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为什么“种红薯时,翻一次藤以后会不长果实了”?原因是什么?

秋种红薯因天气旱灾,红薯苗一般长的不足繁茂,植物短叶子少,植物光合作用就弱累积营养元素少,这时翻藤拉断节根须吸湿吸肥工作能力更弱,因此得不偿失,苗长不太好当然薯小而少。一般春播红薯因降水足,藤条长的快这时候假如疯长会耗费许多营养元素,地底薯就长的小,这时候就翻藤断根须操纵地面上一部分生长发育,推动地底块茎的成长,看涨势可数次翻藤。红著增产种植一挑选砂土为好,起畦留意施钾肥,也可以用矮壮素控苗。

为什么“种红薯时,翻一次藤以后会不长果实了”?原因是什么?

和种红薯,每每多雨季节降雨量充足,导致红薯蔓子疯长,直接关系薯块膨大,危害生产量。因而,会对薯秧开展操纵,避免其疯长,最科学的方法是拽蔓,而非翻蔓,拽蔓,便是把薯藤提到,使薯藤生出来的须根与路面防护,尽可能保持原状。那样即能限定薯蔓疯长,也可以提升茎块膨大的营养物质。翻蔓,对薯蔓疯长有一定的功能,但薯蔓还需要自身渐渐地翻过去,损害营养物质太大,不益于茎快膨大。

这一结果不准确,翻藤以后不会不长果,反而是实际操作不太好会限产,翻藤后假如叶子正脸依然朝上,就不容易限产,由于正脸朝太阳光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生产制造营养成分,能用提藤的方式,断掉蔓上不定根,既降低了营养物质耗费,又不可能把叶子部位弄乱,做到提高产量的目地。

种地瓜务必隔一段时间翻藤,因为不翻藤 那样地瓜藤碰到雨天就会生须根,这种须根长到土中便会渐渐地生长发育,最后会生成小地瓜,如果一直不翻藤,一颗地瓜的全部藤都是会那样成长为小地瓜,那么就势必会分散化营养成分危害地瓜主茎地瓜的生长发育,比较严重减少地瓜生产量。人为破坏秧滕不定根和不定根形成标准。目的是根据翻滕操纵薯滕旺长,让叶子生产制造的养份流回至根处,加速薯块膨大,提升生产量。以前没有控旺药物,只有用这种方法了。如今不需要了。能够在薯滕需要翻的的时候,1亩用30克缩节胺纯粉(成分在95%之上)喷雾器控旺。缩节胺虽是纯粉,药力仅有20天,不容易对下茬一切农作物导致一切伤害,请安心使用。这也是现阶段对于红薯控旺最有效的控旺药。

蕃薯藤科学种植技术

1、起垄施肥:红薯在沙壤土、肥水充足的地块长势较好。在整地之后,采用起垄种植的方法,有利于薯块的生长,排涝方便。红薯生长过程中需要氮磷钾元素,前期需要氮多,中后期需要的钾多,在施底肥时,每亩可用农家肥5000斤,再加上一袋复合肥。

2、栽插:春红薯种植一般在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栽插,有平栽、斜栽等方法。平栽适用于土壤条件好,水肥充足的地块,将红薯苗平放在垄内,上部的苗露在外面。平栽法种植,红薯结薯多,而且大小均匀。斜栽适用于干旱,水肥中等的地块,将秧苗斜栽到垄中。

3、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在栽苗之前,进行蘸根处理,常用的杀虫成分有,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吡虫啉,选择其中一种配制成蘸根液。在栽苗时,将秧苗根部插到蘸根液中,浸泡两三分钟。

4、水肥管理:苗期,红薯栽种10~15天,这个时期杂草基本长齐了,缓苗之后要进行除草。同时,要观察田间有没有缺苗断垄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补苗。将原来的死苗挖出,再补栽一棵。红薯苗期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在追肥时,每亩用3~5斤尿素,随水冲施。伸蔓期:在红薯藤蔓向下伸长时,这个时期马上就要封垄进入结薯期了,在施肥时要防止氮肥过多,造成植株旺长,薯块少。一般每亩追施尿素两三斤,再加上硫酸钾10~15斤。薯块生长期:红薯在薯块生长期,需要的钾元素较多,在追肥时,以钾肥为主,每亩可以用硫酸钾20~30斤。通过这一遍追肥,促进薯块膨大,提高产量和品质。

