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喷洒农药的正确方法(喷施农药的正确操作效果翻倍)

要想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达到打一遍顶二遍的效果,一要掌握有害物的特性;二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施药方法的科学性;三要选择最佳防治时期,适时用药;四要掌握好用药量,防止药害和抗药力的提高;五要注意合理混用农药,提高药效;六要注意轮换用药,减少抗药性的发生。

喷洒农药的正确方法(喷施农药的正确操作效果翻倍)

对于农民来说,对付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主要是使用农药。可是,这作物上的病虫害,地里的杂草的就是打不净,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打药少,效果好的问题呢?

第一,选择合适的水配合配制农药

很多人都不在乎配药时的水,什么雨水,泥水,浑浊的水等都用,这是不行的。

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硬水含钙和镁较多,如某些地方的井水,泉水,海水等含有较多的钙镁等无机盐类,它们会跟农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钙镁等沉淀,降低药效,还有可能产生药害。

所以,配制农药时所用的水最好是软水,如一般的河水,湖水,江水等含钙镁等物质较少,不会破坏农药的性能和降低药效。

第二,剂型的选择

农药有很多剂型,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乳油等。

药物的悬浮性,稳定性,湿润性,展着性越好,其防治效果越好。

如粉剂容易漂移,污染大;可湿性粉剂悬浮性好,湿润性好,扩展度高,是常用剂型。乳油,浓乳剂,微乳剂分散度高,是喷雾常用的剂型。

胶悬剂比可湿性粉剂分散更高,其悬浮性明显高于可湿性粉剂,防效也比可湿性粉剂好。

水剂可直接兑水使用,但不耐储藏,移水解失效,湿润性差,残效期短。油剂挥发性低,黏度低,对人畜安全。烟雾剂主要用于密闭场所,如大棚,温室,仓库等处。

一般来说,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等,主要是喷和灌为主,颗粒剂乙撒施或深层施药为主,粉剂可喷可撒,触杀性药剂以喷雾为主等。因此我们要尽量选择这样的农药使用。

第三,喷雾的喷头选择

喷雾的雾滴越小越细,药液在植物表面越均匀。但是细小的雾滴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容易漂移,影响防治效果。

而物滴太大易于沉降,但分布不均匀,所以我们要选择雾滴大小适中的喷头。

第四,防治时机的把握

如害虫有卵期,蛹期,幼虫期,成虫期等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各阶段对农药的敏感度不同。

卵期和蛹期不活动,又有外壳保护,许多杀虫剂不起作用。而幼虫期它们活动比较旺盛,很容易接触药物而被杀灭。

其中幼龄幼虫对药物敏感,容易防治,老龄幼虫抗药性增强,就差一点,因此选择初孵期用药就会事半功倍,也就是打一遍顶二遍,甚至三遍四遍。

病害的侵入部位和扩展方式不同,防治方法也不一样。土传病害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才奏效,喷雾很难解决。

种子带菌传播的病害,常用种子处理的方法。如果植株上侵染的病害,大多采用喷雾,喷粉的方法防治。

同一种病菌,在其休眠孢子期抗药力强,孢子萌发时抗药力减弱,用药防治效果显著。

又如杂草,有单子叶有双子叶之分,单子叶叶片竖立,叶面积小,双子叶叶片平展,叶面积大等。而除草剂也就是利用了杂草的不同态来制作的,所以我们得要注意合理选择。

第五,其他措施

合理混用,根据害虫体表的结构选择杀虫剂,如侵蚀性,传透性,内吸性,触杀性等。

然后再就是根据气象条件的影响选药剂,大多数的农药适药温度为20-30℃,温度过低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过高则促使药剂分解,残效期短。

对挥发性强的农药则不宜在高温下使用,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夏季多雨的季节,要选择内吸性的,速效性的,加入适量的黏着剂和辅助增效剂等,可提高防效。

总之,要想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达到打一遍顶二遍的效果:

一要掌握有害物的特性

二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施药方法的科学性

三要选择最佳防治时期,适时用药,

四要掌握好用药量,防止药害和抗药力的提高;

五要注意合理混用农药,提高药效;

六要注意轮换用药,减少抗药性的发生。

农药常用施用方法有什么

 农药常见的使用方式如下:

