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红薯技术方法
1、育苗方法
红薯需要在移栽种植前2个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开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可采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
每年进行选种育苗提纯复壮。要在无病毒病和疮痂病病区,且品种一致的田块选种,选择薯形长、匀、无棱沟、直、皮光滑、无病虫斑和伤痕的中型种薯做种。
苗床基肥要施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沤制有机肥500~1000kg、矿质钾镁肥50kg。下种前用石硫合剂或石灰对苗床进行消毒或闷棚消毒。
2、苗期管理
红薯育苗期间根据苗情适时追肥,肥料用经有机认证的或经有机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生物有机肥(NPK养分总含量≥6%,有机质含量≥40%),育苗期追肥总量每667平方米一般为250kg。第1次“红芽”期,一般施稀薄肥水;当苗高10~13cm时,可进行第2次追肥。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泼浇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烧苗现象。
培土可分2~3次进行,苗高10cm左右,即可进行第1次培土,隔7d进行第2次培土,共培土3~5cm。培土最好用肥沃疏松细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匀撒入苗床中。培土可与施液态肥料结合进行,做到先培土后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结合,以利早发、多发新根。
苗床管理还要抓好保温、保湿、通风等措施,以温度为主。出苗前,晚上要盖草帘,保持床温25~35℃。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温灼苗,如膜内温度超过30℃,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寒潮来临时要做好保温工作。
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出苗后要注意苗床湿度,当苗床发白时要及时浇水,湿润床土和浇洒稀肥水,以促进薯苗生长;苗床过湿时,及时揭膜通风。
3、肥水管理
红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因生育时期不同而异。氮肥以茎叶生长时期吸收较多,块根膨大时期吸收较少;磷肥在茎叶生长中期吸收较少,块根膨大时期吸收较多;而钾肥的吸收从栽插到收获都比氮、磷多, 以块根膨大时期更为显著。
红薯有机种植禁止施用任何化学肥料,以基肥施用为主,一般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80%,基肥结合整地起垄施入。
待移栽苗活棵后,结合补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粪水,作为提苗肥。第2次在红薯结薯期,即春、秋植种后60d左右,冬植种后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催薯肥以海餐沃高钾肥为主。
红薯在定植时浇了定苗水后,在栽插后30~40d,开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大,此时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可采取沟灌方式,但灌水量不能超过垄高1/2。整体来看,水分管理掌握土壤基本湿润为宜。若遇雨天应及时排涝,以防积水造成薯苗徒长,出现只长柴根不结薯的现象。
红薯苗移栽后,什么时候浇水最合适?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薯苗移栽后,应立即进行灌溉,基本上一次,然后再少量浇水。
第二:地瓜是一种耐旱性很强的作物。种植时,如果很快下雨,你就不能浇水,而幼苗可以在不浇水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如果土壤太干燥,在种植后,可以用一勺水浇灌每棵幼苗,以便在后期无需再次浇水,浇水频率可以控制。浇水太多太频繁对其生长不利。当它开始攀爬时,如果土壤太干,请再次浇水。
第三:甘薯苗移栽后,由于苗弱和干旱,往往会出现缺苗和死苗。因此,有必要在移栽后2周内及时检查和补充苗木,并补充壮苗。如果补苗太晚,容易形成弱苗和小植株,不利于大块茎的形成。补苗后及时浇水,在活树后及时施肥,使小苗迅速赶上大苗。
第四:如果杂草过多,建议进行中耕除草。建议每10-15天进行一次间作,从种苗后10天到封垄前进行2-3次间作。间作深度由深至浅,远离苗木的地方较浅,垄脚较深。此外,中耕后,由于雨水冲刷,山脊将坍塌。此时,有必要重新修筑山脊。栽培时应注意减少垄面栽培,不宜露出块茎和根系。
第五:块茎肥追肥一般在种植后20-30天进行,土壤肥力较差的土地可适当推进。此时,应注意装饰。生长不良的植物以氮肥为主,每亩施用氮肥7.5-10kg或人粪尿1000kg。磷肥和钾肥是生长良好的主要肥料。基肥充足或苗木肥较多的地块不建议使用氮肥,以避免生长旺盛。建议仅使用钾肥。
第六:应尽快采取化学防治措施,以防止后期水肥地的繁荣发展。当工厂被封锁时,每亩使用75克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与50-60公斤水混合。喷洒一次后,每10-15天再喷洒一次,以控制后期茎叶的旺盛生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