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多雨季节水产养殖池塘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雨季来临,要每天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具体天气情况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多雨季节水产养殖池塘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据乾界生物经验提醒:加固堤防,防止暴雨成灾,水漫鱼池,低洼地带的鱼池,预备好水泵、防逃网等急救措施,减少逃鱼造成的损失。阴雨连绵,光合作用较弱,易于发生鱼类的缺氧浮头事故,应及时开启增氧机,池塘预备好增氧剂,以备浮头急救。连绵阴雨天气,易于滋生寄生虫,在阴雨天气前使用氧化型底改药物改良底质,改变寄生虫孳生环境,预防疾病发生。水质不好、来不及换水的池塘,雷雨天入夜前泼洒增氧片剂,有效预防泛塘事故发生。雷雨前提前开启增氧机,打破热成层,防止冷雨造成的池塘水体对流、沉渣泛起造成的转水泛塘事故。

二、雨天减少投喂量或停止投喂,降低因鱼类饱食耗氧增加导致的浮头事故,而且低溶氧状态下饲料的转化率较低。大雨、暴雨做好池塘巡护工作,防止堤坝垮塌逃鱼。

三、雨后往往会造成水质浑浊现象,应及时泼洒吸附改底药物,改良水质。由于暴雨造成的池塘水温、PH值变化较大,极易对鱼虾造成强烈应激,雨后应及时泼洒VC等抗应激药物,内服免疫多糖、VC等。

四、由于连续阴雨造成池塘溶氧不足,会造成池塘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积累,晴天后应及时泼洒氧化型底改或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五、连续阴雨天气易造成有害细菌的大量繁殖诱发疾病,雨后天晴应及时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及时补充益生菌维持池塘菌藻平衡。

六、雨季气候闷热潮湿,饲料易于发霉变质,应少进勤进,储放做好防潮通风措施,以防饲料霉变。

七、阴雨天气一般不要进行施肥、杀虫、消毒工作,微生态制剂调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尤其是好氧性的芽孢杆菌,阴雨天不要使用,以防发生缺氧事故。

芒种时节,水产养殖需要关注的疾病有哪些?

这个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

针对夏季高温,养殖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好水产养殖管理:控制池塘水体的深度,促使水体上下自行对流,避免底部出现缺氧区,当水质恶化时,可用冠菌龙生物反应器做池塘水质处理,水质净化稳定ph值和底质改良剂保底安进行全池泼洒,和使用亚硝速降,以降低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有进排水条件的池塘,可在中午增氧机开前或开后,向池中加入井水,同时在池塘另一边溢流排出上层高温水;把喂食时间改在上午11时前和下午4时以后,避开中午表层水温高的时间;选购优质品牌饲料,投喂的饲料量不宜过多,坚持八成饱原则;鱼病防治办法应以调控水质和改良底质为主,用药也要以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环保药为主。

针对海上养殖的,为确保重点养殖水域的环境安全,对重点海淡水养殖水域开展水环境监测预警工作,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叶绿素a、氨氮、亚硝酸氮、悬浮物、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总大肠菌群。通过监测,及时掌握重要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做好相应工作发布预警通报,建立相应应急的机制,对水产除氨氮、亚硝酸氮、悬浮物、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总大肠菌群等可使用冠菌龙生物反应器、溶藻优能菌、超能菌、亚硝速降、净水解毒王等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突发疾病引发的渔业经济损失。

一、鱼类疾病

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孤病毒引起,它是一种流行性广、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疾病,造成大批量草鱼鱼种或成鱼死亡。草鱼出现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处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或块状出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局部点状出血。

鲤疱疹病毒病:是鲤疱疹病毒II型感染引起的一种宿主特异性病毒病,主要危害鲫、金鱼及鲤鲫杂交变种,发病水温为22-28℃,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呈典型的暴发病特征。患病鱼体色发黑,体表以广泛性充血或出血为主要症状,尤其以鳃盖、下颌、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由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感染养殖鲫鱼而引起、以广泛性体表和内脏器官出血、充血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水温广泛,在15~30℃均可发病,25~28℃为疾病流行高峰

细菌性败血症: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危害鲫、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在9℃~36℃水温区间均流行,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一旦该病暴发流行,3~5天内可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