(1)喷粉法。喷粉是利用机械所产生的风力将低浓度或用于细土稀释好的农药粉剂吹送到作物和防治对象表面上,它是农药使用中比较简单的方法。但要求喷撒均匀、周到,使农作物和病虫草的体表上覆盖一层极薄的粉药。用手指轻摸叶片能看到有点药粉沾在手指上为宜。

喷粉法的优点:①操作方便,工具比较简单;②工作效率高;③不需用水,可不受水源的限制,就可做到及时防治;④对作物一般不易产生药害。但也有一定的缺点:①药粉易被风吹失和易被雨水冲刷,因此,药粉附着在作物表体的量减少,缩短药剂的残效期,降低了防治效果。②单位耗药量要多些,在经济上不如喷雾来得节省。③污染环境和施药人员的本身。

(2)喷雾法。将乳油、乳粉、胶悬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制剂,对入一定量的水混和调制后,即能成均匀的乳状液、溶液和悬浮液等,利用喷雾器使药液形成微小的雾滴。其雾滴的大小,随喷雾水压的高低、喷头孔径的大小和形状、涡流室大小而定。通常水压愈大、喷头孔径愈小、涡流室愈小,则雾化出来的雾满直径愈小。雾滴覆盖密度愈大且由于乳油、乳粉、胶悬剂和可湿性剂等的展着性、粘着性比粉剂好,不易被雨水淋失,残效期长,与病虫接触的药量的机会增多其防效也会愈好。50年代前,主要采用大容量喷雾每亩每次喷药液量大于50升,但近10多年来喷雾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后,喷药液量便向低容量趋势发展,每亩每次喷施药液量只有0.1~2升。目前国外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多采用小客量喷雾方法,因其有许多优点:①用药液量少;②用工少;③机械动力消耗少;④工效高;⑤防治效果高;③经济效益高。

(3)毒饵法。毒饵主要是用于防治为害农作物的幼苗并在地面活动的地下害虫。如小地老虎以及家鼠、家蝇等卫生害虫。它是利用害虫、鼠类喜食的饵料和农药拌合而成,诱其取食,以达到毒杀目的。例如,每亩可用90%晶体敌百虫1两,溶于少量水中,拌入切碎的鲜草40干克,在傍晚成堆撒在棉苗或玉米苗根附近,其防效很显著。作毒饵的饵料,麦麸、米糠、玉米屑、豆饼、木屑、青草和树叶等都可以,不管用哪一种作饵料,都要磨细切碎,最好把这些饵料炒至能发出焦香昧,然后再拌和农药制成毒饵(鼠类和家蝇的饵料中最好还要加些香油或糖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诱杀害虫和鼠类、家蝇等。此外毒谷主要也是用来防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由于配制毒谷需要粮食等,现在已不大采用,其实毒谷也是毒饵的一种。近来有些新农药,可直接作拌种或在土壤中撒施毒土,都能有效地防治一些地下害虫。

(4)种子处理法。种子处理有拌种、侵债、浸种和闷种四种方法。①拌种法。多半是用粉剂和颗粒剂处理。拌种是用一种定量的药剂和定量的种子,同时装在拌种器内,搅动拌和,使每粒种子都能均匀地沾着一层药粉,在播种后药剂就能逐渐发挥防御病菌或害虫为害的效力,这种处理方法,对防治由种手表面带菌或预防地下害虫苗期害虫的效果很好,且用药量少。节省劳力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等。例如在1500~2000克水中加入50%辛硫磷或50%久效磷乳油100克拌麦种50千克可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药效期一般可维持30天以上。又如每亩用棉籽量,均匀拌入3%克百威颗粒剂,拌后即可播种,防治棉苗期蚜虫;效果很好,且药效期可维持60天以上。拌过的种子,一般需要闷上一两天后,使种子尽量多吸收一些药剂,这样会提高防病、杀虫的效果、②浸种法。把种子或种苗浸在一定浓度的药液里,经过一定的时间使种子或幼苗吸收了药剂,以防治被处理种子内外和种苗上的带菌或苗期虫害,例如,用40%多菌灵胶悬剂4千克对水500千克,配成0.4%的药液,浸棉籽200千克,约浸10~15小时,其间搅拌1~2次,捞出沥干现种或挤出晒干后备种,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十分显著。③浸渍法。把需要药剂处理的种子摊在地上,厚度大约16.6厘米(5寸),然后把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喷洒在种子上,并不断翻动,使种子全部润湿,盖上席子堆闷一天,使药液被种子吸收后,再行播种。这种方法虽很简单,同样可达到浸种的要求。④闷种法。杀虫剂杀菌剂混合闷种防病治虫,在1.5~2.5千克水中加入200克25%多菌灵,再加入0.2斤50%久效磷,搅匀后喷拌麦种50千克,拌后堆闷6小时播种,可达到既防病又杀虫的效果。

