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浇小麦田和玉米地的科学方法。重谢!
目前,小麦灌溉主要有四种方式:
1、地下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输水速度快、减少蒸发、降低成本、省地、省劳力。
2、地面灌溉:麦田畦灌是我国劳动人民精耕细作创造的灌溉方法。一般畦长30-50米,畦宽2-3米入畦单宽流量3-6L为宜。
3、喷灌:比地面灌溉节水20-40%,且不破坏土壤结构,适用范围广。
4、滴灌:优点是节水、节能。用于小麦种植灌溉的不多。
所谓小麦节水灌溉是指麦田中以较少的灌水量获得较高的增产和经济效益。它包括:一是防止大水漫灌:二是限额灌水。
小麦节水灌溉措施:
1、播前较大定额地进行贮蓄灌溉:研究表明在小麦播前采用大定额灌水,使50-200厘米土层土壤湿度达到80%以上,即使全生长期不浇水在土层深厚的地区小麦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2、灌溉小麦关键水: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不同时期的水分效应,采用灌关键水的方法是有效地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利用喷灌、微灌从而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4、灌溉与其它农艺措施结合:麦田灌溉后,采用及时中耕松土、地膜覆盖等保墒措施,也可以起到节水目的。
5、硬化水渠: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水渗漏。
玉米灌溉各时期应注意哪些问题
农妹子不知道其他地区是怎样的,在我们老家,只要天气不是怎么的干旱,是不用给玉米浇水的。
玉米的产量,在现今的耕作技术和化肥施入达标的话,产量已经是到达巅峰期了,再高的产量也没可能。因此,对此的浇水不但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对农民来说还有可能亏本,每次浇水的投入成本大家核算过吗?
记得有几年我们老家大旱,玉米杆叶都旱的卷叶子了,才会给玉米浇水的。平时只要大田的土壤含水量在见干见湿,手握成团手张开即散开就好,就不需要浇水。
但是作为一种高杆植物,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很大,整个生长期都是,主要的浇水就两次。一次在拔节期浇水一次,一次是在开花抽穗期浇水一次,就可以满足玉米从出苗,拔节,抽穗,灌浆,成熟期的需要了。如果中间不是特别的干旱,比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缺水,就会对后面的开花抽穗造成影响,乃至花粉发育不良,对雌花授粉不足,会造成玉米受孕不良而降低玉米的产量。
所以说,这个拔节期的浇水也很关键。但并不一定要浇水的,如果天气好,雨水适宜,浇水干吗?不是会造成玉米地的湿度过大容易产生病菌的吗?对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也会削弱。拔节期玉米地的水含量决定玉米的产量问题,这个事情在民间说法就是承上启下的卡脖子时间,要引起重视的,发生干旱要立马浇水的。
再一个就是灌浆期之前的一次浇水,也要看天气和土壤湿度如何。。如果太干旱,则会造成花粉、花丝败育,籽粒发育不良,造成减产。这个灌浆期前土壤水分的含量需求比前面都重要,可以说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候。这个时候正是玉米营养物质向玉米籽粒素慧容营养物质的时候,含水量过低会造成玉米输送能力差,叶片过早的衰竭,那么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光合物减少必然带来玉米籽粒的发育不完全,多出现不饱满秕谷。玉米品相和产量都打折扣。
至于要不要浇水?要看天气和土壤湿度,还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连续干旱一周还没降水的,要及时的人工浇水补救了。
没有浇水条件的,最好采用柴油喷灌机移动浇水,地势有高低的,从上头灌水,然后开沟拦截,漫灌浇水很浪费水源的。
玉米灌溉各时期应注意的问题:
1.播种期
春玉米冬灌贮水,夏玉米浇麦黄水或播后浇蒙头水。
2.苗期
一般不浇水。但对麦田套种玉米,由于苗弱,若遇旱必须及时浇水。
3.拔节水
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之间,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墒情不足时,浇小水。拔节水可缩短雌雄花出现间隔,利于授粉,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
4.大喇叭口期
该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此期干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容易造成雌雄花期不育,遭遇“卡脖旱”。
5.抽雄开花期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期为需水高峰,应保证充足水分。浇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会减产。
6.灌浆期
从子粒形成到乳熟末期仍需要较多的水分,干旱对产量的影响,仅次于抽雄期。此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保证有充足的水分,遇涝注意排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