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农科所为闽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完成6个水稻品种申报审定工作,其中5个水稻品种通过福建省初审,推荐13个优质稻新品种参加国家、省区域试验或联合体试验;
引进13个网纹甜瓜品种,4个小番茄品种,进行栽培管理工作收集试验数据,进行小番茄测产;
在 南平市 建立各类食用菌示范基地6个,示范总规模100余万袋;
承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其中甜糯玉米两组22个品种,菜用大豆品种1组10个品种,甘薯3组34个品种;
日前,南平市农科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南平分院)2022年度半年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亮出的一组组数据,见证和记录了南平市农科所2022年上半年发展的铿锵步履。
今年以来,南平市农科所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协同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借助省农科院科技与人才优势,围绕水稻、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等南平区域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技术展示、技术推广、技术合作、人才培养五大方面为协作内容,通过打造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服务等平台,为推动南平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论文要写在大地上,成果要留在农户家。省农科院南平分院生态农业研究中心在武夷山吴屯乡、岚谷乡,浦城莲塘镇、枫溪乡等地推广?稻-萍-渔稻-萍-螺?生态种养模式,注重科企合作技术推广、科研协助推进项目。?南平市农科所所长张传生介绍,省、市科技人员还深入武夷山、松溪、建阳等地茶园,为推进生态茶园的建设推广提供科技支撑,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我们在浦城薏米产业绿色发展与秸秆综合利用服务和高档果蔬生态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张传生说。
与此同时,省农科院南平分院数字农业研究中心在服务重点县市、完善数字中心建设上有所收获。推进光泽数字农业先行县构建,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逐步构建分院数字农业研究中心溪口山示范区,推广数字化果园建设及技术集成应用等。
?华东球根花卉研发中心被列为第七期福建省林业种苗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基地,鲜切花示范30万株,繁育商品球100万粒,籽球200万粒,诱导原生籽球200万粒;建成20亩省级百合种质资源圃,引进种植百合种质资源49份;全面启动20000平方米种苗工厂建设,规划建设1000平方米百合种质保存与繁殖实验室。?张传生表示,省农科院南平分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不仅在构建球根花卉产业链方面取得好成绩,而且还根据我市食用菌种植特点,积极推广食用菌种植相关技术,助力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
省农科院南平分院落叶果树中心则以梨、桃、李等落叶果树生产示范及技术推广为中心,扎实推进基础建设,加速技术落地生根:推进葡萄引种和高新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新引进葡萄种质7份;引进低需冷量早熟桃品种6个;完善建瓯基地梨种质资源圃建设,引进梨种质资源32份,完成梨种质资源圃内180份资源的保存工作。
农业,是大国竞争的基石;种子,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在推动绿色作物育种,增强种业自主实力方面,省农科院南平分院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与中国水稻所、湖南水稻所专家组建团队科技特派员入驻永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永富种业创新研究院?,以合作项目为抓手,加大院地合作和科企协作力度,把创新链、成果链、服务链建在产业链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创新体系与产业培育机制。
?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我们在武夷山五夫镇建立育种基地300亩,加强优质、高效、高产、稳产、绿色安全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在闽北建立种子生产基地2万亩,带动农户4000多户,预计增创经济效益1300万元。?张传生说。
?农,天下之大本也。?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都离不开农业基础。省农科院南平分院常务副院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晖表示,省农科院南平分院将始终以党建抓引领,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让科研种子扎根闽北广阔田野,为全省乃至全国种业繁荣及粮食安全作出更多积极贡献。(卢国华)
造价从260一平方到600一平方不等。系统原理温室大棚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根据温室大棚内的温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利用RS485总线将传感器信息送给485转232的转换器,接到上位计算机上进行显示,报警,查询。监控中心将收到的采样数据以表格形式显示和存储,然后将其与设定的报警值相比较,若实测值超出设定范围,则通过屏幕显示报警或语音报警,并打印记录。与此同时,监控中心可向现场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监测仪根据指令控制风机、水泵等设备进行降温除湿等操作,以保证温室内作物的生长环境。监控中心也可以通过报警指令来启动现场监测仪上的声光报警装置,通知温室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温室内的环境正常。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温室中的应用实际上,物联网技术是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在温室环境里,单栋温室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如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基质湿度、成分、pH值、温度以及空气湿度、气压、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再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对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物联网也可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各类环境参数。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此外,物联网技术可应用到温室生产的不同阶段。在温室准备投入生产阶段,通过在温室里布置各类传感器,可以实时分析温室内部环境信息,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在生产阶段,从业人员可以用物联网技术手段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等多类信息,来实现精细管理,例如遮阳网开闭的时间,可以根据温室内温度、光照等信息来传感控制,加温系统启动时间,可根据采集的温度信息来调控等;在产品收获后,还可以利用物联网采集的信息,把不同阶段植物的表现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反馈到下一轮的生产中,从而实现更精准的管理,获得更优质的产品。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