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蘑菇小镇

搜肠刮肚的希望带着父母亲去寻找安龙的回忆,一个一个地方都被否掉了,最后父亲建议去蘑菇小镇看看。

蘑菇小镇

蘑菇小镇是什么?蘑菇小镇在哪里?一头雾水,父亲只有模糊的记忆,是上一次步行去看的,母亲认为蘑菇小镇应该满是蘑菇,大姑妈家的二儿子张小华在那里种蘑菇呢,根据这样的线索,出发了。在父亲的指引下,从利民小区出发,往高速方向走,还没有到加油站的地方有一个红绿灯,左转进去,路口就有蘑菇小镇的一个标语,但是往里面走了几分钟的车程,仍然看不到蘑菇小镇的踪影,路标也没有明显的告诉我们蘑菇小镇是否临近了,硬着头皮走。所走过的路,父母亲都记不得之前是什么样子,仿佛这条双向六车道,中间有隔离带,两旁种着香樟树的大陆的出现将原先的记忆全部打乱了似的,也或者他们没有走到这些地方过,因此也没有关于这些地方的记忆,以前他们的生活半径很窄,现在的城市建设很宽,很快,块到人们的步伐已经远远跟不上。

路的一边是矮山,另一边地势低洼,有耕地,也有荒地,我们猜想着这条路是从山上切割出来的,还是占用了耕地而建成的,父母亲的意见出奇的一致,认为一定是占用耕地而形成的,并且臆想着那些荒地是政府抵给做工人员的工资。他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对于土地充满了敬畏,对于浪费耕地的事情一直都嗤之以鼻,以至于他们会把养猪场作为政府所在地的选址认为是合适的,因为政府就是那群浪费土地的猪。民房稀稀落落的,有的是由于城市棚户改造而迁居到这些地方的人,有的是原来就住在这里的,房屋都比较简陋,据说都没有办到手续,严格意义上说,属于违建房。政府现在对土地使用控制的非常严格,这些违建的房屋由于可能被拆掉,构建它们的人都不愿意加大投资,而之所以建在这些地方,大部分原因是他们之前的耕地曾经在这里。于是,整个城市建设就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由于城市棚户改造而被迫搬迁的人们拿到了赔偿款,政府的安置房迟迟不能到位,他们也许还没有习惯于租房的生活方式,毕竟收入来源并不稳定,于是他们选择在自己之前的土地上建房,当住建或者综合执法部门要来拆除的时候,先知先觉者自己先把屋顶掀开,当执法大队走了以后,他们再盖上,那些没有得到消息的违建者的房子,则被砸得稀巴烂,执法大队走了,他们还是在旧址上重建,只是希望下次执法大队来的时候,他们能够提前一点做出反应。这个循环还在继续。

车继续走着,前面出现了一个居民区,原来这个地方就是蘑菇小镇啊,父母都蒙圈了,怎么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蘑菇小镇就是一个居民安置点,这个点是为了给脱贫攻坚中农民进城而修建的,那么蘑菇呢?他们很失望,也好奇。既然蘑菇小镇只是一个小区,进去转悠就毫无意义,与利民小区没有什么区别,于是顺着大道继续往前走,蘑菇小镇不应该仅仅如此,我们还在寻找蘑菇。

终于,我们看到了两栋楼,上面写着食用菌研发中心字样,没错了,既然有研发中心,那一定会有食用菌的,我们把车开进研发中心的空地,发现这个中心的二期工程是今年2月开始建设的,预计投资4000多万,而已经建好的两栋建筑想来应该是一期工程了,楼下停着一辆车,门可罗雀,难道是因为今天是周日,大家都不上班,连保安都不上班?

