类较2010年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较2010年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较2010年上涨3.7%;交通和通讯类较2010年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较2010年上涨4.3%;居住类较2010年上涨6.8%。商品零售价格较2010年上涨5.5%。

2011年,肃州区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达到55户,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850万美元。

2011年,肃州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9.58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37.74%,其中接待外宾0.74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42.38%,内宾138.84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37.71%;实现旅游收入11.83亿元,较2010年增长25.53%。全区有星级宾馆(饭店)11家。

2011年,肃州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4.7亿元,较2010年增长19.8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1.8亿元,较2010年增长17.6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34.23亿元,较2010年增长32.08%,其中:短期贷款57.86亿元,较2010年下降8.82%;中长期贷款75.22亿元,较2010年增长99.59%。

蔬菜种植的技术和管理分别有什么要求?

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跨区域制定布局规划,整村整乡推进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一乡一业、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形成集中连片、联合发展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到2012年,全市各类专业村比重达到60%以上。

1、现代制种产业。以肃州区为主,向金塔县和玉门市辐射,以现代制种为先导,逐步调整扩大瓜菜、花卉等经作高效制种,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繁育。全市制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其中,高效制种由10万亩扩大到15万亩,把我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制种和种子加工基地。

2、名优果品产业。以敦煌市为主发展鲜食葡萄、红枣、李广杏、优质梨等名优果品,辐射带动瓜州和金塔县发展酿酒葡萄、红枣,全市果品面积由16万亩发展到22万亩,其中,葡萄由4万亩发展到10万亩,以红枣为主的优质果品培育发展到5万亩,把我市建成知名的特色林果生产基地。

3、啤酒原料产业。以玉门市和瓜州县东部、肃州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啤酒原料由12万亩扩大到16万亩,其中,啤酒花由2.4万亩发展到6万亩;并依据市场需求和收益情况以及轮作倒茬需要,引进种植优质啤酒大麦,使啤酒大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打造全国知名的啤酒原料基地。

4、草食畜牧产业。布局在金塔、肃州区、玉门市和瓜州县、敦煌党河流域(含肃北、阿克塞两县)五个区域。全市肉羊饲养量由2007年的407万只发展到600万只,出栏由167万只增加到300万只,羊肉产量由2.5万吨增加到4.5万吨。力争把金塔、玉门、肃州、瓜州和敦煌建成饲养量过百万的养羊大县,把阿克塞、肃北两个民族县建成30万只的养羊县。巩固以肃州区为主的奶牛、肉牛养殖基地,全市奶牛、肉牛饲养量分别由3.1万头和18.3万头,增加到5万头和25万头。

5、蔬菜产业。以肃州区、玉门市为主,向其它三个农业县(市)辐射发展蔬菜生产。全市日光温室由3.2万亩发展到5万亩;大田蔬菜由21.8万亩发展到25万亩,其中,洋葱、番茄等加工蔬菜由12万亩发展到15万亩;瓜类由3万亩发展到5万亩。

6、棉花产业。以金塔县、敦煌市及瓜州县西片乡镇为主,棉花种植面积由77.9万亩逐步调减到50万亩,通过优化品种,推广超高产栽培和间作套种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建成全省重要的棉花生产加工基地。

蔬菜种植技术是指在种植管理过程中严格规范,严格管理外界因素,按照相关标准使用化肥、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的安全蔬菜,这样种植的蔬菜相对安全可靠,其重金属含量低,无严重农药残留,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1、种子处理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种子的选择和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选择优质蔬菜种子,确保蔬菜种子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从而减少后续种植程序,从而避免蔬菜中大量农药残留,减少农药残留对食用人群健康的影响。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确保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播种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选择合理的育苗地点,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病虫害对育苗工作的影响。此外,播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处理,以确保土壤满足种子的生长要求,从而确保种子的正常生长。

2、肥料的使用

蔬菜对营养素的需求量很大,仅仅依靠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满足蔬菜的生长需要,而且会导致蔬菜质量缺乏必要的保证。因此,必须注意施用化肥,为蔬菜提供必要的营养,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提高蔬菜的质量。选择合适的肥料,保证肥料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注意肥料的搭配,合理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促进蔬菜的生长。

3、农药的使用

农药在蔬菜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提高蔬菜产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过量使用农药会造成蔬菜上大量农药残留,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应注意控制农药用量,确保农药用量的合理性。

?另外,要注意农药品种的选择,尽量使用低残留农药,在保证害虫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农药残留,确保蔬菜安全。要注意农药使用时间的选择,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尽快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用药。

4、灌溉管理

灌溉管理是蔬菜管理的关键,对蔬菜生产影响较大。在开展灌溉管理工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为蔬菜生长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注重水质管理,确保水质清洁,避免对蔬菜的影响。根据蔬菜特点开展灌溉工作,并根据土壤、气候等外部因素对灌溉工作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灌溉工作科学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种蔬菜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可能有很大差异,所以种植时要注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