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结球甘蓝的抗病种质资源有哪些?

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黑腐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和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是危害秋甘蓝的主要病害。从1983年起,国内科研和教学单位在广泛收集、引进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础上,采用苗期人工接种多抗性鉴定和田间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和筛选抗源材料,筛选出22个抗多种病害的抗病种质资源材料。其中“六五”至“七五”期间育成20-2-5-2、8726、8901等抗TuMV兼抗黑腐病抗源7个,“八五”期间育成抗TuMV、兼抗CMV和黑腐病的抗源8020-1、陕8501、东农103-1、黑3-3-1-1、K9221等9个,育成一个抗根肿病抗源84067-4-1-31。“九五”期间育成抗TuMV、兼抗CMV和黑腐或根肿病三种病害的抗源6个(表10-2),其中部分抗源材料已用于配制并育成优良的抗病新品种,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刘玉梅,2005)。

结球甘蓝的抗病种质资源有哪些?

表10-2 甘蓝抗病材料人工接种病(毒)源鉴定结果

注:HR:高抗;R:抗病;MR:中抗(耐病);S:感病;HS:高感。中蔬———指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农———指西南农业大学。

“六五”至“十五”期间育成了一批可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黑腐病和根肿病等1~3种病害的夏秋甘蓝一代杂种,在中国夏秋甘蓝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提高了结球甘蓝的抗病育种水平,而且也大大丰富了中国结球甘蓝的抗病品种。

1.秦菜3号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六五”期间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病秋甘蓝一代杂种。198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28cm,开展度60cm左右,外叶9~10片,叶色灰绿。叶球扁圆形,纵径19cm,横径27cm,单球重2~2.5kg。产量60000~75000kg/km2。

2.西园2号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六五”期间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病秋甘蓝一代杂种。198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59cm,开展度59cm。叶球扁圆形,纵径13cm,横径22cm,外叶15~18片,叶色深绿,单球重1.5~2.0kg,产量45000kg/km2左右。

3.中甘9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七五”期间育成的抗TuMV病毒病和黑腐病秋甘蓝一代杂种,1995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28~32cm,开展度60~70cm,外叶15~17片,深绿色,叶面蜡粉中等。叶球纵径15cm,横径宽24cm,中心柱长6.5~7.3cm,单球重3kg。叶质脆嫩,品质优良,较耐贮藏。产量82500~90000kg/km2。

4.西园3号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七五”期间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兼抗黑腐病秋甘蓝一代杂种。198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植株开展度63~65cm,外叶约10片,叶色灰绿。叶球扁圆形,纵径10~13cm,横径21~24cm,中心柱长6.0~6.5cm,单球重3kg,叶球紧实度0.52。

5.西园4号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七五”期间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兼抗黑腐病秋甘蓝一代杂种。199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植株开展度69cm左右,外叶12~14片,叶色浅灰绿,蜡粉较多。叶球扁圆形,纵径10~13cm,横径21~24cm,中心柱长6cm左右,单球重1.7~2kg,叶球紧实度0.52~0.55。

6.秦菜13号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七五”期间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病兼抗黑腐病秋甘蓝一代杂种。植株开展度64cm左右,外叶13~15片,叶色灰蓝。叶球扁圆形,单球重2.3kg。产量60000~75000kg/km2。

7.西园6号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八五”期间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病、兼抗黑腐病、耐根肿病秋甘蓝一代杂种。199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植株开展度62~65cm,外叶12片。叶球扁圆形,纵径13cm,横径24cm,中心柱长约6.0cm,单球重1.6kg,叶球紧实度0.5以上,产量60000kg/km2左右。

8.东农609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兼抗CMV和黑腐病的秋甘蓝一代杂种。199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30cm,开展度68.70cm,外叶8~10片。叶球扁圆形,鲜绿色,纵径15~17cm,单球重2.7kg,中心柱长5.8cm。叶球紧实度0.65,产量105000kg/km2左右。

9.秋抗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黑腐病秋甘蓝一代杂种。1991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植株开展度65~70cm,外叶12~14片,叶色深灰色,蜡粉中等。叶球扁圆形,紧实,单球重约3kg。耐寒,晚熟。产量约75000kg/km2。

10.西园8号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抗TuMV、黑腐病,耐根肿病的秋甘蓝一代杂种。2000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植株开展度约50cm,外叶12~14片。叶球扁圆形,纵径10~11.5cm,横径17.3~19.8cm,中心柱长6.6~7.6cm,叶球紧实度0.5以上,帮叶比31.5%。从定植到收获约75~80d,产量37500kg/km2左右。

