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薯蓣栽培很广泛,薯蓣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主要种植的山药种类有细毛长山药、二毛山药和日本“金刚级芋”山药等种类。日本山药是一种适应能力强、质量好、抗病力强、生产量高、有发展前景的种类。便是采用的日本“金刚级芋”山药种类。

薯蓣栽培很广泛,薯蓣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选地开沟整畦

山药的种植应尽量减少重茬,一般隔三年轮作一次,并忌种花生、红芋茬。要挑选土壤层浓厚松散富饶的地块为好,规定左右土层一致,如下一层有粘重土壤层和白沙岗土壤层,打沟时应完全粉碎,最少1~1.两米土壤层内不可以有黏土、土小石子等隔层。不然会危害块茎的外形,对质量也是有危害。土壤层以中性化为宜,旋耕一般都选用机械设备旋耕。

山药种植以南北方方位为宜,可采用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依据某些地块需物品种植时你可以采用行间距扩宽),双行种植时,大行间距1.7~1.8米,小行间距(沟内两趟山药的行间距)40厘米,株间距在20~25厘米,沟深85~100厘米,沟宽70公分。翻耕整畦时要平整,防止浇灌时浇不匀称。还需要搞好排水管道设计方案,保证田里畦内无存水。单行种植时行间距80~10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90~100厘米,株间距20~25厘米。

适期播种

一般土层5cm土壤温度平稳超出9~10℃。栽种前把山药苗晾干一下,那样能够 活性种薯,又能具有除菌、发芽率高的功效。若用山药茎块断开做种薯,可在创口处立即用生石灰粉沾好,具有消毒杀菌功效,在下种时要保证有芽的一块下,尺寸一般大的一块下,那样芽会出得齐。

此外,还需要用500倍的三唑酮、1000倍的粉锈宁、72%的百菌清1000倍泡种3~五分钟,晾晒后就可以栽种,栽种前可在种子表层喷洒新高脂膜。山药以有机肥料(如沤肥的花生麸、猪粪、鸭粪或人和动物粪等)为主导,无机肥料辅助,使用量一般1亩能施2000~4000KG,另加高钾复合肥料40~60公斤,或用山药专用型生物菌肥200~300KG,与土充足混合匀称,防止灼伤幼苗。

田间管理

浅施肥:假如底肥使用较多,则少施肥或是不施肥,为保证山药增产,一般追肥2~3次,在地面上主茎长到一米上下时追肥一次高氮复合肥料,之后每过一星期上下追肥一次,3次就可以。山药膨大期以磷钾成分较高的多元素复合肥料为主导(山药对氮、磷、钾的要求占比是1.5:2:5),1亩30公斤上下,最好是采用冲施的方式。生长中后期可叶片喷洒0.2%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溶液,防衰老。

架要牢:插架及锄草山药在栽种后盖板上6~10cm浮灰,浇后用“山药专用型灭草剂”150~200克对水100公斤匀称喷洒,再盖农用地膜、出芽后立即搭架,架高在两米上下,正脸呈“人”字形,侧边斜向交叉式,隔7~8米用粗竹竿或木棍结构加固,总而言之一定搭牢,防止歪倒。

巧浇水:山药怕涝也不适合太旱,若太旱会比较严重危害山药的彭大,特别是在块茎彭大期,时间约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这期内一般10天上下浇一次透水性,5月中下旬之后浇灌要依据土壤含水量适度浇灌。

病害在连作地快病发较重,头一年种植的地快病发比较轻,在山药蔓发布后,逐渐打药预防。山药的关键病害为炭蛆病,归属于念珠菌性病害,普通百姓称枯叶病,主要表现前期叶子变黄,叶子发生小黑斑,最终茎枯枝落,该病病害在连作地快病发较重,头一年种植的地快病发比较轻,在山药蔓发布后,逐渐打药预防。

山药的关键病害为炭蛆病,属于念珠菌性病害,普通百姓称枯叶病,主要表现前期叶子变黄,叶子发生小黑斑,最终茎枯枝落,该病防治为主,搞好轮种换茬,采用无疾病薯,栽种前要25%三唑酮颗粒剂500倍泡种25~三十分钟开展种薯消毒杀菌,种植后提升栽培技术,提高主茎抗病力。

