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各类食品的保鲜方式和特点
市场上各类食品的保鲜方式和特点
市场上各类食品的保鲜方式和特点,市场上的食物种类繁多,不可能一次性出售完,保鲜就是为了保证食物的口感与营养,不同的食物需要采用不同的保鲜方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市场上各类食品的保鲜方式和特点。
市场上各类食品的保鲜方式和特点1六大类生鲜食材的保鲜方法
水产商品保鲜
我国是水产资源大国,不仅种类多而且产量大,但是水产商品水份高且富含蛋白质,如果不及时跟进处理会很快变质,失去其食用价值。目前,水产商品的常用保鲜方法有干冰保鲜、急冻保鲜、冰盐水保鲜等。
1、干冰保鲜
适用的商品有:
黄瓜鱼、桂花鱼、鲈鱼、红古鱼、海鲫鱼、合鱼、马鲛、剥皮鱼、池蛋鱼、鲜肉昌、铁甲鱼、刺排、黄尾鱼、松鱼、多宝鱼、金线鱼、昌鱼等。
2、急冻保鲜
冻马鲛、冰带鱼、冻鱿鱼、冻目鱼、冻沙尖、冻昌鱼、剥皮鱼、黄鳗、小黄鱼、秋刀鱼、净鱿鱼、美鱿、昌鱼片、昌鱼块、鳕鱼片、日本鱿等。
3、冰盐水保鲜
带鱼、昌鱼、鱿鱼、目鱼、目鱼头、目鱼皮、龙头鱼、章鱼、田鸡腿等。
贝类商品保鲜
贝类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且经济实惠,是我国百姓餐桌尤其是临海临湖地区寻常人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常见的贝类商品有赤贝、蝾贝、田螺、海螺、蛤蜊、文蛤等 。但是,贝类商品却很难保存。
1、扎紧袋口,加盖布遮盖隔离,并将商品存放在栈板上
花蛤、白蛤、三角蛤、正蛤、青蛾、蚬子、二都蚶、红蚶、 蚌仔、田螺、丁螺、黄蛏、海蛎、油蛤等。
水果商品保鲜
水果是极易损坏的商品,水果商品保鲜是水果行业最为头痛的问题,天气凉的时候还好,但是夏天气温三十多度,食材保鲜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较容易损耗的香蕉、葡萄之类水果,经过高温后损耗巨大。
1、保鲜库保鲜
进口黑李、进口红李、美国橙、青蛇果、红蛇果、柠檬、樱桃、红提、红毛丹、奇异果、蓝莓、青提、葡萄、车厘子、青橄榄、红西柚、杨桃、太阳果、莲雾等
注意:
木瓜、山竹、未成熟的榴莲不能放保鲜库,应常温保鲜。因为未成熟的木瓜入保鲜库便无法成熟,太熟的入保鲜库容易变烂;山竹入保鲜库会变硬,应放阴凉处保鲜(将量控制在周转期在2天之内);未成熟的榴莲入保鲜库就不会成熟。成熟的有裂口的可放保鲜库(保鲜库温度在4℃,湿度80%)。
2、常温保鲜
梨类、套袋红富士、芭乐、瓜类、芒果、木瓜等。
一般性水果,最好放在保鲜库保鲜,但因保鲜库面积有限,门店水果都采取即定即销。所以大多数品种一般放在阴凉通风处,湿度不能太大;存放西瓜时,要在地面铺上沙子,将西瓜腹部(瓜皮**部分)朝下,保持田间的自然状态。
3、空调房保鲜
香蕉。
首先,储存温度应在10-14度,不得存放在风口处,否则香蕉会因失去水分而导致表皮发黑;超过七成熟的香蕉应放在外围,方便取货。其次,员工应定期检查箱内香蕉有无发黄、温度过高,若天气较热,且香蕉成熟度较高,应开箱通风、交叉存放。
蔬菜商品保鲜
蔬菜商品在生活中是一日三餐的必备食材,在消费者心里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鲜的蔬菜对有效吸引客流有很大作用,蔬菜保鲜也是生鲜人最重视的事情,其中,怎样有效保鲜蔬菜保鲜生鲜配送商乃至全国人民最关切的问题之一。
1、散热保鲜法
瓜类商品(菜瓜、苦瓜、丝瓜、南瓜等)、茄果类(茄子、西红柿)、结球类(大白菜、包菜)、根茎类(红萝卜、白萝卜、马铃薯、地瓜、芋头)等。
由于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呼吸作用,包装箱(或筐中)的温度会上升对商品产生催熟作用,从而加快了商品的腐烂,因此蔬菜大部分商品刚到货时都需要采取散热处理,未采取分筐散热时,可打开原包装进行散热。
2、保鲜库保鲜
生菜、红包菜、西兰花、鲜百合、茄子、苦瓜、长丝瓜、云南小瓜、西红柿、牛蒡、西芹、豆芽、四季豆、扁豆、菜豆、毛豆、青豆、蚕豆、金豆(本地网袋的四季豆、扁豆、毛豆可以不要放保鲜库保鲜)、豆制品类、食用菌类、蒜苗等。
为了避免冷却器的冷却风直接吹在商品上,可将麻袋等厚的布充分加湿后盖在未密封的商品上;天气炎热时,可将冰水均匀地浇在刚到货的商品上进行降温散热。
市场上各类食品的保鲜方式和特点2冰箱保鲜
大多数中国人的“食品储藏”方法就是一台冰箱搞定一切,以为这样食物就不会腐烂变质,绝对保险了。其实,冰箱绝对不是保险箱!食物的营养价值不仅在于其先天的生长因素,更在于后天的保存环境。冰箱的保鲜温度控制范围大,影响了不同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也就不能保证所有的食品都处于最佳保鲜状态。
