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资本介入”养猪业,给行业带来什么改变?对行业来说是好是坏?

本轮猪周期的巨变是养殖户有目共睹的,其规模化进程,集中化程度是以往任何猪周期无法比拟的,“非洲猪瘟”给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在高利润面前,养殖户开始疯狂,非养殖户也开始加入养猪业,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唯利是图”的“资本”。

“资本介入”养猪业,给行业带来什么改变?对行业来说是好是坏?

“资本介入”养猪业,给行业带来了什么改变?

首先,咱们先说资本介入的目的,“利润”自然是其追求,“更高的利润”是其终极追求。当养猪业发生“非洲猪瘟”这个契机后,一头猪将近3000元的利润,养猪成了好多人发财致富的新门路。自然也就吸引了一定的“资本”介入养猪业,甚至出现跨界养猪的企业,像碧桂园、万科等房产企业都想分一块养猪业的蛋糕。

其次,资本进来后给养猪业带来了什么改变?我们先通过一组数据来感受下,目前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的总出栏量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0%以上,养猪行业前20强头部猪企的总出栏量市场占有率已到达20.3%,要知道我国生猪行业的参与者99%是中小型散户,由此可以想到,规模场及头部猪企的他们的养殖体量到底是有多大,再也不是原来一家十几头、二十几头那样的散养模式了。

对于养猪业来说,“资本介入”到底是好是坏?

万物皆有来那个面性,“资本介入”养猪业自然有积极的一面也要消极的一面。

积极:资本拥有散户所不具备的资金优势,在产业升级及硬件、软件的配置上更胜一筹,行业巨头不是一直有句话这样说:我们的养猪行业发展不仅仅要看国内,还要和国际先进养殖技术接轨,从这一方面来讲,“资本介入”养猪业更有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消极:“唯利是图”是资本家的本性,欲望往往是和实力相匹配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从去年年中猪价暴跌开始,养猪行业进入亏、深亏、深陷泥潭,久久不能走出猪周期底部,这里边与一定原因就是资本在欲望的驱使下,不停的扩张,甚至举债也要侵占更多的市场,不死不休,导致行业参与者出现一片哀嚎。

现在,就养猪巨头们及大型规模的计划来看,2022年的出栏目标还在增长,无疑大家选择的都是“熬”,看谁能“熬”到最后,大家默契的认为“剩”者为王,但这个过程,咱就问真金白银的亏,真的可以不在乎吗?

中国养猪巨头有哪些?

尽管今年才过去不到5个月,可不少猪企已遭受了巨亏或破产之灾,那些中小散户也陆续退出养殖行业。

温氏、新希望、正邦作为养猪业的巨头,仍然无法摆脱亏损的命运,而那些近几年才投入养猪业的企业,它们亏损就显得十分平常。

此外,牧原作为养猪业的“猪王”,尽管去年盈利,可今年情况并不乐观。

从3月份简报来看,牧原养猪成本为16元/公斤,生猪销售价为11.67元每千克。

以生猪200斤出栏来看,一头猪要亏上433元。

因此,3月份牧原销售598.6万头猪,其亏损将在25.9亿元。

而第一季度总计销售量为1381.7万头,其亏损预计在50-55亿元。

那么,这些养猪巨头为何会如此脆弱?其实,自18年的非瘟来袭后,养猪业遭受了一波重创,使得养猪人遭受了大量淘汰,生猪因供应紧张,猪价也猛涨至20元/斤高价。

如此一来,又吸引了无数人进入养猪业,随着国家的政策利好,再加上养猪的惊人利润,不管是散户还是大资本,纷纷开始了补栏,大资本更是抢占空缺的市场。

而经过2020年、2021年的复产工作,生猪产能如愿恢复如初,甚至还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

