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泾阳茯砖茶的历史沿革

古时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正是看到这一点,利用茶来安边治边。从宋时起就有以茶治边的政策,朝廷设有“茶马司”以茶易马,与边民进行“茶马交易”,统治边民,从中获利。泾阳茯砖茶正是历史上历朝各代用于“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品。

泾阳茯砖茶的历史沿革

泾阳位于岭北,本不植茶,但泾阳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官茶到泾,另行检做,制成茯砖茶后,才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岁月中,茶商在不经意情况下偶尔发现加工之茶中长出“金花”(茯茶中的“金**星状斑点”茶商们称其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从而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风格。茶商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定型,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据史料载,茯茶(散茶)在泾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茯砖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643年。

欲移他地均未成功——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魅力

泾阳是历史上唯一的茯砖茶加工基地,茯砖茶能在泾阳筑制延续近千年,自然有其历史的必然。

“金花菌”孢子是原茶自身就带有的,为什么在其他地方长不出来,而到泾阳就长出来呢?一是泾阳的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的矿物质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的条件需求。二是泾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位于冶峪河和泾河两河下游之间,北有嵯峨、北仲两座山系,南有终南山,地势低洼,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关中气候特点又具有湿地气候特征的独特自然环境。这一独有气候条件,恰好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繁殖。三是技术因素,也是人为因素。包括制作工艺,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发花的温度,筑制砖体的松紧度等。古时没有温度计和干湿仪,全凭匠工的经验和感知来把握。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曾想把泾阳茯砖茶制作技术引进到泾阳之外去,均未成功。也说明历史上的“三不离”(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是有道理的,泾阳是茯砖茶最佳筑制生产地位也是不可动摇和替代的。如同有人想把贵州茅台[181.93 -2.19%]镇的茅台酒引进到当地制作,无法达到茅台镇茅台酒的独特风味一样。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决策层决定把茶叶的加工制作转移到茶产地去,当时只考虑降低生产成本,未考虑水质和气候环境,可以说是不科学的。湖南安化20世纪40年代引进了泾阳技术,50年代才算有了发花,还是采用了一种喷花接种技术,茶品发花情况散而少,至今还达不到泾阳原先的发花水平。口感、滋味、质量也与泾阳产的茯砖茶有差异。

泾阳茯砖茶因茶品中生长繁殖有“金花菌”,极大地改变并提高了茶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这是茯砖茶的品质比其他茶品独特的原因所在。

历史铭记时代呼唤——泾阳茯砖茶的辉煌复兴

泾阳茯茶产生于宋代,泾阳茯砖茶成名于明朝,兴盛于明清至民国时代。

历史上,茯茶西运主要靠骆驼驮、马载,销售后,回来带的主要是兰菸,甘、宁、青的毛皮、药材、香料、珠宝等;南茶北运泾阳后,回去主要带有在泾阳改制的兰州水烟和在泾阳加工好的皮货、中药材和泾阳产的硝盐及棉布。至明清民国时期,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过泾茶叶量不断增大,茶叶西去运输问题突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运量,茶商设法改进茶叶包装,压缩茶叶体积,开始筑制砖茶,随之诞生了“泾阳茯砖茶”。这一时期也正是泾阳茯砖茶发展的鼎盛时代。《泾阳县志》载:“清雍正年间,泾邑系商贾辐辏之区”。在泾阳境域商号131家。其中经营茯砖茶的商户门店达86家,每年每家约300-500吨。当时泾阳茯砖茶除销往西域各地外,更远销至俄国、西番、波斯等40余国家。据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检茶之人,亦有万余。”时置泾阳县城及周边的茶行、茶庄、作坊、茶商号林立,热闹非凡。白天人潮如海,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派繁荣景象。

1873年前,茶商内部分为东西两柜。东柜为汉族,西柜为回族。到1873年后,陕甘总督左宗棠改引为票后,有意扶持湖南人,泾阳增加了南柜(全系湖南人)。是为泾阳茶商最盛时期。

陕西茶和咸阳茶区别有什么

青砖茶主要产于鄂南和鄂西南。以后发展到汉口、襄阳等地,已有六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以海拔600-12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压制而成。色泽为棕色,茶汁味浓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青砖的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

湖北青砖茶 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368年,当时湖北制茶世家何氏家族首制帽盒茶,是为湖北青砖茶的雏形,后于1791年开设长盛川砖茶厂,专事青砖茶的制作。此后,湖北青砖茶开始其两百多年的辉煌历史,在中俄万里茶道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战争开始,汉口地区已经不能制茶,1939年,一位刘姓人逃到湖南安化开始教当地人做砖茶,由于没有机械压力机,压制的砖茶较松软,就形成后来的茯茶。茯砖茶约于明朝初期问世,旧时都是将湖南安化、陕南等地的原料运至陕西泾阳(今咸阳市所辖)压砖。直至1953年,中国茶叶公司安化砖茶厂试制茯砖茶成功,茯茶生产才由陕西转移至湖南 。

青砖茶以鄂南及鄂西南地区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长时间独特发酵后高温蒸压而成。汤色澄红清亮,浓酽馨香,味道纯正,回甘隽永。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其具有的化腻健胃,降脂瘦身,御寒提神,杀菌止泻等独特功效为其它茶类所不及。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

1、地理环境:鄂南及鄂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东经113°32′—114°13′,北纬29°28′—29°59′,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底,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有山区、平原、丘陵,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2、气候特征: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的相互作用,雨量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严寒期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1%,实际日照时数为2300小时,太阳光辐射年平均达到498千焦/cm,为全省一级光能区。年平均气温16.9℃,全年无霜期为238天,年降雨量为1500—1800毫米。

3、土壤特点:多为地带性黄棕壤,以微酸土壤为主,适宜于多种作物的成长,茶叶种植区域土壤未受污染,酸碱度合适,土壤含有铝、硅、钾、钙、铁、锌、硼、镁、钼、硫等多种微量元素,土壤含水适中,通气性好,茶园多位于红色、**酸性土壤覆盖的平原、缓丘地带,土壤铝、硅、钾含量丰富,质地轻,PH值和盐基饱和度较低,是高品质茶叶的理想产域。

1、产地不同:泾阳茯茶诞生于1068年,产地为陕西咸阳市泾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称。泾阳县由于地理环境及气候,成为泾阳茯茶正宗原产地,泾阳茯茶已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因为离开泾阳原产地地区是无法自然生产的。安化黑茶(茯茶)诞生于湖南安化,1953年建国初期,安化县--黑茶的故乡,生产黑砖茶而出名,除此之外,安化的黑茶产品较多,有三砖、三尖、花卷茶等。

2、原料不同:泾阳茯茶的选料较多,有湖南高山黑毛茶、陕南晒青、拼配茶等等,其中陕南晒青茶居多。安化茯茶采用的是地安化群体种、云台大叶种等茶树的鲜叶为原料制成。

3、工艺不同:泾阳茯茶具有独特的自然发花工艺,手工筑制,独有的旋层捶筑技艺,因为茶内含有大量自然的金花菌而出名,学名冠突散囊菌。而但由于安化的气候环境与泾阳差别甚大,安化茯砖须通过模拟泾阳的气候环境,通过烘培坊进行人工发花,其金花菌源均为培养接种形成。

4、口感不同:具体说,茯茶在陕西泾阳发花成为了正宗的茯砖茶。其砖身紧致,金花茂盛,色泽艳丽,香味醇厚,保健养生价值更是不用多说。泾阳茯砖茶的口感醇和金花菌香十足,汤色红润,而安化黑茶口感也较为醇和但是无菌香味,这是俩者汤色及口感的明显区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