如,苹果的最适宜储藏温度为0—1摄氏度,而黄瓜则为7—8摄氏度,如果将两种食物直接同时放在冰箱里储存,必将“顾此失彼”。更可怕的是,低温并不能杀死细菌,冰箱里的微生物一旦温度条件适宜,就会活动起来,而未经处理的剩菜剩饭受到病菌的污染,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保鲜效果:★★
保鲜膜、保鲜袋
为了克服冰箱冷冻缺陷,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保鲜膜和保鲜袋来保存食物。保鲜膜和保鲜袋的包装后,食品的水分蒸发减缓,新鲜度的保存时间比未经处理直接存放在冰箱里延长了几倍,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食物间串味的问题。但保鲜膜和保鲜袋的耐用性和密封性差,味道浓的食品在冰箱里污染环境。包装过的食品堆在冰箱里杂乱不堪。
保鲜效果:★★
传统式连接型保鲜盒
传统式连接型保鲜盒,目前已经在市面上开始流行。这种保鲜盒的保鲜功能比保鲜膜、保鲜袋更进一步,串味基本解决。不过,这种保鲜盒设计上也有问题:如果盒盖与盒身相互紧贴的话,虽然密封性能大大增强,但开关困难,不适合老人和小孩使用;可如果要开关容易的话,这就会大大降低保鲜盒的密封性能。
保鲜效果:★★★
新概念保鲜盒
为了解决传统式连接型保鲜盒的问题,目前最新型的保鲜盒在对传统保鲜盒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后,推出了具有双重锁定系统的新产品。它利用以四面结合的方式对盒面封闭,其四周的压力均匀,能起到100%密封效果。
实验证明,这种保鲜盒能保持食物新鲜度的期限是同类产品的3倍以上。而且,以“节约时间,空间和金钱”为设计理念的乐扣乐扣品牌目前拥有150种以上规格迥异的保鲜盒类型,可以解决各种食物的收藏。
市场上各类食品的保鲜方式和特点31、水果及蔬菜类食品由于其采摘后仍保持有呼吸作用,具有生命活动,维持其缓慢且正常的呼吸作用是发挥果蔬自身微生物“免疫力”、“抵抗力”的基础。因此,所采用的保藏方法无不以上述为原则,如冷藏法和气体调节法,以保持其新鲜、饱满的状态。
2、冷藏法是在低温下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缓果蔬的氧化和生理活动,但应根据不同果蔬的贮藏要求采取相应的冷藏温度和湿度条件,注意防止低温冷害。因为冷藏技术及设备比较成熟,保藏效果较好,是目前果蔬保藏的主要手段。
3、气调法则是依据果蔬的呼吸作用过程对气体的需求,调整贮藏环境中气体成分的浓度,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和变质,结合适宜的低温控制、清洁环境及气体系统则保藏效果更佳,果蔬保藏时间长、贮藏损失少。
4、生鲜肉类虽然不具有生命活动,但为了保持其新鲜状态,也可以采用冷藏及气调的方式,其目的则主要是抑制肉中的微生物繁殖、酶的活性及其他生化反应。
5、其他食品可以采用冷冻、干制、腌制、熏制、化学保藏及改性气体包装等方法,抑制食品中各类变化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实现保藏的目的。这些方法的原理不尽相同,例如低温冷冻可以降低微生物生长繁殖及食品中生化变化速度
干燥脱水降低食品水分活度,食盐及蔗糖腌制提高食品渗透压、降低水分活度。这些保藏效果也不甚相同,也各有优缺点。应用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根据其性质、品质特点及保藏要求进行选择。
6、也可以采用发酵的方法实现食品保藏。例如泡菜类产品,在制作初期加盐抑制其他杂菌生长,乳酸菌则继续生长形成优势菌,使蔬菜厌氧发酵产生乳酸,进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除泡菜外,口感酸爽独特的酸黄瓜等产品也都是依据此原理进行生产及保藏的。
7、如果需要将食品长期保藏,如3~6个月,甚至1~2年,则需要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尤其是致病菌和主要的腐败菌全部杀灭。一般可采用巴氏杀菌(酸性食品)及商业无菌(低酸性食品)的方式进行杀菌,具体包括罐藏、辐照保藏、微波杀菌及超高温瞬时灭菌结合无菌包装等方法。这些杀菌技术除常规的热杀菌方式外
温度低、耗能少、产品品质高的低温或冷杀菌技术不断出现,包括超高静压杀菌技术、高压电场脉冲杀菌技术及脉冲光波杀菌技术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8、随着食品微生物及食品安全及品质控制理论的逐渐完善,人们认识到食品杀菌或食品安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一的杀菌单元操作或某一种杀菌方式就能达到的。综合而言,现代食品杀菌技术就是运用各种手段