一般可在病发前期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更替喷雾器,病发深时可以用日本“金刚级芋”山药专用型秘方化肥,病发前期隔7~10天开展喷雾器,一般持续喷洒2~3次就可以。

山药种植之注意选种

农户取种时通常是只重视个人利益,习惯性挑选质量好、块茎匀称的售卖,留为兼用型得多见次等的、畸形的、得病的块茎。

那样做当初的收益或许会高些,但第二年、第三年之后病害加剧,畸形块茎块茎增加,山药的生产量和质量降低,导致经济效益减少。因而山药种应挑选匀称、齐整、没病的块茎,并且须经4~5年换1次,以降低种植种类衰退状况的产生。

山药种植之注意施肥

历经数据调查报告,农户光上肥一项目资金投入就近原则800元,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但生产量并没有提升。麻山药彻底靠本身转换运送营养物质要到6月中下旬之后,而这时有机肥的肥力早已外流得差不多了。

有机肥不做基肥,而改成追肥,即各自于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追3次,和施基肥及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2次施肥的方式相较为,只开展施肥的生产量反倒高。

因而在上肥上推行有机肥料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有机肥追肥就可以了,每一次追二铵20公斤、硫酸铵25~30公斤、水溶性肥料可做基肥用。

山药种植之注意用药

一般农户打药通常是加多药少放水,实际上它是预防病害中最忌讳的问题。一是服药浓度值大,易造成肥害,二是服药多,成本上升,三是由于药水少,非常容易导致喷洒不匀称,造成防效差。盲目跟风服药也是麻山药生产制造中的一个问题。一般状况下,通常是多种多样病害混合产生,有的地方快侧重这类病,有的地快那类病占核心,而农户常常是从众效应过重,见到他人用什么药,自身也用什么药,无论是不是对症治疗。其次是反复服药,无论气候条件、病害类型,从出苗逐渐,每一次都用这类药。结果钱许多花,实际效果却不理想,乃至病况加剧,导致限产,这也是山药经济效益不高的关键缘故。

山药种植之注意使用调节剂

调节剂需从麻山药蔓绝大多数爬到第二“菊花顶”时逐渐喷多效唑或缩节安,逐渐地两次间距半个月左右,之后依据长势应每过10天喷1次,到8月底9月初完毕。那样能够保证叶茎壮而不旺,得到较高的生产量。

而大部分药商则是等茎蔓长满架,茎嫩梢互相盘绕歪曲成疙瘩时,才开始化控。

养植动物的方法技巧

 养植动物的方法技巧,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下,许多农村家庭办起了自己的家禽养殖厂,养鸡、养鸭、养鹅、养鸽子等,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下面看看养植动物的方法技巧。

 养植动物的方法技巧1

  乌骨鸡饲养方法

  一、品种介绍

 乌骨鸡胸宽体深,背腰宽短,身体匀称,母鸡小颈短,经多年选育,羽毛以黑色为主,翅羽、尾羽有明显的墨绿色光泽。单冠,平头,皮肤、肉髯、啄、耳、胫、爪均为乌黑色;肌肉、腹膜、骨骼乌黑,如墨染一般。

 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快,生态放养条件下适当补饲,4月龄可达2kg以上,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45kg,母鸡2.20kg。公鸡5-6月龄开啼,母鸡6-7月龄开始产蛋,300日龄产蛋50-60枚,500日龄产量120-160枚,蛋重52-58克,蛋壳主要呈浅褐色或白色,少数呈浅绿色。

  二、种蛋孵化

 1、种蛋选择与处理:种蛋应选择个头大小适中、椭圆形、壳纹光滑、细密、无皱折、壳色正常、产后5-7天的新鲜蛋为宜。种蛋在保存前应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可采用40℃的浓度为0.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分钟,洗净取出晾干即可。

 2、种蛋的自然孵化:自然孵化就是指利用鸡的就巢本性特点来孵化出雏。孵化时选择赖抱性强而又健康的母鸡,用20厘米高的木箱(农村习惯用萝蔸)作鸡窝,垫上10-15厘米厚的稻草或松叶,放在无鼠、安静、光线弱的地方,

