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学的基本概况
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时期,2013已经步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阶段。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产量增长型转向质量和效益并重,注重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对海洋渔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实现了海洋捕捞产量负增长。
水产养殖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水产品贸易持续增长,远洋渔业多样化和全球性作业进一步发展。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了严格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培育了一大批新的优良品种,对发展优质高效渔业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发展,为海、淡水养殖生产提供了足量优质苗种;一大批水产名优种类的育苗和养殖技术相继取得成功,丰富和优化了养殖品种结构。设施渔业开发迈上新台阶,工厂化养殖和抗风浪网箱等装备技术快速发展。水产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和标准化养殖技术全面发展。初步建立了疾病监测与防控技术体系,推广了多种健康养殖模式。环保型、功能性饲料得到应用,绿色产品逐渐增多。
海洋渔业资源专项调查和信息系统集成的研究成果,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远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使鱿鱼、竹荚鱼、金枪鱼类成为中国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水产品冷藏链保鲜技术快速发展,淡水鱼保鲜、加工方法不断改进。中国水产品加工及加工品呈现出综合性、高值化、多品种的态势,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渔业生产的综合效益。随着生物化学和酶化学及应用技术的发展,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废弃物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9年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约4441亿元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水产加工行业总产值呈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水产品加工行业运行态势基本平稳,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稳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重构步伐加速,全年总产值约4440.99亿元,同比增长2.40%。
2019年我国水产品加工总量小幅提升
随着国民生产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重视程度的提升,带动我国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调整,水产品具有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等特点,迎合了目前市场追求健康食饮的趋势。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水产加工总量呈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水产品加工总量为2170万吨,同比增长0.61%。其中,海水加工产品总量为1776.09万吨,淡水加工产品总量为393.83万吨。
“精深加工”是我国水产加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水产加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水产加工只处在初加工环节。为了加强对水产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国际水产发达国家逐渐发展了水产品精深加工工业,主要包括低值产品的综合利用,优质产品的精深加工,合成水产食品及保健美容水产食品的逐步发展等。例如,日本企业利用水产品加工中废弃物所开发制成降压肽、鱼皮胶原蛋白、鱼精蛋白等已作为产品进入市场。因此,提高水产品加工的技术含量、多元化开发水产食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