杀灭食品自身污染的、从食品包装容器带入的、加工与调配过程中由操作人员和设备引入的以及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微生物,从而保持食品品质并达到一定保藏期的一种技术。ISO系列、HACCP等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或体系,无不是从多方面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
9、总的来说,由于食品或食品的易腐性,食品保藏或杀菌技术是食品工业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从原始的秋收冬藏,到现在不断涌现的杀菌新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食品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史。
微生物控制及杀菌技术的优劣、费用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价格和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食品工作者不断探索高效、节能且对食品品质影响少的杀菌/抑菌技术,满足生产的需要,以生产食用品质及卫生安全性俱佳的食品。
作为一种碱性食品,果蔬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的主要来源,对均衡人体营养结构和保证身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果蔬产量巨大,但损失惊人,故合理有效的采后贮藏保鲜是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关键。现从冰温技术、超声波和结构化水的应用等物理方法,保鲜剂、纳米材料和电生功能水的应用等化学方法,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应用等生物方法综述了果蔬保鲜新技术,旨在为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增加效益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果蔬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农业生产的生物性、季节性和地区性造成了果蔬大量失水、老化和腐烂,为其贮运和销售带来了很大困难。我国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损失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通常控制在5%以内[1],“丰产不丰收”、“果贱伤农”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果蔬生产。目前,生产中采用的贮藏保鲜技术设备复杂、成本较高、效益偏低,不符合友好农业发展和居民健康消费需求。而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制造低温、高湿、低氧、高二氧化碳、低乙烯、无菌等环境,国内外在果蔬保鲜方面已研发试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值得借鉴。
冰温是指冰点以上至0℃的未冻结区域。果蔬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氨基酸、盐类等物质,使其冰点低于纯水冰点(0℃)。冰温范围内果蔬细胞仍能保持活体状态,但呼吸代谢被大大抑制,组织衰老速率显著降低,保鲜期延长。同时,还可克服冻结食品因结晶产生的蛋白变性、组织结构损伤、液汁流失等问题。由于果蔬细胞在临界冰点会启动自身防冻机制,产生有益于消化并增加良好口感的防冻液,果蔬品质得以提高。宋秀香等[2]应用冰温技术提高了绿芦笋感官品质,保持了其硬度和色泽、减缓了维生素C含量降低,增强了其自身保护力,延长了贮藏期。近几年,还出现了保鲜剂-冰温贮藏、冰膜贮藏、超冰温贮藏、气调-冰温贮藏等复合技术。林本芳等[3]研究发现,冰温结合1-MCP处理可延缓西兰花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率,减缓逆境伤害。
