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存在很多危害,你知道多少?
水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对人的肝、肾造成损伤,还会引起贫血、脱皮,甚至白血病。后者轻的话会导致头晕、恶心、严重痉挛、昏迷,甚至死亡。另外,想要孩子的母亲可能不会怀孕或生下畸形儿,甚至危及16岁前孩子的生长发育。会妨碍消化系统功能,引起胃肠障碍,容易发生大便干燥、腹泻、腹痛现象,还会因肝损伤、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皮肤脱皮、贫血、甚至白血症。恶心、呕吐、昏迷、抽搐现象,甚至可能死亡。
服用前必须仔细清洗,以免农药残留留在蔬果中。长期食用农药残留的食品,农药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各神经肌肉的结合处,加重肝脏负担,降低身体功能,引起胃肠疾病,严重损伤神经元,甚至导致中枢神经死亡,从而降低身体各器官的免疫力,导致各种疾病的爆发。现代农业必须使用农药。人们所做的只是减少农药使用的方法或使用毒性小的农药,农药残留是注射药物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度,就会对人和牲畜产生不利影响,或者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危害。如果玉米田除草剂使用不当,对下一茬小麦会变弱,麦田使用的高效除草剂绿化隆使用量少,但会影响下一茬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的生长。
如何减少农药残留?严格遵守农药合理使用指南,坚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配合病虫害发生情况,服用适量科学药物,保证药效,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次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严格防止根据规定范围使用农药。监测食品产品中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卫生,保护人体健康。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已经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据专家称,农药引起的中毒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中毒可在24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恶心、呕吐、腹泻、视力减退、呼吸困难等。
据悉,全国每年有数万人死于农药中毒,其中大部分是蔬菜中残留农药造成的。慢性农药中毒一般不明显。因为农药在体内有储蓄的过程。即使出现中毒症状,部分症状也经常被忽视,因为与一般头痛、疲劳相似,一旦发现就已经晚了。此外,实验发现农药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常年上升与蔬菜中农药残留无关。
农田用化学试剂除草,会有什么危害?
摘要:除草剂可广泛用于防治农田、果园、花卉苗圃、草原及非耕地、铁路线、河道、水库、仓库等地杂草、杂灌、杂树等有害植物。那么除草剂有毒吗?除草剂的危害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介绍。除草剂的危害除草剂的危害是什么除草剂有毒吗除草剂的危害是什么除草剂有毒吗?
一、除草剂农作物药害
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1、农药质量问题,2、使用技术问题。使用技术问题有:雾滴挥发与飘移、土壤残留、混用不当、施药器械性能不良、作业不规范等等常见的除草剂药害有:
1、咪唑啉酮类:咪唑乙烟酸药害产生条件:温度低于10℃持续2天及多雨光照少的条件下有药害。
2、二苯醚类:氟磺胺草醚(虎威)、三氟草醚(杂草焚)、乙氧氟草醚(果尔)等。这类药剂在高温(气温28℃)、低湿(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下)条件对大豆药害严重;
3、磺酰脲类:这类除草剂常用品种有:烟嘧磺隆(玉农乐)、绿磺隆、甲磺隆苯磺隆(巨星)、噻吩磺隆(宝收)、吡嘧磺隆(草克星)、氯嘧磺隆(豆磺隆)、苄嘧磺隆(农得时、威农)、太阳星(乙氧嘧磺隆)、醚磺隆(莎多伏)、砜嘧磺隆(宝成)等。
噻吩磺隆、氯嘧磺隆在低温、多雨、病虫危害严重,特别是PH值6.5的酸性土壤和大豆根腐病、线虫病严重的重茬地块,可造成严重药害,甚至绝产。氯嘧磺隆在大豆拱土期至大豆一片复叶展开前使用大豆敏感,大豆拱土期氯嘧磺隆与乙草胺混用药害加重,大豆从出苗至一片复叶展开以前施药后遇低于10℃温度持续2天,可使大豆死亡;大豆2片复叶期以后施药,在低温条件下可造成严重药害。
4、酰胺类:异丙甲草胺(都尔)、高效异丙甲草胺(金都尔)、乙草胺(禾耐斯)、丙草胺(瑞飞特)、丁草胺(马歇特)、苯噻草胺、异丙草胺(普乐宝)、敌稗等。大豆田用乙草胺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大豆药害严重,可减产20~30%,90%对大豆安全性比50%乙草胺好。玉米田用乙草胺用量过高、施后遇低温、播种过深容易产生药害。对大豆、玉米的安全性由好到差的顺序是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乙草胺。水稻田:对水稻的安全性苯噻草胺好于丁草胺;丁草胺在北方水稻苗床药害严重,移栽田药害:未缓好苗、苗弱、地不平、水深淹没稻心、低温等条件下药害严重。苗床和本田过量使用增效剂会加重丁草胺药害。
5、三嗪酮类:引起嗪草酮药害的原因是:大豆田①用量过大。②大豆播后苗前拱土期施药。③低洼地排水不良、田间积水、高湿低温、病虫危害造成大豆生长发育不良。④土壤有机质低于2%的沙质土、壤质土。⑤个别敏感品种等。⑥嗪草酮混用不当对大豆药害加重,可造成大豆死亡绝产。玉米田①有机质低于2%的土壤,播后苗前施药极易产生药害;②玉米播后苗前施药后遇大雨③玉米单交种制种田,自交系中父本药害比母本重,常造成父本死亡。