既然看到了研发中心,蘑菇种植基地应该不远了,从研发中心出来,前行不到二十米,就看到了一个岔路,拐进去几百米,有一个小广场一样的地方,中央是横着的,竖着的几块石头堆成的蘑菇形状,但是广场上到处是碎石,应该是许久都没有人来打扫了。把车就停在了小广场边上,看到旁边有一个公共厕所,父亲领着母亲过去上厕所,母亲出来的时候说,这个厕所太脏了,都堵了,印证了刚才的判断。广场两边是食用菌种植基地,分成了大小一样的小格子,每一个小格子都是钢架结构,约莫15*20米的样子,外面用一种黑色尼龙编织的布覆盖着,应该是遮光用的,而里面则并排放着四个类似于蔬菜大棚的钢架,用塑料膜照着,大棚里面则是盛放菌棒的五层架子,上面密密麻麻们的铺满了菌棒。大棚里面有喷淋装置。

见到这种情景,母亲聊起了我们家种植蘑菇的事情,当时吴三毛提供的菌棒,一块钱一根,我们家买了一千根,种植出来的菌菇叫做冻菌,也叫做平菇,气人的事情是平菇长起来之前,价格两块五,三块,等平菇长起来,价格下跌了,有的时候甚至六毛钱一斤,不过总体而言,还是赚到钱了,总共赚了一千多元钱,最后发不出菌了,把这些菌棒捣碎了撒到土地里,还收获了一茬呢,但是邻居任伯伯家没有赚到钱,一是管理不善,另外没有像他们一样将这些菌棒在土里面又收获一次。

整个种植基地有好些小格子都是空着的,想来是招商做得并不好吧,临走的时候,母亲说要买一点回去,我们来到一个格子前,找到一个承包了格子的老人家,他们种植的是香菇,从他那里,我们了解到了蘑菇种植的一些运行细节。这些格子,大棚等等基础设施是国家扶贫款修的,修好了以后,政府通过招商的方式,引入了外地的一些菌棒提供商,让他们提供菌棒给承包的农民,生产出菌子以后,他们再负责收购,这个想法很好,农民仅仅负责生产,由于菌棒是这些企业提供的,质量应该是可控的,因此他们负责销售也就顺理成章,但是问题在于,农民生产出来的菌子有时候会遇到企业压价的情况,另外,企业提供的菌棒的产出也不稳定。承包了好几个格子的老伯跟我们算了一笔账,一根菌棒3.6元,收购价格3.5元,一根菌棒的生命周期也就半年,如果在半年之内生产不出两斤菌子,算上人工成本,水电等等,他们就是赔钱的,一个格子大约能够容纳3500根菌棒。现在这些菌棒是一些外地企业提供的,由于承包户的实际数据传递出了质量不达标,政府的相关部门正在与这些外地企业进行协商解决。

整个项目应该是扶贫式项目,政府发起这个项目的初心,应该是解决脱贫攻坚中由于蘑菇小镇移民搬迁户的生计问题,至于发展产业,可能都是后话,因此投资了格子,大棚,喷淋等等基础设施,然后引入了菌棒企业,菌棒企业要盈利,于是售卖菌棒给承包者,然后收购产出用于制作香菇干(假设是香菇菌种)售往外地,据说售价40元一斤,五斤生菇可以晒出一斤干菇,这样看来,菌棒生产企业的盈利应该有两块,一块是售卖菌棒,另一块是售卖干菇,应该是盈利丰厚的。农户承包者需要花钱购置菌棒,请人收取菌菇,如果一根菌棒能够产出两斤生菇是承包者的盈亏平衡点,那么水电,雇佣人员的成本应该是在一万元左右(一个格子半年),这样看来,农户要想赚钱,恐怕在人力成本固定的情况下,需要谨慎的计算承包格子的个数,否则可能会由于菌棒产出质量的波动而影响到自己的利润。

从承包格子的老伯口中得知他的猜想,说是想要通过分组比较,筛选出产出高的菌棒,然后自我完成复制以后,摆脱这些菌棒生产企业,这只是一种猜想,不过如果谈及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如果目标是想要将对方挤出,恐怕会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谈判解决承包者的增收问题,并且在企业利润提高的基础上征税,从而解决之前基础设施投入的成本回收以及后续维护问题。

