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种培养步骤
一、材料与方法
1. 培养容器的选择及前处理 选用容积为20~100升的透明塑料袋作为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在使用前用漂白粉溶液浸泡24小时后曝晒12小时备用;塑料袋可采用藻类培养专用塑料袋,也可采用虾苗或鱼苗运输用袋。
2.培养液的配制 培养液由基础培养基、葡萄糖、水组成。基础培养基可选用BG11培养基、f/2培养基或复合肥培养基,其中BG11和f/2为常用的藻类培养基,复合肥为俄罗斯阿康复合肥(N∶P∶K=16∶16∶16)。葡萄糖的添加量为每升培养液中用0.5~1克,这样可为小球藻提供异养生长的条件,使小球藻在自然条件下有无光照均能生长,同时也可弥补单纯使用无机营养盐培养小球藻导致的营养不均衡缺陷。
3. 培养种类及接种 培养种类为普通小球藻。接种进培养容器中的藻类为正处于指数生长期的小球藻,将处理后的培养容器装培养液至容积的50%,培养容器内装入培养液后于9:00-11:00进行小球藻接种。接种的小球藻藻液的温度与培养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一致,接种量为培养总量的10%左右,接种完成后培养容器密封于1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混合营养培养。密封时,藻类培养专用塑料袋用封口盖密封,虾苗、鱼苗尼龙袋用橡皮圈打结封口。光照采用自然光照,在气温较低时最好将培养容器放置在玻璃阳光房或塑料大棚内进行培养。
4.日常管理 接种完成后,将培养容器整齐摆放在有白色瓷砖的地面上,每天摇动培养容器至少4次,观察培养容器内藻类的生长情况,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藻液的光密度(OD)值。通常在接种的第2天开始,塑料袋内溶液色泽稍微变浓且有小气泡产生,表明小球藻生长正常;接种后两天若袋内颜色没有变化或无气泡产生,且颜色灰黄,表明接种失败,应及时放弃、清理。当培养容器内的藻液变得浓绿时即可接种到其他藻类培养容器内,接种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在留够足量藻种的情况下,可将培养的藻类用于轮虫、枝角类和鱼苗或虾苗的培育。使用过的培养容器及塑料袋在保证没有破损的前提下,经漂白粉溶液消毒后方可用于下一次的培养。
二、结果
1. 20 升的平面藻类培养袋培养 在容积为20升的平面藻类培养袋中使用BG11作为藻类基础培养基,添加葡萄糖量为1克/升,进行小球藻培养,接种量为10%,培养体积为10升,接种后的初始OD值为0.091,培养4天后藻类OD值为1.201,细胞密度为 1 835.24 万个/毫升,细胞干重为0.25毫克/毫升。使用f/2作为藻类基础培养基,添加葡萄糖1克/升,进行小球藻培养,接种量为10%,培养体积为 10 升,接种后的初始 OD 值为0.091,培养4 天 后 藻 类 OD值为0.974,细胞 干 重 为0.20 毫 克/毫升,细胞密度为 1 481.02 万个/毫升。使用复合肥培养基作为藻类基础培养基,复合肥添加量为1克/升,再添加葡萄糖1克/升,进行小球藻培养,接种量为10%,培养体积为10升,接种后的初始OD值为0.091,培养4天后藻类OD值为0.641,细胞密度为 963.32 万个/毫升,细胞干重为 0.14 毫克/毫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650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