6、喹啉羧酸类:二氯喹啉酸是激素类除草剂:药害原因:①使用过量。②水稻苗床:水稻2~2.5叶期使用,药害症状不明显,在分蘖后才表现出来。③苗床及本田喷洒不均匀均易造成药害,局部会造成严重。苗床使用二氯喹啉酸药害比本田重,减产也多。
7、恶二唑酮类;8、环己烯酮类;9、三氮苯类;10、苯氧羧酸类;11、氨基甲酸酯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12、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二甲戊灵(二甲戊乐灵、施田补)等。13、有机磷类;14、芳氧苯氧丙酸酯类;15、嘧啶氧(硫)苯甲酸酯类;16、其他杂环类;17、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等等
二、除草剂对环境的危害
除草剂残留药害已经成为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使得对水和土壤中除草剂残留的测定成为该除草剂应用的前提。受土壤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残留物对敏感后茬轮种作物产生药害,甚至发生在施用2~3年后。苄嘧磺隆是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施用的内吸型、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其极易对生态环境、粮食作物产量、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5-6]。部分除草剂在大面积推广中产生药害,尤其是隐性药害对产量影响很大,造成除草不增产或者除草减产的不良后果。由于栽培耕作制度变化、广泛应用除草剂、除草剂混用、转基因作物等问题,引起杂草群落变化,杂草抗药性增强,致使常用除草剂药效明显下降,不同作物对除草剂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何解决对后茬作物毒害问题,成为除草剂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除草剂对人体的危害
除草剂对人体影响不同,有的是低毒,有的中等毒,对人的影响,基本不大,吃应该不影响,或者说很小,因为除草剂和杀虫剂原理不同,基本都是通过影响作物的蛋白或者核酸的形成,从而达到除草的目的,所以对人的影响基本上属于营养不足。
人在食用喷施“除草剂”所产的粮食时,也一定会在人体内蓄积有“除草剂”成分,无论其成分蓄积于人体的哪个脏器,都会给其脏器功能造成影响;此影响一旦超出极限立刻就会产生病变。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是个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不可能所有食用过药物除草的粮食的人都会发病,但我可以断定蓄积于人体内的“除草剂”成分定会给人的健康造成影响。近些年来人的脱发、各类白血病、各种肿瘤、肾坏死、股骨头坏死等各种病人的增多,绝大部分都与“除草剂”有关;特别是儿童和幼儿的白血病及肿瘤的增多,可断定与“除草剂”有直接关系。真不敢想,长此下去人还怎样生存?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自然环境的优美,为了万物同现,专家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对“除草剂”予以关注,并应能尽早采取措施,早些停止生产和使用有害于身体健康和破坏自然环境的除草剂。
? 由于除草剂危害的产生,其影响因素很多,与杀虫杀菌剂产生药害不同,除草剂危害会造成巨大损失,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技术上的药害多是由于施药剂量、施药时期、除草剂混合、施药器械使用或选择不当引起的。至于施药量,多数农户在田间用药时,由于没有专门的计量工具,往往有意无意或私自增加药量,认为?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对除草剂也持想当然的态度,误以为用药量越大,除草效果越好。过高的剂量极易对作物造成药害,尤其是在使用超高效除草剂和遇低温、多雨气候条件时,药害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尤其是在作物幼苗期。
?有些除草剂具有较大的漂移性,在规定的作物上施药时,很容易飘移到邻近的作物上,造成药害。2,4- D丁酯及其混剂是最常见的飘移药害。此前美国发生的麦草畏禁用事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麦草畏的易漂性。激素类除草剂易引起药害漂移。
?气温、湿度、光照、风雨等气象条件对除草剂药效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引起药害。已有研究表明,当土壤温度低于15℃时,在大豆上使用三氟羧草醚,或土壤温度低于5℃时在小麦上使用炔草酯,会由于药物在植株中不易降解,造成药害。一般情况下,乙草胺是一种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对作物来说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当施用后暴雨来临时,作物很容易受到药害。
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相对较大,首先影响幼嫩的生长组织,心叶枯黄,继而老叶发黄、变紫,然后枯死,整个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二硝基苯胺除草剂,这种除草剂的典型症状是根生长受到抑制,根短而粗,根尖变厚,茎或胚轴膨大,严重受害时不能出苗。三氮苯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作物药害的症状是脉间失绿、叶缘发黄,进而使叶片完全失绿、死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