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拱棚蔬菜的高效种植模式有哪些

拱棚种植一直是蔬菜的重要种植方式之一,今天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拱棚蔬菜的高效种植模式。

拱棚蔬菜的高效种植模式有哪些

拱棚蔬菜的高效种植:夏辣椒

5月中旬西瓜还未拔园前就进行育苗,6月份定植,8月下旬拉秧。

管理要点:这茬辣椒定植期正处高温季节,管理的重点是控制温度,防止棚温过高影响辣椒的正常开花结果和病毒病的发生为害。当然,为了早缓苗,要适时浇水,及时中耕,保证快缓苗。要每7-10天打一次防治病毒病的药剂,每桶水还可加磷酸二氢钾300倍,或其它叶面肥喷施,以利缓苗,并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

拱棚蔬菜的高效种植:夏秋黄瓜

6月下旬育苗,7月中旬左右就可定植密刺黄瓜了。

管理要点:这茬黄瓜菜农一般采取直播法,为提高黄瓜苗成活率,一个窝里要播两粒种子。待两叶一心时,再疏苗,保证苗齐苗全。但是这茬黄瓜生长期正是一年气温最高的时候,容易徒长,要用矮壮素或助壮素等药物及时控制,这茬黄瓜亩产能达到9000多斤。

拱棚蔬菜的高效种植:秋西瓜套西葫芦

在八月份辣椒拔园前,先育好西瓜苗,等到辣椒拔园后,再定植上特小凤西瓜,株距为60公分,当西瓜选留下瓜后20—30天,再在西瓜行中套种上西葫芦,

管理要点:因为是两种蔬菜套种,为了不相互影响,西葫芦行距应加大到75—80公分。

秋茬西瓜的管理重点是提高坐瓜率,这时的拱棚西瓜很容易出现旺了蔓子不坐瓜的情况。因此,在坐瓜前可视茎蔓长势,喷洒助壮素800倍液一到两次控制茎蔓旺长。出现旺长的茎蔓,应在授粉后,在幼瓜前及时捏蔓控旺长。这茬西瓜一般在十月中旬左右就能上市,等西瓜拔园后,正是西葫芦授粉时期,从这开始到冬至前只需要正常管理西葫芦即可。

拱棚蔬菜的高效种植:春茬西瓜套豆角

早春茬拱棚西瓜一般在1月底2月初定植,第一茬4月底至5月初就得采收完毕,亩产5000斤左右。看行情选留二茬瓜。3月中旬,当西瓜蔓子长至100厘米左右时将豆角直播于西瓜行间,每个行间套一行,株距为100厘米,每穴播种4-6粒。亩产3000-4000斤。

管理要点:豆角播种后,棚内的温度调控仍以西瓜为主,管理上以保温为主。待豆角坐荚后,用华丰或鄂中复合肥冲施,促进豆角的正常结荚,亩用量20-25公斤即可。

拱棚蔬菜的高效种植:春茬西瓜

当地拱棚春茬种植冠龙西瓜,选留二茬瓜,亩产能达到8000斤左右,因五一前后西瓜上市量较少,价格较好,亩收入能在8000元以上。

管理要点:春茬西瓜一般在2月中旬定植,那时正是低温时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温,需要在定植前提前15—20天设置棚中棚暖地,促进西瓜缓苗。西瓜留瓜后进入膨瓜期时,西瓜需水需肥量增多,应每隔8—10天浇一水,随水冲施高钾复合肥。一般到五一之前即可上市。

拱棚蔬菜的高效种植:冬叶菜

进入12月份后,大部分拱棚蔬菜开始拔园,到来年2月份期间是空棚期。在黄瓜拔园后,及时清理田园,在畦内及时划沟播种。中间沟宽40厘米,定植前10天要扣棚增温,然后种植生菜。生菜栽植密度20厘米×15厘米。40-50天即可收获。

管理要点:冬季栽培正值寒冬,要注意防寒保温,控制温度白天15℃-20℃,夜间不低于5℃为宜,在适宜温度下尽量加大通风,在湿度偏大的情况下,及时通风散湿,以减轻病害发生,气温0℃以下,棚内要多层覆盖保温。