超声波多用于鲜切果蔬清洗,是利用其低频高能的空化效应在液体中产生瞬间高温高压,使液体中的某些细菌致死、病毒失活,从而延长果蔬保鲜期[4]。李西进等[5]研究发现用超声波处理樱桃番茄可较好地保持果实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魏云潇等[6]发现超声波能有效降低细菌与霉菌数量,保持芦笋硬度,抑制呼吸速率,提高贮藏总酚和抗坏血酸水平。超声波消毒速度较快,对人无害,但消毒不彻底。因此,常将其与其它冷杀菌技术混用,如超声波-磁化联合杀菌、超声波-紫外线联合杀菌、超声波-巴氏杀菌等。
结构化水技术是利用一些非极性分子(如某些惰性气体)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与游离水结合的技术[7]。该技术可使果蔬组织细胞间水分参与形成结构化水,使整个体系溶液黏度升高,从而减慢酶促反应和抑制水分蒸散。20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用氙气制备甘蓝、花卉的结构化水,并对其保鲜工艺进行探索,获得了较满意的保鲜效果[8]。但使用高纯度氙气成本高,故往往通过惰性气体混合加压来进行保鲜,以降低成本。詹仲刚等[9]用氮气、氦气和氟气等惰性气体通过调控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实现了黄瓜保鲜。
天然防腐剂具有安全无毒、抗菌性强、水溶性和热稳定性好、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如海藻酸钠、魔芋提取液、NPS多糖、植酸、茶多酚、中草药提取物和香辛料精油等。植酸处理能降低番茄果实失重率,抑制呼吸,对保持果实硬度、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有较好作用[10]。苏艳玲等[11]将大蒜汁和生姜汁按2∶1配用保鲜蔬菜取得了较好效果。甘草、高良姜提取液可不同程度提高菠菜贮藏期的感官品质,降低腐烂率,抑制呼吸强度和失重率,减缓可滴定酸、维生素C及叶绿素含量的降解[12];甘草、连翘提取液可提高桃保鲜效果[13];蒲雪梅等[14]发现生姜提取液-海藻酸钠复合涂膜可有效降低红富士苹果贮藏质量损失及硬度的下降,较好地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减缓果实中丙二醛积累,有效降低呼吸作用;李述刚等[15]探讨肉桂提取物对小白杏的贮藏保鲜效果,发现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良好的吸附性、生物相容性、成膜性和很强的抗菌保鲜能力,易于生物降解[16]。水溶性壳聚糖涂膜能有效降低草莓腐败率[17]。通过添加功能改良剂获得的改性壳聚糖,扩大了单一防腐剂的抑菌谱,提高了机械强度与抗菌活性。巯基化壳聚糖保鲜剂能减缓樱桃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有效延长贮藏期[18]。周刚等[19]研究发现魔芋葡甘聚糖保鲜膜可减缓麻竹笋呼吸速率,减少水分散失,降低蛋白质、还原糖分解速率;胡晓亮等[20]用1%海藻酸钠+0.1%溶菌酶处理的樱桃番茄保鲜效果佳。适宜浓度的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可有效抑制莲藕表皮褐变,减小失重率,显著抑制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和细胞膜透性的升高[21];代亨燕等[22]采用壳聚糖、魔芋精粉、改性SiO2、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原料,制得鲜椒专用复合保鲜膜,保鲜效果好。蜂胶处理能有效抑制苹果失水,降低呼吸速率及乙烯释放率,延缓果肉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的降解[23];也可显著降低鲜枣的失重率和腐烂指数,维持其硬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及呼吸强度增大,有效延长保鲜期[24]。用蛋白质制成的保鲜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透性小,是食品保鲜的理想材料,有大豆蛋白膜、小麦面筋蛋白膜、玉米醇溶蛋白膜、乳清蛋白膜等。含茶多酚的大豆分离蛋白复合涂膜液能较好的保持樱桃感官品质,降低贮藏期的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从而延长果实保鲜期[25]。玉米醇溶蛋白不仅能延长草莓贮藏期,还可减少其营养损耗[26]。乳清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圣女果腐烂、失重、变软,具有一定保鲜作用[27]。
