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池孵化石斑鱼技术
目前石斑鱼苗孵化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三种:室内水泥池育苗、室外高位池育苗、室外土池育苗。
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室外高位池育苗,其效果也是最好的。室内水泥池育苗能完全人工控制水质和水温,鱼苗生长需要什么,可以在水里添加什么,使鱼苗不受水质和天气变化的影响,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问题在于,目前并未真正搞清楚石斑鱼苗生长到底需要什么,这使得这种投资较大的生产方式在现阶段并没有取得好的成果。而室外土池的水质又受底质的影响,人为控制困难,天气的影响又使水环境容易变化,这种方式也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室外高位池育苗介于上两种方法之间,是目前石斑鱼种苗生产的主流,市场上卖的苗大多是这种方式做出来的,包括标粗;选塘的标准应以苗种生活环境的适宜,人工饲喂、管理及捕捞方便等几方面来考虑。同时亦应根据培育不同种类加以选择。池塘不宜过大,一般以面积1~5亩、平均水深1.5m以上为宜。要求进排水方便,堤岸完整坚固,堤壁光洁,无洞穴,不漏水,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处倾斜,近排水处设一集苗池,可配套提水设备。池塘四周应无树荫遮蔽,使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有利于饵料生物及鱼苗的生长。
直接投放上浮卵或投放孵化后的仔鱼,密度为2-6万粒/立方米。投放前,先注入半池过滤海水,之后每天添水10%,至满池时再换水。
1.
水池的大小和形状。水池的大小无特别限制,一般在10-50立方米之间,水深1.2-1.5米。过大不便管理;过小则水质易变化,不利鱼苗生长。形状多为圆形和方形,但以圆形效果较好,故方形池一般将直角抹圆。
2.
受精卵、孵化仔鱼的投放。直接投放上浮卵或投放孵化后的仔鱼,密度为2-6万粒/立方米。投放前,先注入半池过滤海水,之后每天添水10%,至满池时再换水。
3.
饵料 整个育苗过程使用的饵料有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枝角类)、人工配合饲料。小球藻主要作为轮虫的饵料,同时又可改善培育池水质,从仔鱼开口至40天内添加,密度为每毫升育苗水体50-100万细胞。轮虫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在开口前一天添加,添加前需经约6小时的营养强化。当仔鱼培育至15天后,即可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前同样需经营养强化。为了不过分依赖生物饵料和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管理,在仔鱼孵化后10-15天使用微粒配合饲料,以便驯化其适应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66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