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珠溪镇的经济概况

珠溪镇生猪产业是大足区年出栏最多的乡镇之一,母猪量达4000多头,全年养殖大户50头以上的出栏生猪1.9万头,2008年新增养殖大户7户,珠溪镇共计养殖大户15户,全年产值410万元,珠溪镇养殖大户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

珠溪镇的经济概况

珠溪镇是重庆市唯一采用地膜技术种植花生的乡镇,种植面积达100亩,每亩第一季产量达400斤,二季产量350斤,每亩效益达1200元,全年种植两季,年产值达20万余元,并成立了双季地膜花生专业合作社,使农户双赢,有效促了进农户节本增效。

珠溪镇在八角、老君等村建立了名优特水产养殖基地,

全镇面积达1200余亩,养殖的品种有鳜鱼、黄腊丁、青薄等。珠溪镇肉牛基地坐落于楠木沟,是全区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养殖规范达120头,头投资80多万元,年产值达120万元,2008年带动5户农户脱贫致富。

珠溪镇蛋鸡养殖产业是大足区养殖大户最多的乡镇之一,年存栏量5万多只,年蛋产量10万余吨,年产值100万余元,全镇共有养殖大户20余户。

重庆市开华食用菌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冻库生产食用菌公司,总投资80多万元,年产值100多万元,主要生产金针菇、鸡腿菇等食用菌,远销铜梁、永川、荣昌、合川等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20余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第一产业1946年夏实行土地改革,1949年粮食亩产75公斤,总产达241.7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25公斤,总产达到65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提倡科技兴农,1980年以后,采取了“以牧养农、以渔促农、以工补农”等措施,重视农业投入,粮食生产稳步发展。2000年在遭受雹灾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征用土地的情况下, 粮食亩产407公斤,总产达753.4万公斤。

1980年以后, 实行以养为主、养捕并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海水养殖。1992年,渔船由1978年的145只增加到535只,水产品总产量由1978年的750万公斤发展到2600万公斤, 获青岛市“水产状元镇”称号和山东省渔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 由扇贝、鲍鱼、海参等养殖发展到网箱养鱼,攻克了北方人工养鱼自然越冬的技术障碍,成为青岛市第一个科技兴海基地,也是青岛市最大的网箱养鱼基地和海珍品养殖基地。 2000年,全处海水养鱼网箱7080个,存养海水鱼641万尾,鲍鱼存养量509万头,实现水产品总量7104万公斤。

该处重视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2000年封山育林,海岸植防护林,风景区四旁植银杏、 樱花等观赏树木。山地造林122.2公顷,植黑松15万株。既绿化了环境,又保护了土地,减轻了海潮、海风的危害。

2000年底, 全处实现农业总产值4.7011亿元,其中种植业1177万元,渔业4.5418亿元,畜牧业355万元,林业44万元,其它为17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仅有少数红炉、木业、制毡、榨油等零星私营手工业。建国后,1953年办起了小农具厂铁木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机械厂、 面粉厂、船厂、酒厂、被服厂等小型企业。1959年,从业人员350人,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1966年又办起修船厂。1971年~1977年先后办起薛家岛砖瓦厂、橡胶厂、 建筑工程队等企业。1978年社队企业总产值992万元。1978年后,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整顿, 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 工业生产稳步上升,产值不断增长。198 0年先后办起橡胶机械厂、 水产冷藏厂、乳胶厂、建材厂等企业。1986年有镇办企业19处, 村、联户和户办企业116处,工业总产值达2579.5万元。90年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由资源型、加工型向外向型经济转移,外引内联,优化产业结构,镇办工业逐步形成了以橡胶工业为主体,修船、印刷、文具、地毯、加工、建筑材料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2000年,全处共有工业企业1206个,从业人员10361人,年末固定资产净值余额543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创利税9411万元。名优产品有:“威蝶” 牌耐酸乳胶手套获市优、 部优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安利” 牌轮胎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认证, 获市优名牌产品称号;“争世”牌胶鞋获中国公认名优产品荣誉称号;建安公司承建的兰青生物研究所车间工程、黄岛电网技术监督调控中心等工程被评为省优工程。

第三产业建国前,境内薛家岛为集市大村,泰薛公路横穿中心,商业、饮食业、服务业、钱庄等较兴盛,有各类店铺20余家。建国初,区政府发动群众入股办起薛家岛6个联村供销合作社, 集体商业日益壮大。1956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大多数私营商业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86年,有国营网点14处,集体网点48处,个体网点306个,农村小商贩200余户。90年代,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国营集体商业服务网点大多实行集体承包或个人承包。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先后建起薛家岛农贸市场,开设了北庄集市日,镇驻地建起商业街3条, 烟台前村建商业街1条。至200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574户,私营企业103家,个体运输户300户。

1984年,薛家岛辟为青岛旅游开发区,首先开发了金沙滩风景区,旅游业逐步发展。90年代初,成立了薛家岛旅游服务公司,实施了以金沙滩度假村开发为重点的旅游和房地产开发。1993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黄岛区合并,进一步加快了薛家岛旅游开发建设步伐。1995年,省政府批准薛家岛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998年至2000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了三届“金沙滩之夏” 文化旅游节活动。2000年游客达5 0余万人,旅游饮食服务业总收入达1亿元。

特色产业水产养殖业。境内水产资源丰富,80年代以来,实行以养为主,养捕并举,是青岛市最大的海水网箱养鱼基地和海珍品养殖基地。水产养殖业属该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

旅游业。境内海抱山连,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区规划面积27.2平方公里,是青岛市旅游开发区、省级旅游度假区。80年代以来,旅游业日渐兴盛,构成该处的经济特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