 一次入孵种蛋18-20个,孵化期内每天定时放出母鸡喂给营养充足的饲料和饮水。一般在孵化过程中要进行三次照蛋,及时发现和取出发育不全的蛋和死精蛋。照蛋方法是用一个小纸箱,在纸箱的上面开一从洞,里面装上电灯,把蛋放在小洞上便可照蛋

  三、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是指0-60日龄的小鸡。雏鸡出壳后身体小,绒毛稀短,散热快,体温调节差,要求在饲养管理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一)育雏准备

 1、备好饲料、疫苗、防(治)药物。

 2、备齐饲养管理器具,如料槽、水槽、饮水器、天平、温度计、注射器等。

 3、如在市场购买,要选好健康无病的鸡苗。

 (二)育雏方式

 母鸡带育数量小,不作专门介绍,这里仅介绍常用的地面平养育雏技术。地面平养指的是在地面上铺垫15-20公分厚的锯末、谷壳等,雏鸡养于垫料上的育雏方式,期间可逐步加厚垫料或清除更新垫料。地面平养育雏应把握好以下饲养管理要点:

 1、分群:把健康无病的雏鸡选出后,按体重和体质相近的分在同一群。

 2、饲养密度:每平方米放养的适宜密度为1-2周龄40-50只,3-5周龄30-40只,6-9周龄20-30只。

 3、采食饮水设备:料槽2.5-5公分/只;料桶30-40只/个。水槽1.5-2公分/只,饮水器80-100只/个;乳头饮水器10-15只/个。

 4、温度:1-2日龄33-34℃,3-4龄32℃,5-7日31℃,第2周30℃,第3周26℃,第4周22℃,第5周20℃,第6周18℃。通常采用白炽灯提供光照和取暖,灯泡离鸡约10cm高,夜间尤其应注意开灯,供暖的同时还可防蚊虫叮咬和传染病。

 5、湿度:适宜的湿度使雏鸡感到舒适,休息和食欲正常,不易得病,室内相对湿度以55-60%为宜。

 6、光照:前3-4天连续光照,每平方米4-6瓦;5-14天每天18小时光照,每平方米3瓦,2周以后可夜间持续照明,每平方米1.3瓦。通常第4天起光照14小时,以后每天减少15分钟至每天8小时恒定光照,雏鸡2周龄后可以放在背风处晒晒太阳、每天运动30分钟。

 7、通风换气:养鸡后往往从第二周开始鸡舍氨气浓度上升较快,遇有刺鼻、眼情况应在气温较高的午后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可以装小型排风扇换气。

 8、断喙:断喙优点在于节约饲料和防止啄癖,提高育成率。

 9、饲料:推荐使用专用雏鸡料。如自配,推荐配方:玉米49%,碎米10%,细米糠5%,麸皮5%,豆饼18%,棉仁饼或芝麻饼5.5%,鱼粉5%,骨粉2%,食盐0.3%。微量元素适量,每公斤料加多维生素15克。自由采食,少喂勤添,

 保持料槽和饲料清洁,7天后可喂给青饲料,喂量占鸡料的20%左右。雏鸡开食后即可加喂占日粮1%的砂砾。一般于2周后开始饲喂,每周每次100只鸡饲喂450克,砂砾直径大小为2毫米为宜,砂砾颗粒随时间推移逐渐加大,

 可撒在饲料上面或另用槽让其自由采食。舍饲小鸡,更应注意补充砂砾。40天后逐步以农家粮替代配方料,逐步添加碎玉米、稻谷等原粮和增大青绿饲料用量,新换原粮按10%-20%-30%-50%-70%-100%逐渐增加,并在晴天开始放养训练。

 10、饮水和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2-4小时后开始喂料。最初1-3天的饮水中,宜加入8%葡萄糖,每公斤水加入1克维生素C,饮水温度18-25℃。开食料可用仔鸡前期全价饲料和碎米等。应少喂勤添,保持料槽和饲料清洁。

