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因素有哪些?水产养殖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1)造成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因素
①外界因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物、环境和人为三大因素。
a.生物因素。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等。
b.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底质和淤泥、光照、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
c.人为因素。养殖设施设计不科学、操作不细致鱼体受伤、放养密度不恰当、混养比例不恰当、放养患病养殖动物、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质量差或投喂不当、饲养管理不当等。
②内在因素。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疾病的内在原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内因是关键。养殖动物对病原的敏感性强弱与其自身的遗传性质和免疫力有关,而生理状态、营养条件、生活环境等也都能影响养殖动物对病原的敏感性。天然免疫力的消退和获得性免疫力的减弱均能引起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下降,引发养殖动物患病。
(2)水产养殖的常见疾病
水产养殖病害种类比较多,依病原体和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将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分为以下几类:
①病毒病。如对虾白斑病、病毒性出血病等。
②细菌病。如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腐皮病、弧菌病、爱德华氏病等。
③真菌病。如水霉病、鳃霉病等。
④藻类引起的疾病。如卵甲藻病、小三毛金藻病、微囊藻水体中毒等。
⑤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如车轮虫病、斜管虫病、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小瓜虫病、纤毛虫病等。
⑥蠕虫引起的疾病。如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线虫病等。
⑦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如中华蚤病、锚头蚤病、鱼虱病等。
⑧孢子虫引起的疾病。如黏孢子虫病、尾孢子虫病等。
⑨不良环境引起的疾病。如气泡病、泛池、氨中毒症、亚硝酸盐中毒症、冻伤病、应激反应等。
⑩饲料不足或营养不适宜引起的疾病。如跑马病、弯体病、瘦背病、氨基酸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代谢不良症等。
敌害生物。如青泥苔、水网藻、剑水蚤等大型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凶猛性鱼类、蛙类、水蛇等。(1)大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可防治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
(2)黄芩: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抑菌、抗病毒、镇静、利尿解毒等功效,可防治烂腮病、打印病、败血病、肠炎病等。
(3)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效,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4)黄柏: 又名案木、聚皮、元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出血病。
(5)苦楝: 又名楝树,落叶乔木。根、茎、叶、果均可入药,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如锚头鳋、车轮虫、隐鞭虫、毛细线虫等。
(6)五倍子:又名棓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叶上的干燥虫瘿,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杀菌能力强,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等。
(7)大蒜:以鳞、茎入药,所含的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功效,常用于防治肠炎病、烂腮病、锚头鳋病等。
(8)乌桕:又名油子树、白桕、木梓树等,落叶乔木。以果、叶入药,有杀菌、消肿作用,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
药材加工
净制
除去杂草、泥沙及非入药的部分。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有的需要刮去外皮,如白芍;有的应削去粗皮,如黄柏;有的要除去芦头、须根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如牛膝、青木香、丹参、白芷、前胡、射干、虎杖等;有的要剥去木心,如丹皮。蒸、煮、烫某些含淀粉或糖质及粘液质较多的药材,不易干燥,有的同时含有使自身某些成分分解和转化的酶,如经加热处理,使酶失去活力,则能保持药性不致变质。山上的草药
切制
一些根茎类药材,如丹参、白芷、前胡、牛膝、射干、虎杖、商陆、葛根、土伏苓、玄参等,应趁鲜切成片、块或段,再进行干燥;果大不易干透的果实类药材,如宣木瓜、酸橙、佛手等,应先切开后再干燥;树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肉桂等也应采后趁鲜切成块或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
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便于长期贮存备用,干燥加工时尽量保持生药的外观、气味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变。
晒干
利用阳光和户外流动的空气将药材晒干。晒干法一般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薏苡、牛蒡子、黄芪、丹皮、杜仲等。晒干法方法简便,但不同药材方法也各异。晾晒时通常把采收的药材摊放于席子上,要注意防雨、防露、防止大风吹散,并经常翻动,促其及早干燥。
烘干
利用烘防或火坑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烘干时应控制温度,温度低了不易干燥,温度过高则影响质量,如烤大黄温度不超过60℃,温度过高则体泡色暗,质量降低;花类药材烘干时,温度不能过高,如烘银花的温度掌握在38℃—4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