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第三章

按照提高大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和提高全国蔬菜均衡供应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统筹生产布局。 1、六大优势区域。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区位优势等因素,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六个优势区域,重点建设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提高全国蔬菜均衡供应能力。规划期内,提高全国蔬菜均衡供应和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重点县(市、区)的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第三章

(1)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域。包括7个省(区),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南部、贵州南部以及四川攀西地区,共有94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冬春季节气候温暖,有“天然温室”之称,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0℃,可进行喜温果菜露地生产。

——发展目标。94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到2015年蔬菜总产量2500万吨,外销量1500万吨;2020年总产量2600万吨,外销量1600万吨。

——目标市场。“三北”、长江流域及港澳地区冬春淡季市场。

——主要产品与上市期。豇豆、菜豆、丝瓜、苦瓜、西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华南地区集中在12月—翌年3月上市,西南热区集中在1—4月上市。

(2)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域。包括9个省(市),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和江苏中南部、安徽南部,共有149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冬春季节气候温和,1月份平均气温≥4℃,可进行喜凉蔬菜露地栽培,是我国最大的冬春喜凉蔬菜生产基地。

——发展目标。149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2015年蔬菜总产量5400万吨,外销量2700万吨;2020年蔬菜总产量5600万吨,外销量2800万吨。

——目标市场。“三北”、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冬春淡季市场。

——主要产品与上市期。结球甘蓝、花椰菜、莴笋、芹菜、芥菜、大白菜、萝卜、普通白菜、芥蓝、蒜苗等喜凉蔬菜,集中在11月—翌年4月上市。

(3)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包括7个省(区),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山西及河北北部地区,共有54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适宜蔬菜生产的多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原、平坝和丘陵山区,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5℃,无需遮阳降温设施可生产多种蔬菜。

——发展目标。54个重点县(市、区),2015年蔬菜总产量2000万吨,外销量1200万吨;2020年蔬菜总产量2100万吨,外销量1300万吨。

——目标市场。华北、长江下游、华南及港澳地区的夏秋淡季市场。

——主要产品与上市期。洋葱、萝卜、胡萝卜、花椰菜、大白菜、芹菜、莴笋、结球甘蓝、生菜等喜凉蔬菜,以及茄果类、豆类、瓜类、西甜瓜等喜温瓜菜,集中在7—9月上市。

(4)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包括5个省(市),分布在云南、贵州和鄂西、湘西、渝东南与渝东北地区,共有38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适宜蔬菜生产的多为海拔高度800~2200米的高原、平坝和丘陵山区,夏季凉爽,有“南方天然凉棚”之称,7月平均气温≤25℃,无需遮阳降温设施可生产多种蔬菜。

——发展目标。38个重点县(市、区),2015年蔬菜总产量1000万吨,外销量600万吨;2020年蔬菜总产量1100万吨,外销量650万吨。

——目标市场。华南、长江下游、华北及港澳地区夏秋淡季市场。

——主要产品与上市期。结球甘蓝、萝卜、大白菜、芹菜、胡萝卜、花椰菜、青花菜、生菜等喜凉蔬菜以及辣椒、番茄、菜豆、西甜瓜等喜温瓜菜,集中在7 -9月上市。

(5)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优势区域。包括4省(区),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和新疆建设兵团,共有41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纬度较高,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5℃,无需遮阳降温设施可生产多种蔬菜。

——发展目标。41个重点县(市、区),2015年蔬菜总产量1800万吨,外销量1000万吨;2020年蔬菜总产量1900万吨,外销量1100万吨。

——目标市场。京津、长江中下游夏秋淡季市场。

——主要产品与上市期。番茄、辣椒、黄瓜、菜豆、大白菜、洋葱等蔬菜,集中在6—10月上市。

(6)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区域。包括8个省(市),分布在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地区,共有204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冬春光热资源相对丰富,距大城市近,适宜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发展目标。204个重点县(市、区),2015年蔬菜总产量15300万吨,外销量10700万吨;2020年蔬菜总产量16300万吨以上,外销量11600万吨。

——目标市场。除当地市场外,主要销往长江流域和北部沿边地区的冬春淡季市场。

——主要产品与上市期。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菜豆、西葫芦、西甜瓜、结球甘蓝、芹菜、芦笋、韭菜、食用菌等,日光温室蔬菜集中在10月-翌年6月上市;塑料大棚喜温果菜集中在4—6月和9—11月上市,塑料棚喜凉蔬菜集中在1—3月上市。

21世纪以来,我国食用菌、西甜瓜生产发展迅速,消费量越来越大,在上述蔬菜优势区已经涵盖,各地应一并规划发展。

2、蔬菜产业重点县选择标准。本规划重点依托全国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进行建设。选县原则和标准如下:

(1)选县原则。为发挥比较优势、均衡全国蔬菜供应,以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农业部门联合上报的2009年分县(市、区)蔬菜生产数据为基础,按照地域优势明显、生产规模大且在冬春(12、1、2月)、夏秋(7-9月)淡季蔬菜外销量较大、统筹兼顾特殊地区的原则,对蔬菜产业重点县进行筛选。

(2)选县标准。按照蔬菜生产面积、外销量和人均占有量由大到小排序,筛选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考虑到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品种、复种指数、单产水平、调出量差异较大,采用不同标准分类筛选。

——露地蔬菜产业重点县。以解决全国冬春、夏秋两个淡季蔬菜供应为核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23个省(区、市)及江苏中南部、安徽南部、河北北部 冬春季或夏秋季露地蔬菜生产优势明显的区域筛选重点县。

筛选条件为:播种面积≥10万亩、外销量≥10万吨、人均占有量≥350公斤,选定368个县。

——设施蔬菜产业重点县。以解决冬春淡季蔬菜供应为主,在全国范围内筛选设施蔬菜产业重点县。筛选条件为:日光温室与大中棚面积≥3万亩、外销量≥15万吨、人均占有量≥350公斤,选定204个县。

——特殊地区蔬菜产业重点县。考虑到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既要突出重点,也要适当兼顾各地区蔬菜消费需求,增加以下8个县(市):西藏自治区的白朗县、日喀则市、堆龙德庆县;青海省的大通县、乐都县;上海市的崇明县、青浦区、金山区。

根据上述原则和标准,31个省(区、市)共有580个县(市、区)入选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其中,36个大城市市辖区26个,粮食大县285个,其他县(市、区)269个(详见附表2)。

一、筛选合理的追溯软件系统为了寻求合理、实用、方便、易操作的追溯软件系统,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的北京瑞德金穗信息技术开发中心、农业部优农中心委托北京中园搏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杭州百代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三家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进行试点操作筛选,初步建立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中央监管管理平台,目前试点工作正在进行,几种软件各有优缺点。

二、确定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主体通过认真筛选,确定10家单位为试点单位,其中确定榆中顺源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和三角城乡高墩营村蔬菜产销合作社为加贴追溯小标签先行试点单位,确定所有供沪农产品经销企业开展追溯试点单位。在试点合作社和经销企业实行准出和准入制度,在高墩营村实行产地准出制度;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站;蔬菜销售推行质量安全可追溯条码制。

三、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县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我县蔬菜产业竞争能力,确保兰州高原夏菜的有效上市及供给,确保蔬菜生产者收入的稳定增加,确保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全面推行“联户联保”责任制工作,健全“三表一册”生产管理原始档案,这既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原始记录,也是农户蔬菜生产技术的明白资料。推广集约化育苗,防虫网,粘虫板,选用优良品种等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推广使用测土配方肥,减少农药等投入品使用量,科学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农药残留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四、企业实行准入准出制全县30家蔬菜保鲜企业,对进入蔬菜保鲜企业的蔬菜实行准入制,对初级加工包装后销售的蔬菜实行准出时加贴可追溯条码的监管运行机制。对进入企业进行销售的蔬菜,蔬菜保鲜企业内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站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允许进入菜库交易销售,抽检不合者拒绝进入菜库内销售,并将不合格编码及时上报县农牧局进行复检,不合格者坚决予以销毁,并对相关基地进行跟踪抽查。菜库对所有经本菜库外销的蔬菜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准予销售,不合格者,将经销商姓名及不合格产品的编码上报县农牧局,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外销。

五、全面推行蔬菜质量抽检制试点村建立质量监测点,由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对采收上市前的蔬菜产品进行全程跟踪检测,推行上市前统一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允许上市,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再次抽检合格后方可上市。

六、追溯信息系统基本建成为试点村、试点合作社全部配备电脑和追溯条码专用打印机,确保了追溯软件的正常运行。将试点蔬菜种植户、企业及经销商等基本情况,录入追溯平台,建立中央管理数据库进行管理。追溯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追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点有机结合,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为科学管理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工作载体。试点单位已基本达到了有效记录、链接、传输、监督追溯信息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络查询可追溯产品和企业质量安全信息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榆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的定位,是建立一个从农产品的种植à农产品质量的检测à农产品的收贮à农产品质量的检测à农产品的销售全程自动追溯体系。

七、试验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卡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对试点基地和企业并分别采取农产品质量追溯农户生产管理卡和流通交易环节的流通管理卡进行管理,此项试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实施之中。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