 11、在整个育雏期可在饲料中交替用0.2-0.3%的土霉素,0.02%氟哌酸,万分之二的痢特灵防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杆菌病。一周龄后至80日龄,饲料中拌入0.03%氯苯胍或三字球虫粉、克球粉等交替用药。抗球虫药用药4-5天,停药3-4天,然后更换用药种类。除此之外,生产中要对饲料营养、饲养密度、垫料管理等恰当处置。

 12、饲养人员必须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鸡粪,定期消毒,器具保持清洁;供给清洁干净的饮水,天冷时供给温水;更换饲料要循序渐进;及时将病、弱鸡挑出治疗和处理,避免疫病传播和减少损失。

 13、免疫:常规病以防治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球虫病为主。用药原则为交替用药,兑入水中和拌入饲料给药。从15-20日龄起就要注意鸡球虫病的防治,此阶段应主要针对球虫病驱虫1-2次。抗球虫药用药4-5天,停药3-4天,然后更换用药种类。

 传染病防治:

 26-28日龄滴眼鼻各一滴法氏囊中毒苗;

 28日龄肌肉注射新城疫苗;

 35日龄滴眼鼻各一滴喉气管炎弱毒苗;

 35-40日龄每只鸡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0.5毫升H5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四、乌骨鸡山地放养技术要点。

 山地养鸡就是利用各种林带、果园、丘陵山窝放养鸡群。山地养鸡主要有以下好处:一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山地饲养,鸡只能采吃到更多的青绿饲料、昆虫,补充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减少了饲料用量;二是加大了鸡只的运动量,使鸡只体质增强,毛色光泽、肉质好,市场价格高,直接提高经济收入。在放养过程中要抓好以 下几点:

 1、放养场地要求宽阔、圈得住、无积水、有遮荫、有青草和砂粒。

 2、林间简易鸡舍安全、牢固,能打开、能封闭,便于鸡只休息和管理。鸡喜干燥,林间鸡舍搭建应选在地势较高和较为干燥的坡地或平地上,就地取材,用竹杆或木材均可,鸡舍四周用草帘挡蔽风雨,同时要有通风口;在平地上建鸡舍,鸡舍应有离地1米以上适宜高度,鸡只进出鸡舍的道桥要可收可放。鸡舍面积按每平方米5-7只建造。

 3、控制放养密度。放养鸡群大小主要根据放养环境承载能力、补饲强弱状况而定,条件许可情况下最好采用分带轮牧的方式放养,可保证环境和养鸡生产协调发展。

 4、分群。一般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实行公母鸡和强弱分群饲养,有利于区别喂养、减少应激、提高饲料报酬和鸡群的整齐度。

 5、鸡只放养后由全价饲料全部过渡到农家原粮,补饲以傍晚补饲为主。红薯、洋芋、玉米、稻谷等原粮最好经煮熟后补饲以提高利用率、促进增重,红薯、洋芋熟化后拌上青料饲喂为宜,米糠类也宜拌上青料饲喂。补饲时要将喂料装入食槽或盆内,不能撒在地上。

 6、定期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

 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再与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并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

 7、大鸡阶段的饲料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使其有适度的脂肪沉积,达到育肥上市的目的。

 8、放养过程中要注意气候突变和雨天管理,防止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生。

 9、尽可能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所谓“全进全出”,就是同一栋鸡舍或同一场地在同一时期内饲养的同一日龄的鸡只,要在一同时期出栏。这种饲养方式便于在期内调整饲养,进行合理的免疫,又便于鸡出栏后对场地、设备彻底打扫,清洗和消毒,有效切断各种病源体循环感染的途径,消灭各种病原体。一般出栏时间在4月龄鸡只体重达到2kg左右同宜,以取得最佳的生产效益。

  鸭的饲养方法

 根据现有鸭舍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育雏方式。针对稻田养鸭的具体情况,应集中育雏后,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绍其中几种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雏

 即直接在鸭舍地面上铺厚垫料,如刨花、粗木悄、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雏,定期清理更换垫料,使之保持清洁干燥,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雏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网育雏