(5)土壤处理法。用药剂撒在土面或绿肥作物上,随后翻耕入土,或用药剂在植株根部开沟撒施或灌浇,以杀死或抑制土壤中的病虫害。例如用2.5%敌百虫粉剂2~2.5千克拌和细土25干克,撒在青绿肥上,随撒随耕翻,对防治小地老虎很有效,又如每亩用3%克百威颗粒剂1.5~2干克,在玉米、大豆和甘蔗的根际开沟撒施,能有效防治上述作物上的多种害虫。

(6)熏蒸法。利用药剂产生有毒的气体,在密闭的条件下,用来消灭仓贮粮棉中的麦蛾、豆象、谷盗、红铃虫等。例如,用溴甲烷熏蒸粮食、棉子、蚕豆等,冬季每1000立方米实仓用药量为30千克,熏蒸3天时间。夏季熏蒸用药量可少些,时间也可以短些。此外在大田也可以采用熏蒸法,如用敌敌畏制成毒杀棒施放在棉株枝杈上,可以熏杀棉铃期的一些害虫。

1、喷雾法

可供液态使用的农药制剂(超低容量喷雾剂除外)如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均需加水调制成乳液、溶液、悬浮液后才能供喷洒使用,这种施药方法称为喷雾法。

注意事项:一是喷雾器的选择,要性能良好,保证喷雾质量。二是植物表面有较厚蜡质层,不利于液体施展,可加渗透剂等助剂。三是注意使用水的水质,应选清水(井水或河水)。四是注意要避免环境污染。

2、喷粉法

利用喷粉机具或撒粉机具喷粉或撒粉,气流把农药粉剂吹散后沉积到作物上的施药方法。

注意事项:选择质量好的喷粉药械;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大风天不适合喷药,粉剂不能受潮等。

3、撒施法

抛施或撒施颗粒状农药的施药方法。主要用于土壤处理、水田施药或作物心叶施药。除颗粒剂外,其他农药需配成毒土或毒肥。

应注意混拌质量,农药和化肥混拌不可堆放过久。撒施时间要掌握好,水田施药要求稻田露水散净,以免毒土粘于稻叶造成药害。撒杀虫剂要求有露水。

4、泼浇法

将一定浓度的药液均匀泼浇到作物上,药液多沉落在作物下部,这是南方防治水稻害虫的一种施药方法。

应注意的是药剂的安全性和扩散性,药剂安全性不好时,不宜用泼浇法施药。水层深浅也是影响杀虫效果的重要因素。

5、灌根法

将一定浓度的药液灌入植物根区的一种施药方法。此法主要用于防治作物根部病虫害,如地下害虫、瓜类枯萎病等。影响因素主要药剂本身的内吸性。

6、拌种法

将药粉或药液与种子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的方法称为拌种法。拌种可以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和通过种子传播的病害。

注意事项:一是药剂与种子必须混拌均匀。二是药剂必须能较牢固地粘着在种子表面并能快速干燥,或很少脱落。

7、种苗浸渍法

是用一定浓度的药剂浸渍种子或苗木,是防治某些种传病害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常用的用药方法。

应当注意温度、药液浓度、处理时间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其次,刚萌动的种子或幼苗对药剂一般都很敏感,尤其是根部反应*为明显,处理时格外慎重,避免发生药害。

8、毒饵法

利用能引诱有害生物取食的饵料,加上一定比例的胃毒剂混配成有毒饵料或毒土诱杀有害生物的施药方法。在使用上经常更换饵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9、涂抹法

利用药剂内吸传导性,把高浓度药液通过一定装置涂抹到植物上的施药方法。注意选择药剂必须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其次涂抹部位要有利于植物吸收。

10、熏蒸法

利用董蒸剂在常温密闭或较密闭的场所产生毒气或气化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用在仓库、车厢、温室大棚等场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