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甘蓝种植技术

1 选地与整地

甘蓝种植技术

甘蓝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是对微酸性土壤还是盐碱土壤均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但为提高甘蓝单位面积产量,在选择甘蓝生产基地的过程中,仍要以水源便利、土壤肥力较好、周边无污染源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主。同时,前茬栽培作物最好不是十字花科作物。完成选地工作后,就要开展最为关键的整地作业。种植地翻耕深度为15~20cm,配合翻耕作业,每667m2地施加有机肥6000kg,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增减。若土壤肥力较差,除需施加足够的有机肥外,还需配合施加生态型复合肥,一般每667m2地用量75kg左右,确保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翻耕后要保障土壤无较大土块,促使甘蓝根系健壮生长。

2 优选良种

优选良种对甘蓝后期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种植人员在实际选种环节,应综合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影响因素,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甘蓝品种。若当地气候环境适宜,可选择耐热型早熟甘蓝品种;若种植区海拔较高,可选择耐寒型早熟甘蓝品种。在南方一些地区,一年内可多次种植甘蓝,只需根据各阶段温度情况、水源条件,合理选择栽培品种即可。而北方地区适宜栽培的甘蓝品种主要包括紫甘1号、红亩等。

3 种子消毒

播种前,可采取温汤浸种法对种子进行消毒,种植人员需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的50℃温水,之后将优质甘蓝种子放入其中,并不停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静置5~6 h。另外,可选择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以此预防甘蓝霜霉病的发生。

4 播种育苗

①苗床育苗。在选择苗床的过程中,应以灌溉条件好、土壤肥力高的沙壤土为主。在播种甘蓝种子前,为使土壤墒情满足甘蓝种子生长需求,种植人员可每667m2地施入有机肥1500kg、过磷酸钙16kg。合理控制播种密度,以免带土移栽环节损伤甘蓝根系。

②营养盘、基质育苗。种植人员选好苗盘后,在其中添入甘蓝育苗专用的特制营养基质,并在营养基质内挖穴,穴深2cm左右,确保每穴内播种1粒甘蓝种子,之后将过筛后并剔除杂质的蛭石覆盖于苗盘上部,注意覆盖厚度不得大于3cm。

浇水是播种后比较关键的一步,第一次浇水应适当增加灌溉量,为甘蓝出苗奠定基础,之后将温室白天和夜间的温度分别维持在23、18℃,在此温度下通常播种7d后即可出苗,出苗后需将温室白天及夜间的温度分别维持在25、19℃。

5 甘蓝定植

一般8月是甘蓝定植的最佳时期,此时幼苗已长至9cm左右。种植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栽培方式。露地栽培相较于温室栽培成本更低,同时更便于管理,但露地栽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难以控制病虫害等问题。以下分别对温室栽培及露地栽培展开详细介绍。

①温室栽培。甘蓝幼苗株高大于7cm时,即可开展定植工作。合理控制定植时间,定植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甘蓝的生长发育,同时还会影响甘蓝产量。因此,种植人员应选择晴天早晨或夜间开展定植工作,以有效避免甘蓝苗受到阳光照射,促使甘蓝快速缓苗。实际定植时,农户需要根据甘蓝品种调整种植密度,如早熟甘蓝品种667m2定植密度为4000~6000株,中晚熟甘蓝品种667m2定植密度为2200~3000株。甘蓝缓苗后要合理通风,将温室白天及夜间温度分别维持在23、12℃,并将棚内湿度维持在45%。若室内温度高于标准水平,可在其两侧设置约30cm宽的通风口,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定植后前3d,每天浇一次水,第4天停止浇水,避免土壤过于潮湿。一般定植8d后需配合中耕作业浇第一次缓苗水,为甘蓝缓苗奠定基础。直至定植15d后,为促进甘蓝莲座期的生长发育,可配合浇水作业每667m2追加尿素13kg。待甘蓝包心时,每667m2需追加硫酸钾10kg、尿素17kg,后期视甘蓝生长情况合理确定追肥次数,尽可能保障甘蓝水分及养分供给充足,促使甘蓝健康生长。但也要注意甘蓝裂球现象的发生,通常收获前7d不予浇水。