很多资本以为养猪业躺着赚钱,却不知其中的风险巨大。

自2021年年后开始,猪价就开始走下坡路,下半年后猪企就陷入了深亏中。

普通散养户的成本在7元左右,但猪企养殖成本却长期高达10-12元/斤。

造成这种现象的,还因猪企运营成本太高,养猪行业薪酬普遍在10万起步,使得这个行业成为香饽饽。

可随着猪价持续走跌,用人成本反而成为巨亏的主因之一。

再加上饲料大涨,兽药、仔猪等成本太高,使得猪企成本迟迟降不了,亏损也是必然的。

除了多家猪企倒闭外,如今中小养殖户也遭受了一波洗劫。

如从广东农村统计数据可见,自从非瘟来袭后,500头以下的养猪场数量从52万家减少至15万家,这意味着70%的家庭养猪场遭到淘汰。

在非瘟之前,家庭养猪场的占比达养猪业的70%以上,规模化猪企很难掌握话语权。

然而,一场非瘟过后,中小散户应对风险的能力太差,结果遭到了淘汰,很难东山再起。

再加上2021年开始饲料大涨,猪价大跌,养猪业陷入长期亏损中,中小散户难以坚持太久,自然也就大量淘汰出局。

02、谁是最大赢家?

对于散户来说,亏损几十万就已无法承受了,对于规模化猪企而言,亏损数千万甚至上亿也已无法承担,但对牧原、新希望、温氏、正邦这四大巨头来说,亏损几十个亿“并不重要”。

在养猪业陷入疲软,转让、出售、破产等消息遍地的时候,龙头猪企开始了“争抢市场”,他们从去年开始就在拼命争抢市场,且采用“亏钱赢市场”的策略,今年依旧是这一方针。

如牧原提出今年的出栏任务最少为5023.875万头;温氏的出栏目标为1800-2000万头;新希望为1300-1800万头,天邦为600万头,唐人神为200万头,这5家巨头出栏目标为9200多万头,相比去年增产2300万头以上。

可以说,在这次的猪周期中,这五大龙头猪企已是最大赢家,它们在市场中的话语权更大。

且从4月份开始,猪价开始了走高,这意味着新一轮“猪周期”来袭,3月份为上一轮猪周期最后的“低点”。

预计随着中小猪企、散养户去产能速度加快,下半年猪价将迎来走高,到时候拥有巨量生猪的龙头猪企将开始收割“财富”,弥补过去一年的亏损。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市场生猪数量就一直在减少,可这些龙头猪企的生猪产能每月倍增,足以表明这些猪企有超前的预判性和投资眼光,它们盯着百亿亏损的压力,最终还是淘汰众多竞争对手。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养猪业将进入微利时代,大涨大跌已很难预见。

这意味着养猪业的准入门槛只会更高,中小散户的生存危机更多,大家咋看?

据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统计,2021中国养猪巨头20强分别为牧原、正邦、温氏、双胞胎、新希望、正大、德康、大北农、天邦、扬翔、傲农、中粮、大象、海大、佳和、天康、唐人神、力源、桂垦和辽宁禾丰,共出栏13635万头生猪,比2020年20强多5827万头,同比增长75%。

前三强排名不变,仍然是牧原、正邦和温氏,2021年这三家猪企共出栏生猪6841万头,同比去年3723万头增长83.7%,同时广西力源、辽宁禾丰为新加入20强的成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出栏生猪约为6.7亿头,2021中国养猪巨头20强生猪出栏量合计约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20.3%。

2021年生猪出栏量超过100万头的养猪巨头24家,合计出栏量14078万头,约占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量的20.9%。

2020中国养猪巨头20强其中的光明农牧、铁骑力士、金新农、安佑(和佑),2021年被挤出20强。广西力源、辽宁禾丰新晋20强。

2020中国养猪巨头20强最低门槛71万头,2021中国养猪巨头20强最低门槛130万头,增多了59万头,提高了83%。百万头俱乐部成员从2020年的17个发展到2021年的24个,增加了7个,增长了41.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