5、控旺:很多红薯地块,因为水肥过量导致茎叶生长旺盛,不结薯或者薯块小。在生长期间,要进行控旺,方法有很多,比如提蔓、翻蔓、摘心以及化学控旺。一般来说,化学控旺比较节省人工。红薯喷施控旺剂时,要分次施用,每次喷施时不能过量。常用的控旺剂有烯效唑、矮壮素、多效唑等等,按照指导的用量使用。第一次控旺在伸蔓期,相隔30天,等封垄再喷施第二遍控旺剂。控旺之后,能抑制茎叶旺长,将养分集中到薯块生长中。喷施控旺剂时,可以和磷酸二氢钾以及杀虫剂混用。

番薯又叫红薯,其种植技术如下:

一、选用良种

红薯除部分食用外,大部分用作饲料加工和加工淀粉。因此,宜选择高淀粉型红薯良种豫薯868、YS86、湘幅1号、SL—19、湘薯17号等品种,这些品种出粉率高,产量稳定,抗性强,种植效益比普通品种高。

二、培育壮苗

育苗要求苗全、苗齐、苗匀、苗壮。育苗方法主要有温床育苗、薄膜育苗和露地育苗三种,高产栽培一般选用温床育苗。

(一)温床育苗

1、苗床选择

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避风向阳、3—5年未种过红薯的疏松土壤作苗床,育苗前耕翻、耙平、整细。

2、苗床制作

苗床一般做成宽1.3m左右,便于盖膜,长度视地形和需要而定(一般每亩大田需苗床10m2左右),深度40—50cm(以厩肥、农作物、秸秆为酿热材料),床底挖成龟背形。

3、填放酿热物

床坑挖好后,将新鲜猪牛粪、作物秸秆等酿热物分层垫放,厚度50cm左右,如秸秆比例过大,可泼一些新鲜人粪尿,促发酵。然后在酿热物上铺5—8cm厚的肥土。如不挖坑,在平地做堆床的,四周要用稀泥封闭,防止散热。

4、适时排种

温床育苗可选择栽插前1个半月左右排种,露地育苗要求土温在14℃以上才能排种,根据以往经验,我市温床育苗一般3月上旬进行,露地育苗推迟10—15天。要选择中等大小(150—220克),皮色鲜明无病斑的健壮薯块,亩(大田)用种量75—90公斤,排种密度13cm×16cm,每平方米排种量22.5—25公斤。排种前先消毒,将种薯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或25%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浸10分钟即可。排种时薯块头部朝上,底部朝下,大薯排深小薯排浅。排种后复土,复土不宜过厚,只要种薯不外露,就可盖土后用地膜低拱覆盖保温。

5、苗床管理

(一)要坚持前期高温催芽,中期适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的温度控制原则,主要通过低拱膜的盖、揭管理来调温控温。齐苗前以催为主。床温保持在30—35℃,温度超过30℃要及时揭膜降温,薯苗长至6—7叶时,转入炼苗为主,在气温不低于20℃时,揭膜炼苗,经3—5天炼苗后即可剪苗栽插。二是加强肥水管理,苗床不宜过干或过湿,床土发白要少量浇水,保持床土湿润,每次采苗后追施一次腐熟稀薄粪尿水,提高薯苗产量。同时注意搞好中耕除草等工作。

(二)薄膜覆盖育苗。苗床不堆放酿热物,只覆盖塑料薄膜,这种苗床省工省料,但受天气影响较大,床温难以控制,排种时间比温床育苗推迟7天左右。

(三)露地育苗。露地育苗不放酿热物也不盖膜,方法简单,省工省料,但用种量大,出苗少而缓慢,且排种时间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才能排种,我市一般在3月下旬进行。

三、大田栽培

(一)深耕与垄作

1、深耕

红薯是块根作物,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肥沃适度。深耕能加厚活土层,改善通气性,加强蓄水能力,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因此,不管是平作或是垄作,深耕都是提高红薯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2、垄作