蘑菇的种植技术如下,看你是不是能够有帮助。x0dx0d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并且菇房由于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向。 重庆沙坪坝区蘑菇生产基地的菇农,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地在闲置的冬季稻田种植,其产量达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x0dx0d其栽培措施是:x0dx0d1.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x0dx0d2.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x0dx0d3.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x0dx0d4.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稻谷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种菇,是一项开发稻田资源,引导农民致富的好途径。x0dx0d香菇种植技术x0d一、概述x0d香菇是我国特产之一, 多年一直出口,我国香菇产量1999年已达100多万吨,居世x0d界第一。香菇也是世界性消费的菇类。我国香菇多以干品销售,近年也有一定鲜品出口。x0d二、栽培方式、工艺和品种类型x0d1.栽培方式和工艺x0d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x0d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x0d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x0d2.栽培委节x0d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大季节,有早春播种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x0d冬春出这样几大生产运作方式。x0d3.品种类型x0d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x0d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x0d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x0d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x0d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x0d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D80天出菇) 、迟生种(接种x0d后120天以上出菇) 。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x0d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x0d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x0d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x0d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x0d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x0d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x0d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x0d广温种: 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质最好。栽培x0d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x0d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种x0d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x0d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对段木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而只介绍代料栽培的品种。为了x0d便于栽培者了解品种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节介绍品种。x0d1.春栽迟生品种x0d目前,代料香菇应用的主要有241(D4、庆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个菌株。x0d(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x0d①241(D4241(D4香菇菌株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应用于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迟生型品种,x0d从1988年始至今累计应用量约25亿袋以上。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克甸x0d主持选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广品种。241(D4菌株系从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实体分离x0d获得的自然变异新菌株。其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园整,肉厚,菌盖真径6 (D10厘米,肉x0d厚1.8(D2.2厘米,柄短而细,品质优,国外称为“仿生菇”,属中温偏低型,出菇温x0d度范围6-20℃,以12(D16℃为最适,接种到出菇(菌龄)18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D5月,x0d出菇期10-翌年4月。该菌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国香菇产地均有应用。出菇期以x0d低棚保湿、脱袋出菇的方式为主,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内利用干湿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x0d代料香菇感观和品质最优的品种,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种。x0d(2)庆元9015(花菇939)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庆甸主持选育成功,x0d并通过认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广的三个香菇品种之一,属自然变异新菌株,是目前栽培x0d花菇的当家品种。全国应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总面积75%左右,其朵形圆整,x0d盖大肉厚,产量高,菌盖直径4 (D14厘米,柄长3.5(D5.5厘米,不易开膜,易形成花x0d菇:属中温型,出菇温度为8- 22℃,以14 (D18℃最适,菌龄90天左右。该菌株最大优x0d点是接种期间可在3(D8月之间接种。不同接种期菇木的香菇产量一致,但5(D7月接种的x0d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匀。