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养猪场生产模式有哪些呢?
在国内外生猪生产中,生猪生产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按猪的活动空间,分为密集饲养、半密集饲养和分散饲养三类。
1、集约化饲养
集约化饲养是指完整的圈养饲养系统,又称定位饲养。母猪活动面积小于2平方米。早期用皮带或链子将母猪固定在指定的地方,用板条箱来限制母猪的活动空间。现在,母猪生产床也称为母猪窝栏或抗压栏。一般仔猪都配备保温设备。现代猪场集约化饲养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密集、节制、经济”。养猪场占地面积小,田地利用率高,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施,节省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典型的工厂化养猪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养猪生产。
2.半集约化饲养
即不完全的圈养饲养系统。母猪活动面积5平方米左右,配备保温设备,或垫草过冬取暖;其特点是圈舍占用面积大,设备一次性投资比完整圈养系统低,母猪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利于繁殖。在国内,很多养猪企业采用这种模式。
3、自由放养
自由放养是指母猪活动面积大于5平方米。现代猪场自由放养的主要特点是养殖场建设投资少,母猪活动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母猪繁殖功能,减少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可以和母猪一起锻炼,以提高它们的抵抗力。缺点是效率低,一度被养猪企业忽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动物福利的发展,散养方式生产的猪肉很受欢迎,价格也相对较高,因此散养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户外饲养是典型的散养,在欧洲流行,主要是因为它可以满足猪的行为和习性的要求,投资少,节水节能,对环境污染少;动物福利促进了户外养猪业的发展。但该模型受气候影响较大,覆盖面积大,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上就是现代化养猪场生产模式的分析情况,供大家参考和了解。
南北方向好,因为猪舍一般要求通风采光良好。
场地的选择
(1) 通风与光照:生态猪舍一般要求通风采光良好,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南北可以敞开,采光充分、通风良好,周边有净化林。结合区域规划,着重考虑猪场整体防疫问题。
(2) 地势与地形 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开阔、向阳。地下水位应在2米以下,以避免垫料潮湿,影响发酵。
(3) 水电 由于不用冲洗圈舍,用水主要满足猪的饮水、垫料湿度控制、用具洗刷、员工和绿化用水等,水质要达到人饮用水标准。猪场用电主要保证相关设施设备的运行和夜晚的照明。
(4)猪舍布局:主要采用单排式、双排式及多排式布局形式。多排式猪场可以采用三列式、四列式等多排式布局。一般猪舍间距为10~14米。
猪舍的基本构造
(1)在猪舍内设置1m左右的水泥走道、一定宽度的水泥饲喂台,与饲喂台相连的是发酵床;墙体南北均设较大的通风窗,房顶和东西墙设通风口,推荐使用自动喂料槽和自动饮水器;
(2)设水泥饲喂台的目的,一是夏天高温季节猪只可以在上面趴窝休息,以减少发酵床过热对生猪的影响;二是有利于生猪肢体发育,对种猪饲养更为重要。
猪场基本建设投资概算
(1)猪舍建筑投资 因建筑材料不同,猪舍建设成本也不尽相同,猪舍建设单价一般为每平方米200~300元左右。
(2) 垫料投资 垫料成本因原料种类不同、产地不同而不同。如某养猪场,圈舍垫料终厚度约80厘米,垫料由稻壳、锯末、米糠混合组成。每立方米垫料中稻壳60千克、锯末70千克左右(湿的100千克)、米糠4千克、发酵素0.2千克,按稻壳400元/吨、锯末200元/吨、米糠2000元/吨计算,每立方米垫料造价在68.4元(含发酵菌20元),每平方米约合55元。
(3) 设备购置与改造费用 生态环保养猪法目前尚无系统的成品设备,许多设备需要自己改造。如改造分娩床、保育床等,其成本可降到原有成本的60~75%。自动食槽每套700元左右,饲料运输车、仔猪转运车每台400元,人工授精设备一套2~4万元,旺焰消毒枪每支1000元,妊娠测定仪约2600元。
(4) 还有土地使用、办公、饲料加工与存放、宿舍、用水、用电、道路等设施设备建设,因情况不同费用不同,在此不作详细计算。
猪舍设计的基本原则
(1) 零混群原则。设置专门的隔离观察舍(栏、圈),猪只先在隔离舍隔离、驱虫、防疫,观察稳定后进入垫料床饲养,以保证垫料床上始终饲养健康良好的猪只。
(2) 存栏原则:保证圈舍充分合理利用
(3) 按同龄(同体重)猪分群原则:不同阶段的猪不能在一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