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受旱面积超1000万亩,该地采取了哪些应急抗旱措施?
河南省持续高温加速水土流失,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截至2022年8月17日,河南省受旱面积1058万亩,其中中度干旱210万亩,重度干旱33万亩。河南省大中型灌区299个,有效灌溉面积306.917亿亩。其中30万亩以上大灌区38个,有效灌溉面积2239万亩。
目前,河南省大中型灌区正在组织对灌区范围内现有水利设施进行调查、检修和维护,以确保灌溉系统的畅通。黄河97个灌区的管理单位积极与黄河河务部门沟通协调,密切关注黄河水势变化,引水闸全部开闸放水,该引水的就引水,该涨的就涨。在保证引黄灌区1392.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基础上,更多地从远处送水扩大补给面积,并向井灌区增加水源。对202座水库和引水灌区进行科学调度,确保水库灌区用水。
秋季深耕深翻,春季保水保壁,秋季对土壤施用有机肥,土壤深耕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发挥土壤蓄水、保水、供水的能力。低温种植,促进芽早播,并在耕作中保护墙体,低温上播种,可利用排水机保证玉米出苗。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种子长时间在土壤中,容易发生种子粉化、霉变,影响出苗率。地膜覆盖的原理与地膜覆盖的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地膜可以覆盖玉米,也可以覆盖麦秸、玉米秸秆、麦麸等物质。
应急抗旱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严禁放水捕鱼现象。组织水资源调度,保持良好的用水秩序,最大限度地保障现有的城市生活用水、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的水资源。
在农业用水上我们如何合理使用?有哪些方案?
滴灌:是以水滴形式向土壤供水,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灌溉方法。它通常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水连同溶于水的化肥均匀而缓慢地滴在作物根部的土壤中。其主要优点是:每次灌溉用水量少;干、支管道埋在地下,可节省沟渠占地;随水滴施肥,可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效;灌水效果好,能适时适量地为作物供水供肥,不致引起土壤板结或水土流失,且能充分利用细小水源。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滴溉是一项大有潜力,值得大力推广的先进灌溉技术。
喷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射到种植的地块上方,形成细小水滴,散落到土地上的一种灌溉方法。喷灌由压力水源、输水管道和喷头组成。喷灌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方法。喷灌的安装和施工以及维护都比较复杂。由于常规喷灌喷头的射程较大,覆盖区域一般都在7米以上,所以该方法一般都只在大型草坪中使用,而不用于喜水作物的灌溉。
漫灌:是指灌溉水在种植地块上流动过程中,借助重力作用湿润土壤,或者在地块上建立有一定深度的水层,借助重力作用入渗到土壤中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旧式农业灌溉方式之一,操作简单,但耗水量大,水利用率很低,土壤结构破坏严重。
对于农业用水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水利设施、控制用水量、建立水管理机制等方法而达到农业用水的合理使用。主要有以下方案:
一、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将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农业用水一直以来是粗放型管理,这样的管理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多余的农田水容易带有残留的农药化肥,会随着土壤水流进入河体造成水体污染。我们可以加强农业用水的精细化管理,对农业用水量定期定量,规划合理的农业排水地,避免带有农药残留物的水源进入河流,污染水体。
二、规划配套完善的农业水利工程措施。
农业水利工程措施,主要是对农田用水进行合理的规划,改善农田的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农田情况和地区水利条件对农田进行水利工程规划。将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使农田用水合理不浪费。在农田水利工程措施中还可以对农田灌溉方式进行调整,根据农田具体情况对农田进行滴灌、直灌或者是进行地表灌溉以及地下水灌溉,通过多种灌溉方式达到农田用水的不浪费。
三、合理收集雨水对农田进行灌溉。
雨水作为一种淡水资源有着极好的循环利用能力,在降水量大时可以利用蓄水池进行雨水蓄积。在降水量少时,可以将农田进行雨水灌溉,这也既不浪费淡水资源,也减少了农业用水的使用。
四、在农业灌溉上进行灌溉节流。
灌溉节流主要包括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灌溉技术。其中比较常用的有喷灌、微灌和非充分灌溉,这些灌溉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农业用水,同时也保证了农作物的水量需求。
五、对农业用水水价形成机制,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机制奖励。
在农业用水上我们可以建立水价机制,以价格约束农业用水滥用现象,避免农业用水的浪费。同时,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机制奖励可以更好地使人们重视农业用水,减少在灌溉和畜牧时的农业用水浪费。
最后,农业用水的节约是一个艰难并且长期的过程,但成功的农业用水节约可以极大的减少我国淡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我国水资源储备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