11.中甘18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抗病毒病和黑腐病,可春秋兼用的早熟甘蓝一代杂种。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植株开展度43~44cm,叶片深绿色,蜡粉中等。叶球圆球形,极紧实,不易裂球,耐贮运。叶质脆嫩,中心柱长6.0cm左右,单球重1kg左右。产量51000kg/km2左右。

12.中甘19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兼抗CMV、黑腐病的中熟秋甘蓝一代杂种。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植株开展度68cm,外叶15~18片,叶色深绿,蜡粉多。叶球扁圆形,紧实,单球重3kg左右。抗逆性好,适应性广。产量97500kg/km2左右。

13.中甘20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抗病毒病兼抗黑腐病的中熟秋甘蓝一代杂种。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植株开展度60cm,外叶深绿,蜡粉多。叶球扁圆形,紧实,单球重2.5~3kg。抗逆性好,适应性广。产量90000kg/km2左右。

14.秦甘70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抗病毒、霜霉病和黑腐病秋甘蓝一代杂种。200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植株开展度61cm,外叶10~11片,叶色灰绿,蜡粉较多。叶球扁圆形,紧实,单球重约1.85kg。产量60000~67500kg/km2。

15.惠丰3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抗病毒和黑腐病秋甘蓝一代杂种。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植株开展度50~60cm,外叶11~14片,叶色深绿,蜡粉中等。叶球扁圆形,紧实,单球重2.3~2.8kg。产量约105000kg/km2。

想要甘蓝更耐贮藏,用什么农药效果好呢?

结球甘蓝全生育期施肥分苗床施肥、基肥和追肥等。苗床施肥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一般在播种前每公顷施入腐熟有机肥7.5万kg,或在调制营养土时加入,例如,50%~70%的园土,掺入20%~30%的堆肥、5%~10%的草木灰和畜禽粪肥。在定植起苗之前,每公顷追施一次腐熟人粪尿7500~15000kg或45%复混肥75kg,能提高幼苗抗性和促进幼苗生长。

基肥是结球甘蓝的基础,一般每公顷用腐熟的有机肥7.5万kg,再加氮磷钾45%复混肥450kg。整地时施入60%,定植时再施入40%。对缺硼、缺镁的土壤(酸性,砂性强的土壤)应配施硼肥和镁肥,一般施硼砂15~30kg,硫酸镁150~225kg,要与其他基肥充分拌匀后施入。

追肥因春甘蓝和秋甘蓝等栽培季节不同而异。春甘蓝在植株缓苗后进人莲座期时,根系吸收能力逐渐加强。蹲苗结束时应追肥,每公顷施氮素45~60kg(相当于尿素97.5~130.5kg)。进入结球期,早熟品种追肥1~2次,中、晚熟品种因结球期长可追肥2~3次。追肥可用复混肥,总用量为氮磷钾45%复混肥600~750kg,其中结球初期是追肥重点。秋甘蓝生长前期温度高,而后期气候凉爽,追肥重点应前移,一般在新根发生和莲座叶形成时分别追氮肥一次,每公顷用氮素30~45kg(即硫铵150~225kg)。

在莲座叶生长旺期可重施一次追肥,每公顷用45%复混肥300~450kg。在结球初中期,再补施1~2次肥料,每次用尿素150~225kg配施硫酸钾150kg。对容易产生缺硼、缺钙的甘蓝,结球初期可用0.2%硼砂和0.3%硝酸钙喷施,钙肥宜隔5~6d连喷2次。硼、钙肥对提高产量及商品性能有良好的作用。甘蓝追肥,不少地方采用少量多次的施用方法,即每次每公顷施用氮素37.5kg左右(约相当于施尿素82.5kg)。这种追肥技术在砂性较强的地区使用可获得良好效果。

家里会买一些甘蓝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想要新鲜的,所以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甘蓝的保鲜技术和储藏技术。在此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甘蓝,又称白菜和甘蓝,属于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作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菜农需要了解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话题,如何保持甘蓝新鲜。

1.保存环境。

甘蓝根据叶球的形状,可分为平头、尖头和圆头。圆头目前很少栽培,一般平头型甘蓝多用于贮藏。甘蓝有明显的休眠期,这是贮存耐受的先天条件。低温贮藏可显著延长休眠期。甘蓝易失水,贮存期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在90%至95%之间,不宜过低;环境温度超过-1~1℃。

2.收割和预处理。

(1)采收甘蓝抗寒性强,冬季采收时间可从12月至次年1月,夏季可从5月至6月。当天气晴朗、土壤干燥、露水干燥时,就进行收割。甘蓝贮藏时,应选择实心、大头、无病的叶球。留8-10厘米长的根和2-3层外叶,保护里面的鲜叶。甘蓝用于长期储存时,必须手动收割,并应非常小心地避免叶球的机械损伤。