一般来说,套种的豆角不仅能够直接增加拱棚效益,而且还更有利于西瓜的正常结瓜。因为春茬西瓜生长后期,温度高、光照强易造成西瓜裂瓜,而种植上豆角后,可利用豆角为西瓜遮阴,从而减轻了西瓜温度的变化大,减少了西瓜的裂果。从而提高了效益。

(一)早春小拱棚长豆角栽培技术

1.培育壮苗:有经验的菜农认为,长豆角直播茎叶旺盛而结荚少,育苗移栽豆荚多。春豆角,特别是春提早栽培的,直播后,气温低,发芽慢,遇低温阴雨,种子容易发霉烂种,成苗差,遇霜冻又易死苗,故以育苗为宜。

育苗可在温室、大棚、小拱棚、阳畦等设施中进行。用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均可,营养土的配制参见茄果类育苗的有关内容进行。

①播种期:一般于惊蜇前后进行。

②播种:预先精选种子,将虫伤、秕粒种子剔除,然后每钵或每营养块播种3-4粒。播种后浇水保湿,但浇水不宜过多。再盖1厘米营养土后,盖地膜及小拱棚。出土以前不揭地膜,以保温保湿。

③育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药剂喷雾,防苗期病害发生。出土后揭去地膜,盖小拱棚。管理重点是调控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即当小拱棚内温度低于20℃时,拱棚以盖为主,棚门以关为主;当小拱棚内温度高于20℃时,揭小拱棚,开大棚门,有利降温降湿。早春出现2-3级以上北风时不要揭膜,以免嫩叶和生长点受伤。

2.整地、施基肥和作畦。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前应深翻25厘米。关键是要施足底肥,菜农有“三追不如一底”的说法,特别强调基肥的重要性,所以要结合翻地铺施土杂肥5000—10000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或磷酸二铵50公斤,钾肥15—25公斤。整地后作畦,畦宽1.2—1.3米,每畦移栽两行豆角,穴距20厘米左右。

3.适时定植:春分后,当第一复叶展开前,可选择晴天中午前后进行定植。采用地膜覆盖和小拱棚生产,能明显的提早上市和提高早期产量。要随时观察田间情况,当地膜与幼苗将要相互接触时破膜放苗,并注意将苗四周膜边压实,风雨天气过后要仔细观察,膜上有积水要排除积水,被损坏的膜要及时压土或重新覆膜。

定植密度,行株距60-65×20厘米,667平方米栽5500穴,每穴2-3株。定植后,用1:1000倍敌克松药液淋穴,每穴淋药300克左右,既可作定根水,又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一举两得。然后盖小拱棚,密闭5-7天,有利缓苗。

4.田间管理:

①及时搭架引蔓:抽蔓后,应及时去掉拱棚,搭架引蔓。搭架方式有“人字架”、“篱形架”和“鸟窝架”。搭架材料有竹竿、树枝和纤维绳等。

②水肥管理。豆角从移栽到开花前,以控水促根为主,进行适当蹲苗,促进开花结荚;座荚后,要充分供应肥水,使开花结荚增多。初花期不浇水。当第一花序开花座荚后,几节花序显现后,要浇足头水。头水后,茎叶生长很快,待中、下部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时,再浇第二次水,以后进入结荚期,才能获得高产。采收盛期,随水追肥一次,667平方米用尿素15公斤、二铵25公斤或磷酸二氢钾22—25公斤。

③整枝、摘心、打杈。

一是基部抹芽,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节位的侧芽全部抹掉,促进早开花。

二是蔓腰打杈,蹲苗期应及时将各混合节位上的小叶芽摘除,促进花芽生长,在侧枝长出的情况下,也可留一叶摘心,利用侧蔓第一节形成花序。

三是打群尖,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早摘心,促进豆角生长。

四是主蔓打顶,主蔓2米以上时打顶,促进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方便采收豆荚。

5.及时采收:春提早栽培的目的是早上市,获高效,加上豇豆又以其嫩荚为商品,因此应及早采收,一般在开花后5-7天可采收上市。采收时不要损伤花序上的其他花蕾,更不能连花序柄一起摘下。应该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向左右转动,然后摘下。(中国有机农业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