在调控乙烯合成和催熟方面,主要利用乙烯作用抑制剂,如Ag+、硫代硫酸银(STS)、1-甲基环丙烯(1-MCP),2,5-降冰片二烯等,与受体相结合,从而抑制衰老[1]。Baldwin等[28]用1-MCP处理食用成熟度的番茄,可延长货架期4~5d;李俊俊等[29]研究表明1-MCP能显著抑制香蕉、芒果和番木瓜果实病害发生和果皮细胞膜透性的上升,推迟果实硬度下降和色泽的转变,保持品质;梁丽雅等[30]发现1-MCP能明显抑制中华寿桃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保持果实硬度,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从而延长贮藏期;另外,李富军等[31]发现乙烯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VG)可抑制ACC合成酶的活性以减少果实乙烯释放,还能抑制纤维素酶活、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
乳酸链球菌素可显著降低枇杷和杨梅果实的失重率、总酸含量、腐烂率,延缓相对电导率的上升,有利于保持品质[32-33]。Zhou等[34]研究表明纳他霉素壳聚糖复合涂膜用于葡萄保鲜,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腐烂率、落粒率、果粒硬度均好于对照,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缓慢。纳他霉素复合涂膜也能降低草莓果实水分散失,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35]。溶菌酶能显著降低梨果实失重率、烂果率和呼吸强度,有效维持内在品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36]。
纳米材料具有抗菌杀毒、低透氧和透湿率、阻隔二氧化碳、吸收紫外线、自洁功效及力学性能等优良特性[37]。将纳米无机抗菌材料通过特殊工艺添加到保鲜剂中,可起到长效杀菌、延长保鲜的目的。银离子毒性小,抗菌能力强,且在人体内难以积累,目前已商品化的纳米无机抗菌剂大多是银系抗菌剂,在果蔬保鲜中应用较多的还有纳米TiO2、纳米SiOX、纳米CaCO3、纳米ZnO等。Long等[38]证明纳米TiO2对贮存的南丰蜜桔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袁志等[39]优化壳聚糖纳米SiO2复合膜透CO2性,并用于草莓保鲜,取得了较好效果;杨文建等[40]研究表明添加纳米粒子的包装材料能够较好地抑制双孢蘑菇失水萎蔫和褐变,保持贮藏前的洁白色。
电生功能水也称电解离子水,是经特殊电解处理得到的强酸性或碱性水,制取方便、成本低廉,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且适用范围广,杀菌效果明显优于臭氧、次氯酸钠等传统杀菌剂,且在空气中可还原为水,对环境和人畜无害,无残留,可生产绿色或有机食品。碱性水是健康饮用水,酸性水可广泛用于食品原料和器械的杀菌及农作物防治[1]。酸性水处理后的草莓果实呼吸强度明显受抑,营养成分消耗减少,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果实腐烂率、延长了保鲜期[41]。郝建雄等[42]研究发现酸性水或酸性水加氯化钙处理后,果实硬度明显高于对照,番茄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和呼吸强度被显著抑制,失重率降低。
生物保鲜主要是利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技术,如抗性诱导、抑制乙烯合成、控制细胞壁降解酶等。生物防治不存在环境污染、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等问题。保鲜机理是利用拮抗微生物产生的抗菌物质(如抗生素、溶菌酶、过氧化氢和有机酸等)竞争性地抑制有害微生物,同时诱导果蔬产生植保素、木质素和胼胝体等以提高其自身抗性。如过氧化氢处理可明显延缓伽师瓜硬度下降,降低呼吸、乙烯高峰和贮藏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的消耗[43];复配有机酸保鲜剂OAA-7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番茄腐烂、保持果实硬度、防止维生素C氧化和还原糖损失[44];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和良好保鲜效果,将病原菌的非致病菌株喷布到果蔬上,可降低病害发生、减少损失;索娜等[45]发现源自草莓果实的拮抗酵母菌可引起葡萄果实的应激反应,诱导POD、PAL及APX等的活性,从而产生抗性。
