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形容中式园林唯美诗句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形容中式园林唯美诗句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和庭院艺术——庭院诗词、庭院绘画、庭院小说、庭院戏曲等,共同构成了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生活美学

深深庭院,每每落笔于古人的诗词画境里,其中,又以宋词为最。那时的词人,无论皇帝、达官贵人、平民百姓,还是僧人、风尘女子,大多居住在某一处庭院里。因而,宋词中的庭院词占有较大篇幅。人们把自己的心性、人生悲欢都精妙地编织进一曲曲词里供人传唱、赏味。

凭藉美妙的人生情怀和审美意趣,这些词便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的璀璨篇章,一直影响着宋朝以后的中国文学乃至日常生活。

近千年以后,我们沿着宋词,再次发现中国庭院之美。或者说,在宋词里,我们会遇见我们真正向往的一种生活。

宋词里的庭院构成

建筑理论家拉普卜特认为:“人类住宅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领域的界定。”宋代的民居庭院就是由建筑、围墙和大门围合起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其中院落可能处于房前屋后,也可能处于住宅中心。

门是庭院的起点,犹如戏剧的序幕和文章的开头。作为入口,它是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分界线上的重要结点。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

——苏轼《浣溪沙》(节选)

姑娘们囿于社会礼俗,不能自由地出去观看,于是纷纷拥在篱笆门边,相互推攘中把裙子都踩破了。由此可见,门在人的心理上具有重要的暗示意义,它是内与外、私与公、行为的可与否之间的一个界定。

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

——周紫芝《生查子》

“金铺”原指门上的铜铺首,这里指代门。这种装有铜铺首的大门,是十分考究的住宅之门。从词中可以看出,关掩上门的院落,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十分安全自在的心理环境。

围墙

围墙可以由各种材料构成,其最原始的功能是起边界、屏障作用,但居住者随后往往将其功能扩展到了环境美化方面。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秦观《行香子》

这里虽未明确出现有关围墙的材料,但由词意仍可判断其“围墙”即是通透的篱笆墙。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

——周密《疏影·梅影》

白色的院墙如同白色的宣纸,院中的其他事物映衬在上面,能产生造景的效果。不少人家在院中靠墙栽竹种花,其效果宛如国画小品。

不论庭院大小,必有道路,其可称为庭院之脉络。不同的庭院道路布置往往不同,或多或少,或曲或直,或整饬或自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院中道路往往成为居住者散步徘徊、体察自然和思索沉吟的绝佳之地。

“井”在宋词中被反复提到,可见当时庭院里普遍有井。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

——邓剡《浪淘沙》

宋词中提到井时有时以“金井”一词出现,且当时人们喜在井边种植梧桐,因此“井”与“梧桐”又总是两两出现。

秋千

“秋千”一词在宋词中反复出现,说明它在宋代应当是民居庭院中的普遍设施。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东坡 《蝶恋花·春景》

秋千主要是女性娱乐玩耍用的设施,这两首词描绘的就是少女在院中荡秋千的情景,十分细腻传神。

宋词庭院里的小景致

宋词里的庭院,花草树木繁茂,这些迷人的景物,又使庭院吸引来各种鸟雀、小动物和昆虫,四季更迭,形成了一个自然而宜人的小生境。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称其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是庭院小生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姜夔《暗香》

两竿翠竹拂云长,几叶幽兰带露香。好手移来窗户里,不须千里望沅湘。

——刘跃《题沅湘兰竹图》

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人家帘幕重阳近。

——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鼓子词》

梧桐

最是梧桐总关情。梧桐是有灵性的草木,在宋词中,梧桐总沾有些许惆怅、伤悲的意味。梧桐树下梧桐雨,这庭院里丝丝缕缕的愁绪飘散开来。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芭蕉

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鸟雀昆虫

春秋冬夏,四季更迭,庭院里总有悉数不同的小动物们在逡巡来往。各种声音交织如斯,好不热闹。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

——赵令畤《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

宋词庭院里的浮生岁月

庭院除了作为生活场景的延伸,也是一种心灵空间的扩展。在宋代词人的眼中,家国情怀、深闺离绪、季节变迁、动人爱情……仿佛人一生的悲欢离合,都发生在这一方院子里。

春花秋月

作为唐宋之间五代南唐的后主,李煜的生命结束在宋朝的首都,他以诗词展现了他那独特的命运和审美深度。千年以后,他诸多庭院里的诗词,成为人们感知宋朝庭院意境之美的不可绕过的文本。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离愁别绪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类的感情与生俱来,是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人们也总是在一个个庭院里默默地品尝着这离愁别绪。

芳莲坠纷,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竹帘,玲珑闲看月。

——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伤春悲秋

习习晚风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经冬的寒梅已由盛开到飘零之时。春愁本就撩人,何况又见花落!清丽风格,格高韵胜,词的意境霎时就弥漫在庭院中。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李清照《浣溪沙》

爱国情怀

江南早春,风光绮丽,千里莺啼,红绿相映。而庭院里却一片寂静,空自怀远,心间相思深情,无人倾诉。复国壮志无从施展,这小小的院子里,凝聚着稼轩深沉深厚的家国情怀。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郁孤台下,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李清照髻子伤春,玉鸭熏炉,朱樱斗帐,叹季节变迁,大至国家之庭,小到平民之院,都蕴藏着人们无限的情思。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