与平作比较,垄作优点:①便于排灌,有利抗旱防渍。②加深土层,扩大根系活动范围。③增大土壤与外界的接触面而使受光面积增大,土壤昼夜温差扩大。据涟源市斗笠山镇塘溪村1999年试验结果,红薯高垄双行栽培比普通栽培法亩增鲜薯540公斤,增产24%,起垄方式与规格:按1m分厢起垄(包沟)垄高30—40cm,垄面成小拱形,每垄交叉插双行(行距40—50cm),株距26—33cm,每亩4000—5000株,起垄时注意按水平方向进行,以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肥

红薯为喜钾作物,对氮、磷、钾的要求为2:1:3,宜采用底肥为主,重施钾肥的原则科学施肥。根据红薯需肥规律和生产试验,亩产鲜薯3000公斤左右的高产丘块,要求亩施腐熟的厩肥3000—4000公斤,N、P、K含量30%的红薯专用配方肥35—40公斤作底肥,底肥在起垄时施入,如平作,在翻耕时施入,追肥分两次施用,移栽成活后新蔓长5—10cm时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5—7公斤,对水淋蔸,移栽后50—60天,亩用10千克30%红薯专用肥加硫酸钾5kg结合中耕条施追入。

(三)合理密植

红薯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栽插方式确定,短蔓直插密度一般亩插6000株左右,长蔓斜插宜稀,一般插2500—3500株。

(四)栽插

1、栽插时间:适时早插有利增产。应掌握气温稳定通过18℃为栽插的上限。一般4月下旬即可栽插,确保红薯高产,争取在5月下旬插完。

2、剪苗:剪苗时间要看栽插时间配合进行,一般苗高20—25cm剪苗。剪苗时要在离地2个节上平剪,随剪随插。

3、栽插方法。

主要有两种

①直插

在下透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薯苗较短,仅4—5个节,薯苗垂直入土2—3个节,外露1—2个节。优点是插苗较深,能吸收下层水分和养分,能抗旱耐瘠,成活率高,栽插省工,缺点是下部节入土太深,通风不良结薯少,入土节不多,单株结薯数较少。

②斜插法

高产栽培红薯一般采用斜插法。要求薯苗长有5—7个节,入土2—3个节,露出2—4个节,优点是单株结薯数增加,近土表易结大薯,缺点是抗旱能力比直插稍差。

(五)田间管理

1、查苗补蔸,确保全苗

红薯插后常因干旱、病虫为害或栽插不当等原因造成死苗缺蔸现象。因此,在插后3—7天要及时查苗补蔸,对补栽的薯苗要实行重点管理,赶上前苗。

2、中耕除草

在薯蔓满田前,土壤裸露,易板结也易滋生杂草,中耕是这一阶段特别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进行2—3次。薯苗活蔸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隔10—15天再中耕一次,在薯蔓满田前完成第三次中耕。田间杂草较多的,可用盖草能70—100ml对水50公斤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3、茎蔓管理

不翻蔓、不提蔓。我省各地都有翻蔓的传统习惯。理由是拉断不定根,避免长成小薯,同时便于除草。事实证明翻蔓扰乱了茎叶自然生长状态,造成人为机械损伤和重叠,降低光合效能,同时拉断了不定根,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同样制约生长,造成减产。因此,在茎蔓管理上要积极改变传统习惯,做到不翻蔓、不提蔓。

4、综合防治病虫害

红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和薯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注意合理轮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用敌克松1000倍液淋蔸。虫害主要有蛴螬、卷叶虫、斜纹夜蛾等,注意消除田间杂草,田间虫害严重时可用2.5%敌杀死500倍液进行防治。

5、防旱、抗旱

在适时早插的基础上,要早追苗肥,促薯蔓早满田,提高抗旱能力;其次是在薯蔓满田之前搞好中耕,防土壤板结;第三是不翻蔓、不提蔓;第四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严重时可在早晨或傍晚灌跑马水。

(六)及时收获

红薯的收获物块根是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志,红薯的收获期主要由气温决定。一般在当地平均气温下降到15℃左右开始收获。我市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前收获为宜。收获过早,缩短了块根膨大时间,产量和出粉率低,同时较高温度下收获的薯块容易引起“烧窖”,不能安全贮藏。收获过迟,低温影响降低薯块淀粉含量,糖分含量增加,出粉率降低,耐贮性降低。

中国有机农业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2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