基因工程保鲜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少果蔬生理成熟期内源乙烯的生成、控制细胞壁降解酶活,以及延缓果蔬后期成熟中的软化来达到保鲜目的。与乙烯合成相关的酶基因主要包括ACC合成酶(ACS)基因、ACC氧化酶(ACO)基因和ACC脱氨酶(ACCD)基因。ACS是乙烯形成的关键酶,ACO 和ACS 基因协同表达影响乙烯的形成,ACCD可将ACC降解。Chen等[46]研究表明RNAi结构的导入大大抑制了内源ACO 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乙烯的生成大大降低。秦文[1]研究认为,果实软化与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尤其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酯酶(PE)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密切相关[1]。脂氧合酶(LOX)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细胞膜脂组分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其主要反应底物,故可能与果蔬成熟衰老过程中的膜功能丧失有关。何全光等[47]推测LOX 和ACO、ACS协同调控香蕉乙烯的产生及跃变峰的形成,进而调控果实成熟。利用DNA重组和操作技术修饰遗传信息,或用反义RNA技术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达到推迟果蔬成熟衰老、延长贮藏保鲜的目的;熊爱生等[48]将ACS和ACO反义RNA融合基因导入番茄,发现果实乙烯释放量显著下降、贮存期延长。同时,诱导植物自身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使其抗性增强,包括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过氧化物酶(POD)的合成与活化。
果蔬采后失去光合同化供给和水分、矿质等无机营养的吸收,但仍不断进行着呼吸消耗和水分散失。贮藏期的异化作用不仅造成果蔬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等营养物的大量消耗,使品质裂变;而且释放的呼吸热和蒸散失水造成了高温高湿的贮藏环境,特别易于微生物繁殖和侵染。同时,无氧呼吸还会产生乙醇、乙醛、乳酸等代谢产物,中间物的积累会毒害果蔬细胞。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果蔬异化进程,达到保鲜目的。综上所述,冰温、超声波、结构化水、电解离子水、保鲜剂、纳米材料、生物防治等均对果蔬保鲜具有重要作用,且安全无毒、生态高效,应基于果蔬种类和生产实际进行推广。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一些保鲜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被开发和应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作用机理、有效成分有的还不是很清楚,提取纯化工艺不是很成熟,鉴定评价体系不是很完善,市场化推广应用还不够普遍等,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尤其是基于果蔬生理生化特性的复配保鲜研究。为提高保鲜效果、延长保鲜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果蔬保鲜正在由单一技术向复合技术发展,研究各种保鲜技术的综合应用已成为趋势,研究开发低成本、高效益、节能、环保的贮藏保鲜技术是当务之急。此外,果蔬保鲜是一个涉及采前、采中和采后的多方位综合体,是一个包括栽培技术管理、商品化处理和贮运流通销售的系统化工程。隐藏培育优良果蔬品种,将天然提取物、合成新材料与物理调控、基因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对果蔬保鲜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果蔬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