(2)贮藏前预处理甘蓝 3-4天。处理后甘蓝的外叶变软,韧性增加。然后,进一步去除病叶和伤叶鳞茎,然后用0.2%《浴血狂沙》溶液或其与0.3%过氧乙酸的混合溶液胶合根,然后干燥,然后包装在盒子中并储存在架子上。此外,包装容器、仓库和场所应使用甲醛和过氧乙酸熏蒸或用0.5%漂白粉溶液清洗和喷洒,以加强防病和防腐。甘蓝,出口或运输到夏季高温的地方,应在冷库中预冷,然后修复蔬菜包装。

3.存储方法:

(1)常温储存。

①坑储是我国北方储存甘蓝的主要形式,因为坑是我国北方特有的。堆码储存、货架储存和篮筐储存可在地窖中进行。

②假植贮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贮藏方式甘蓝。因为甘蓝抗寒性强,所以在生长过程中能耐受-5°C以下的短期低温和-3 -4C的长期低温。人工种植的贮藏方法:一种是甘蓝成熟后不采收,只疏松其根系破坏大部分须根,使甘蓝处于弱生长状态,可延迟甘蓝上市30天;另一种方法是甘蓝成熟后用根收割,将每棵树放在一个浅沟里,根朝下,在周围种植细沙,并用草垫覆盖。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适当覆盖土壤,以防冻害。这种方法可以长期保存,效果很好。通风蓄水甘蓝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常用的方法。预处理后的甘蓝被送到通风仓库。利用通风,尽量控制温度0~1℃,相对湿度90%~95%。

(2)低温储存应充分预冷以减少水蒸气凝结,然后装在篮子或盒子里,堆放在仓库内,堆放时注意留有空隙,便于通风散热。仓库冷藏温度控制在0℃,相对湿度为90%。用打孔聚乙烯膜(每剩下0.09 m2的膜上有一个直径6.35 mm的小孔)装在盒子或篮子里,然后冷藏甘蓝效果极佳。

(3)气调贮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主要是用塑料薄膜扣账,然后进行气调储藏。甘蓝气调的主要条件如下,大家可以采用:温度0~2℃,氧气3%,二氧化碳5%~6%。

(4)采收与处理,甘蓝采收应在天气晴朗、土地干燥、叶球不结霜时进行。所选叶球根坚实,略大(2.5公斤/树),无虫害、病叶、烂根。每个叶球必须有35厘米的根长和12层外叶,以保护叶球免受碰撞损伤和细菌入侵。甘蓝的贮藏损失与其品种和收获时间有关。比如中晚熟品种青丰,晚熟较好,可以提高商品率。晚熟的贮藏损失比早熟低10%,而京丰品种在中期采收时贮藏损失较低。采收后,甘蓝会分2~3层堆放在通风阴凉的房子里,提前存放2~3天,使其外叶中的水分部分蒸发,变得略软,从而达到预冷愈合的目的。预贮藏后,去除根部的病叶、黄叶和烂叶鳞茎,然后进行药物处理。为了防止软腐病,在茎基的刀刃上应涂上石灰膏;为了防止脱叶,在室内预贮时,可将茎基浸入100公斤含2,4-D36 g溶液的水中(注意农用除草剂2,4-D的不可得性)。如果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措施,应先蘸2,4-D,待含水量千后再施石灰膏。

室内存放:选择凉爽、通风、宽敞的房屋或仓库存放。架子是成排的,木头或铁,每个架子之间的距离是75-100厘米,板放在架子上,板之间留有58厘米的间隙。根据叶球的大小,放置多个叶球。每层堆叠36层叶球。叶球上下颠倒,倾斜排列。叶球顶层与上层搁板之间应有15-20厘米的空间,便于通风和存放。可以把甘蓝叶球直接堆在地板上,或者用砖垫地板,底部通风。堆码方式有两种:锥形堆码,底部环形排列14-16个蔬菜,留下一个直径50左右的空心。中间cm,和甘蓝堆砌,根部向内,头部向外逐渐减少并向上,堆砌高度为7-10层,顶部有散热孔;长时间堆积,根向内,头向外堆积成两排,留下大约23根。在储存期间,必须加强管理。贮藏初期气温较高,甘蓝呼吸强度也较高,容易积热。

这期间主要是倒菜,加强通风。晚上气温下降时,打开门窗通风,引入冷空气,降低室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装冷风风机吹入冷风,使温度保持在0~1℃左右,对保鲜效果明显,即使在夏季也可保存2个月左右。冬季气温过低时,应适当增加赖堆上的覆盖物。白天气温稍高时应进行通风。通风时间不宜过长,无需倒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3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