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秦国有哪条水渠

秦朝郑国修的渠是郑国渠。

秦国有哪条水渠

郑国渠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水利建筑,是最早在关中一带修建的大型水利建筑,对于关中一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郑国渠最早是在战国末年的时候由秦国开凿的,整个工程由韩国水共郑国主持,大约耗时10年。

作用

郑国渠西引泾水,东引洛水,绵延300多里,郑国渠利用关中平原地带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自然的分布在了最需要灌溉的地区,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灌溉面积,同时还是完全自流灌溉,无需手工操作,受到郑国渠灌溉的良田多大四万余顷。

根据《秦律·仓律》记载,秦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为:

禾(粟、小米)、麦(小麦)、黍(大黄米)、稻(水稻)、答(小豆)和菽(大豆)

《秦律·仓律》:“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一斗,黍、答亩大半斗,菽亩半斗”。

秦国的农作物以粟、麦为主,因为粟不需要太多的灌溉,适合秦岭以北的旱地。

如果有一定的灌溉条件,粟、麦的产量会大幅提高,但秦国直到战国快结束时才修完郑国渠,战国大部分时间里灌溉条件不好。

水稻产量最高,但只适合秦岭以南的降水充沛的地区,例如巴蜀、汉中。在商鞅变法时这些地方还不是秦国的领土。降水越充沛,可以种植水稻等亩产更高的作物,单位亩产才能大幅提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