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土豆时,选择什么样的土壤最合适?
沙壤土的概念并不是纯粹的沙土,它是一种含沙和粘土不结块的土壤,不僵硬,疏松,透气,透水性强。这种土壤能保肥保水,土壤的PH值一般为中性,很适合马铃薯生长,在这种环境下,马铃薯病害较少。这是种植马铃薯的好土壤,但并不理想。结块严重,易固结,透水性差,易积水,导致马铃薯停滞腐烂的发生。因为它容易硬化,直接影响马铃薯块茎的膨大生长,一般生长个头不大,产量会随之下降,产量低。
所以这种土壤对马铃薯的种植非常不利。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这种黄土,聚合结构小,地下富含腐殖质和矿物质,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易于保水排水,马铃薯发病少,块茎膨大快,产量高。它是马铃薯种植的理想土壤。粘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透气性差,应采用高脊、大脊栽培法,避免因排水不畅造成晚期烂薯。
粘土中种植的马铃薯块茎容易变形,形成不规则的薯块,同一品种的马铃薯淀粉含量比沙质土壤低。马铃薯最适合于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水性好、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如汉中平原的水田土(黄土)和沙壤土。土壤粘性影响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突出,块茎皮粗糙。马铃薯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在碱性土壤中容易发生疮痂。土壤层深厚、疏松、透气、肥沃,富含腐殖质。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选育途径主要有:
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
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播种
用块茎繁殖,把马铃薯按芽眼切成块状,垄播,3月份播种,平均温度超过25°C时,地下块茎停止膨胀。大概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
适时早播:要适时早整地施肥播种,使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处于相对冷凉、气温较低的季节,使薯块形成和膨大避开高温时期。
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于12厘米。若播种时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后随苗生长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剧烈,匍匐茎易窜出地面。
栽培技术:
马铃薯的植株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有地上茎、羽状复叶、花蕾和果实;地下部分有地下茎、根、匍匐茎和块茎。地上部分结果与否与品种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和同年份种植时间不同均会影响到是否开花结果。
栽培马铃薯所获得的产品是地下所产生的块茎,块茎是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它们具有地上茎的很多特性。匍匐茎、块茎和地上茎可以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扩展资料:
马铃薯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农作物,其产量高、营养丰富、味道佳,深受大众喜爱。马铃薯是喜凉作物,在地温低于25℃时可以播种,秋季播种时一般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用20-30克的整薯作为种薯时,能提高成活率。
秋马铃薯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抗旱排涝,查苗补苗,除草施肥等,秋季病虫害比较活跃,因此要特别加强防病防虫管理。
①环腐病
环腐病多为种薯带毒所发生,因此在整个秋马铃薯的栽培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病。幼苗期间,环腐病会抑制幼苗生长,苗叶卷叶、皱缩,严重时会有死苗的状况发生。开花期,茎叶自上而下萎蔫枯死,切开病薯可发现呈现乳**或褐色环状腐烂。
环腐病对秋马铃薯的生长损害较大,如大面积发病会导致减产或绝收。因此要从源头上切断环腐病,选择无病种薯,切块时注意消毒刀具,以免交叉感染。
②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病毒,患病秋马铃薯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面卷曲,颜色发暗等。
防治病毒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选择抗病毒的马铃薯品种,用整薯或实生薯作为种薯;
(二)防治蚜虫。蚜虫会在薯间传播病毒,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喷杀;
(三)发病初期可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化学药品防治。
参考资料:马铃薯(土豆)_百度百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