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农药有
法律分析: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酸钙、砷酸铅,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这些都是已经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农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七条 从事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保证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第八条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药品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执行国家药品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承担药品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药品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化学防治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用药,既要防止病虫为害,又要减少污染,使番茄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为提高防治效果,做到无公害化生产,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做到:(1)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法规的要求使用农药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及使神经系统中毒的农药,如林丹、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克百威、杀虫脒等;二是控制使用易中毒和全杀性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如菊酯类农药;三是以农业防治和生态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和生化农药进行防治,如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多抗霉素、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等;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啶虫脒、虫酰肼、灭幼脲、多菌灵等;四是掌握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提高农药使用技术,严防人畜中毒,防止对畜、禽、鱼、蚕、蜂等养殖业动物和生物环境、水源的污染和危害;五是防止对蔬菜基地环境的污染。(2)正确选用药剂 根据病虫害种类、农药性质,采用不同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来防治,做到对症下药。所使用的农药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不得使用没有登记和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特别是“四无”伪劣农药。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低毒、安全、无污染的农药。要合理配药,切勿随意提高施用倍数和几种不同性质的农药胡乱混配,造成药品失效。例如,含铜、锰、锌等成分的农药,与含磷酸根的叶面肥混用,则铜、锰、锌等金属离子会被磷酸根固定而使农药失效。严禁重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灭虫时应尽量选用生物农药,如防治棉铃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宜选用25%天达灭幼脲3号、20%虫酰肼及阿维菌素类等胃毒和触杀性药剂,这类药品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对有益昆虫无杀伤力,对害虫不产生交互抗性,其选择性强,既能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又能有效地控制害虫为害。防治红蜘蛛、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用阿维菌素、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防治病害时,应准确地诊断病害,做到因病施药,切忌不明情况,盲目用药,以免浪费农药,达不到防治效果,甚至造成药害。(3)掌握施药时机 根据病虫害的发病规律,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施药,适时喷药,真正做到防重于治。防治鳞翅目害虫,应在虫卵孵化盛期用药;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其他害虫,应在害虫的发生初期用药;防治各种病害,应在发病之前或发生初期用药。注意:每种药剂都有一定的残效期,如果喷药间隔时间太长,势必给病虫提供可乘之机,对作物造成危害。(4)科学使用天达2116、有机硅 只要不是碱性农药,科学掺加天达2116和有机硅,不但能提高植物体自身的抗逆性和免疫力,促进扎根,增强光合作用,减少病害发生,增加产量,而且可提高农药的分散性、浸润性、渗透性、黏着性和药剂自身活性,可以显著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和喷洒次数,节约用药、增强药效,提高防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显著降低农药在番茄中的残留量。(5)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防止或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 在番茄病虫害防治中,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或同类型的农药,极易引起病虫的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要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选用几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有利于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既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又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番茄中农药的残留量。(6)提高喷药质量 多数病菌都来自土壤,且叶片反面的气孔数目明显多于正面,病菌很容易从叶片反面气孔中侵入,引起发病。因此,喷药时要做到喷布周密细致,使叶片正反两面、茎蔓、果实、地面,都要全面着药,特别是地面和叶片反面,更要着药均匀。(7)合理进行农药的混用 番茄生长中,几种病虫混合发生时,为节省劳力,可将几种农药混合使用。农药混用,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混合后不能产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对遇碱性物质有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二是混合后对番茄无不良影响,不增加毒性;三是混合后应有兼治和增效的作用;四是混合后不增加防治成本。(8)准确掌握农药使用浓度 按农药说明书推荐的使用剂量、浓度准确配药,不能为追求高防效随意加大用药量。配制时,应持专用量具准确量取所需农药。(9)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一是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是指蔬菜最后一次施药时间距收获期的天数。不同蔬菜种类和农药品种及使用季节,其安全间隔期不同。二是严格按规定施药。遵守农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限次等事项,不得盲目更改。三是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农药应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施药人员必须全身防护,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嘴、脸、眼睛,每天施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鞋帽和手套,然后立即用清洁水漱口,用肥皂水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并及时送医院治疗。(10)看天气施药 一般应在无风的晴天进行,气温对药效也有一定影响,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使用农药,避开每天的高温(高于28℃)时间喷洒,以免发生药害。预防病害用药应在雨前和连阴天气来临之前喷洒,设施栽培番茄应在灌水和变天之前用药。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