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竹溪茶叶的细品竹溪茶

竹溪县坐落在大巴山脚下,山上山下,茶道畅行,龙峰、毛尖、云雾、瓜片,于峰顶、缓坡,漫漫成片。远在几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常饮茶有益健康,可清心明目,提神醒脑。

竹溪茶叶的细品竹溪茶

在我们竹溪,每年春雨刚过,茶山就披上了碧绿的新装。采茶的季节到了,茶坡上,一群群嬉闹的“采茶女儿”像飞舞的蝴蝶。有的乡民会背上背篓,于清晨出发,去三四公里外的山里采购上等的茶。乡民采购茶叶不像城里人那样带着现钞去,而是在背篓里装满了自家种植的大米、山芋、大头菜等,与茶农做完交易,便带着一小包刚烘炒好的上等绿茶兴冲冲地回家。上等绿茶带回家是家里人舍不得沏的,而被珍藏在一个小瓮里,四面密封扎好,是专门用来待贵客的。

竹溪的民风极为淳朴,老乡非常好客,你若从哪家门前走过,即使素不相识,主人见了也会打个招呼:“歇一会儿,喝杯茶吧!”真的坐下了,茶也果真端上来了。倘若有过路人在你家门口歇脚,却喝不到茶,人们就会认为你家女主人不懂情理。在农户家,大都是晚辈里的儿子或者侄儿来斟水,女人并不露面。倘若一来再来的客人,日久熟识了,女人不再规避,也只是立在门口。她若倒茶,要先递给自家男人,再转给客人。

在我们乡下,胡子拉碴的“老庄稼”下山时总是顺便摘上几把“粗树叶”(即野生绿茶),回家熬成黑糊糊的、稠稠的汤水,第二天带上山,干活累了,喝上一口,看起来美滋滋的。我曾一时贪嘴,也禁不住喝上一口,苦!比中药还难下咽!可“老庄稼”却在一旁“嘿嘿”笑个不停:“小伙子,这玩艺儿,你可别小瞧它,没它咱干活就少那么一把劲哩!”

冬日夜长,是串门的好时光。吃过晚饭,主人家将锯不成材的杂木、斧劈不开的树蔸搬进火塘生起火来,火旺了,就放上小锅子煮起“大脚板茶”(即极粗劣的绿茶),等候着客人的光临。煮好茶主人会先尝一尝味道,若茶倒入杯中后,茶叶在杯中倒悬,主人会高兴地说:“今天有贵客要来。”有时茶叶恼怒地沉入杯底,主人就会诙谐地说:“哪个不该来的要来了。”串门的人进门后,大家围坐在火堆旁,一杯热茶下肚,闲聊起家长里短:西家的姑娘由保姆变成了“二奶”,东家的小伙子由打工仔当上了老板,邻家的后生见义勇为上了报纸,还有谁家的小子懒惰不孝,谁家的媳妇漂亮贤惠,谁家的母猪又下了猪崽……讲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津津有味,满屋子洋溢着温馨、欢快的气氛。

参加工作后,我品过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南京雨花茶等,但感觉总不如那用山泉煮出来的竹溪茶香。一晃离开家乡有五六年了,我总忘不了小山村那憨厚耿直、勤劳善良的乡亲们,还有那飘着缕缕清香的家乡茶。

竹溪整体经济和生活水平还可以的,主要依靠外来经济,没有什么大的工业项目,生态环境还是相当好的,尤其是近几年在修高速和环城路,这些方面因该可以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消费水平跟2线城市持平,因为竹溪地处鄂西北,临近陕西和重庆所以四节分明,农作物基本都有,水稻,小麦,玉米,茶叶,苹果,橘子,西瓜等本地都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