②露地栽培。在甘蓝整个栽培环节,要将病虫害预防作为首要管理任务。种植人员需积极开展土壤消毒工作,每667m2地可施入石灰75kg,之后对土壤进行深耕,深度约为20cm,以确保土壤与石灰充分混合(混合均匀的土壤需晾晒24~48h)。露地栽培甘蓝,应施入充足有机肥用作基肥,一般每667m2基肥施用量为6000kg左右,施后再次深翻土壤,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率。对于露地种植,种植人员要以南北走向做畦,畦宽100cm,畦埂高和宽分别为20、10cm,同时确保畦面处于平整状态。露地种植时间应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并将甘蓝株距和行距维持在50cm左右,每667m2栽培密度为2700株左右。另外,种植人员可根据实际种植情况合理调整栽培密度,尽可能促进甘蓝高产、稳产。不仅如此,甘蓝在生长过程中,易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若土壤墒情较差,需通过浇水促进甘蓝缓苗。

6 甘蓝田间管理

①莲座期。甘蓝定植满25d后即可进入莲座期,此时要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3℃左右。由于甘蓝在湿润环境下生长较快,因此要将室内湿度维持在70%左右。一旦室内湿度偏离正常值,就可能为甘蓝病害发生提供机会,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早晨或中午对温室进行通风换气,使室内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以此来保障甘蓝产量。具体通风时间可根据甘蓝生长环境的温湿度而定。另外,甘蓝定植满20d后,要及时开展中耕除草作业,管理人员可通过浅耕方式翻耕地表,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并促进土层通风换气,以免出现脱氮等不良现象。经过中耕除草后,不难发现甘蓝根系会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而且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也随之增强。管理人员在中耕环节,要注意浅锄细锄,以保护甘蓝根系为主要目的。如条件允许,还可在中耕13d后进行第二次中耕作业,通过浅耕将杂草清理干净。由于甘蓝莲座期对水分需求不高,只需将田间土壤维持在一定湿润度即可。因此,要避免过量灌水,一般管理人员可每隔23d灌一次水,以免土壤湿度过大而增加甘蓝黑腐病的发生概率,直至甘蓝临近结球期,再适当增加灌水量。甘蓝莲座期要格外注重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将除草作业放在首位,尽可能保障甘蓝的良好生长。

②结球期。一般10月末是甘蓝开始结球的关键期,此时期称为结球期。此时甘蓝叶片快速生长,并逐渐开始抱团,这也就意味着甘蓝生长进入高峰期,生长态势较猛,约占甘蓝生长期总量的75%,因此结球期甘蓝无论是对肥料还是水分的需求,均远远大于其他时期。此时,管理人员要使室内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根据土壤具体情况,每隔13d左右浇水一次,并注意浇水要循序渐进,合理控制灌水量与浇水次数。不仅如此,为确保甘蓝叶片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发育,还要配合浇水工作合理施肥,通过施加氮、磷、钾等无机肥,尽可能提高甘蓝中蛋白质、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但要注意肥料施加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要高度重视氮、磷、钾肥料的配比,这是优化甘蓝品质的关键之举。每667m2有机复合肥的追加量为250kg左右,追肥前将其稀释,同浇水共同施入。甘蓝在结球过程中,需消耗较多的磷、钾元素,此时要在满足甘蓝对有机复合肥需求的基础上,对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每667m2用量250g左右,喷施时间多选择晴天16:00进行。最后,甘蓝结球期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白天及夜间温度要分别维持在24、13℃左右,后期气温下降,要通过铺盖草帘予以保温,并在每日09:00揭开草帘通风。若种植条件允许,还可在室内安装供暖设备。若甘蓝结球期田间湿度过高,则易出现甘蓝腐烂现象,因此,甘蓝种植区域内湿度应控制在35%左右,可通过减少浇水量降低田间湿度,如有必要,还可通风换气改善室内湿度环境。

7 病虫害防治

为防治甘蓝霜霉病,种植人员可选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着重喷洒甘蓝叶片中央部位,同时可交替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隔12d喷药1次,防治效果较显著。为防治甘蓝软腐病,种植人员应立即在病害株周围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同时需在病害区域喷洒50%代森锌水剂,连续喷药3次。为防治甘蓝蚜,可选用黄板诱杀技术或者在田间合理铺设银灰膜,诱杀、驱赶蚜虫。另外,需针对虫害区域喷施10%蚜虱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3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