该菌株抗逆性强,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温能力最优的x0d品种,出菇期9月(D翌年5月。该菌株是花菇栽培的优良品种,也是采用低棚保湿、脱袋x0d出菇方式的高产优质品种。x0d③135该品种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种,经代料栽培驯化成为栽培花菇的品种之一。x0d其菌盖大,肉厚,菇柄短,菇质优,菌盖直径5 (D13厘米,柄长3(D4厘米,易形成x0d花菇;属中低温型,出菇温度范围6(D18、,以9-13℃为最适;菌龄200天以上,接种期x0d2(D4月,出菇期为10-翌年3月。该品种抗逆性较差,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遇夏季高温会x0d影响菇木质量,轻则局部霉烂,重则病虫滋生。接种的菇木培养环境光线要弱,以免菌x0d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x0d(2)栽培关键技术x0d①科学安排栽培接种期,春栽秋生型品种从接种到出菇有一个较长的菌丝生长发育x0d过程,接种期过早培养料的营养消耗多会影响香菇后期产量,接种期太迟香菇菌丝营养x0d积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从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来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种期x0d分别为:241(D4为2-5月,庆元9015(花菇939)为4-7月,花菇135为2(D4月。我国北方气x0d温偏低,秋季出菇适温要比南方来得早,接种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种期必须安排x0d在气温5℃始日之后。x0d②合理的培养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适宜用杂木屑7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x0d含水量60%左右的常规配方,花菇 135品种的培养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x0d③适时刺孔通气。刺孔通气的工具常用1.5寸元钉制成,每段菇木刺孔的总量视菇x0d木划分别进行。较紧实的菇木刺孔数要多些,含水量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x0d一般掌握在100个左右, 深度为1.5厘米。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x0d接种孔香菇菌丝圈直径6(D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丝蔓延到培养料50%左右,第三次在x0d香菇菌丝布满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选在香菇菌丝圈内1.5厘米,第三次刺孔则在x0d接种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时培养料袋壁必须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状物。x0d④调整菇木堆形,调节料温。接种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层,第二次刺孔通x0d气的菇木横二纵三排列,堆高8层,第:次刺孔之后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层。堆x0d与堆之间要有空隙,行与行之间须有40厘米通道。在室内培养的要加强通风换气。x0d⑤菇木适时转场。 促使菇木转色形成均匀菌膜需要较强的散射光线。241-4、9015x0d(花菇939) 的菇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后2个月左右开始转场,最迟为出菇前30天;135x0d菇木不宜全面转色后再转场,因为转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发生,应采取长期的较x0d暗光线培菌,出菇季节转场,边转场边出菇。x0d⑥促使菇蕾发生均匀。香菇241-4和庆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发生型的品种,x0d在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适温季节来临时,采取温差刺激出菇较宜。若采取震动、x0d击木(惊蕈) 刺激,菇蕾就会大量发生影响香菇质量;花菇135菌株则必须有一定的震动x0d或击木(惊蕈)刺激,否则出菇不均匀。x0d(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措施x0d对春栽迟生型品种,在杂菌和虫害预防上的重点是越夏管理阶段。主要技术措施有:x0d精细管理,尽量疏散菇木,及时通风降温,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荫度以及搞好环境卫生等。x0d发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扑霉灵等涂刷,菇蚊可用专用蚊香、敌敌畏等防治。x0d2.春栽夏生品种x0d(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x0d①武香1号, 是目前应用的出菇温度最高的品种。该品种子实体大叶,菌肉肥厚,x0d菌菌盖色较深,柄中粗,稍长,其最大的优点是出菇温度高,在28℃的高温条件下能大x0d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温度范围10-34℃,最适20-26℃,菌龄60天,适易的接种期x0d为3-4个月, 出菇期5-11个月。其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可作为夏季出菇的首选品种,主要x0d适宜鲜销和保鲜销售。x0d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中高温型品种。子实体大x0d叶型,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为茶褐色,有鳞片,有时盖顶有稍突起的尖顶,柄中x0d粗,稍长,其出菇温度范围10-28℃,最适18-23℃,菌龄7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 1-4月,x0d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保鲜和x0d脱水烘干销售。x0d③广香47,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盖大肉厚,x0d菌盖黄褐色,柄中粗,稍长,出菇温度范围14-28℃,最适14-24℃,菌龄60天,适宜的x0d接种期为2(D5月,出菇期5(D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别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极x0d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x0d④8001,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中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单生,朵型圆整,x0d中大叶型, 肉质肥厚,菌盖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长,出菇温度14-26℃,最适为x0d18-23℃,菌龄60天以上,适宜接种期2-4月,出菇期5 (D11月,冬季低温不宜出菇,适x0d于鲜菇销售或脱水烘干销售。 中国有机农业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