 即鸭舍1/3地面铺设离地网面,另外地面不铺网,只铺垫料。饮水全部放置在网上,这样舍内地面保持干燥。注意斜面坡度须小于250。此法成本适中,且利于清洁工作,效果较理想,所以比较常用。

 ③纸箱育雏

 利用普通大一点的硬纸箱,将雏鸭养于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气时不用热源供温,可自温育雏,大大降低保温费用,且简单易行,投资小。但须注意保持干燥、卫生和通风,常在纸壁凿孔以通气,需适时分群转移,随着雏鸭逐渐长大,逐步将部分鸭移出至其它纸箱或育雏舍,使其饲养密度适中并逐渐脱温。因此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工作繁杂,育雏数量有限,适合小规模养殖。

  3、饮水和饲料

 ①饮水

 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一般做法是,将雏鸭放入1厘米深的浅水盆中几分钟,让雏鸭湿脚和饮水,即通常所说的“点水”。水质必须新鲜、清洁、水温接近室温,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鸭的饮水量加大,经常清洗饮水用具和换掉脏的饮水,装入新鲜的水。

 ②开食

 在雏鸭出壳后24-28小时内,当全部雏鸭饮到水后,让雏鸭开食。最迟也不能超过36小时。雏鸭开食后的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须保证雏鸭吃饱。以后让雏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晚上不设人工光照。

 ③饲料饲喂

 雏鸭饲料宜新鲜、清洁、营养、颗粒大小适中、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雏鸭在10-15天期间,每羽鸭用全价饲料500克分供食,在饲喂过程中拌加少量米饭。然后,用米饭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类饲料喂到体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理

 ①通风

 目前绝大多数开放式鸭舍是以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主要标准来进行通风换气的,靠开闭门窗的多少和开闭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通风。窗户应设在高处,既使风吹不到鸭身,又利于排除较热较轻的废气。同时,防止贼风和温度波动引起雏鸭感冒和生长不良。

 ②密度

 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一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二周龄14只左右,第三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

 ③温度

 雏鸭生长须适宜的温度,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1-3日龄,温度为28-30C;4-6日龄,温度为24-26C;7-10日龄,温度为20-23C;11天以后类推。前期当室内温度低于20C时,可用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供暖。注意防止鸭子堆集,并及时疏散。

 ④湿度

 充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雏鸭开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

 ⑥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的程序和种类在各地区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最好由禽病专家进行调查,制定好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

 ⑦适时淘汰

 由于稻田养鸭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条件下进行,鸭群必须健康。应当适时淘汰健康状况差、生长不良的鸭。

 养植动物的方法技巧2

 一、鹿属草食性反刍动物,应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鹿的食性较广,能采食多种灌木植物的枝叶和各种农副产品以及青贮饲料等。

 二、每天定时定量地喂给各类饲料,以促进鹿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否则,就会打乱鹿的进食规律,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影响其生长发育。

 三、鹿在夏秋季节应以采食青绿粗饲料为主,冬春则要加喂贮备饲料和精料。饲料变更时,新饲料要逐渐增加,使鹿的消化机能逐步适应,否则,会引发各种肠胃疾病。

 四、鹿采食后,饮水量大而且次数多,供水量必须充足。特别是夏季,要加大供水量,冬季以饮温水为宜。

 五、鹿的神经极其敏感,经常竖耳听声,一有动静就乱跳乱窜,有的甚至会跳越圈墙。因此,平时要保持舍内安静,饲养人员的动作要轻,不要大声喧华。

 六、养鹿场或养鹿个体户一定要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出入门设防疫池。饲料及饮水要清洁卫生,圈舍要勤打扫,保持干燥。水槽、料槽要经常消毒,杜绝疾病的发生。

 养植动物的方法技巧3

  家禽养殖包括哪些动物

 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通常是以卵、肉、羽毛等的生产为目的,但也有为玩赏用而饲养的,一般为雉科和鸭科动物,也有其他科的鸟类如火鸡、鸽、鹌鹑和各种鸣禽的,常见的有家鸡、火鸡、珍珠鸡、鸽、鹅等。

  家禽养殖管理经验及注意事项

  养鸡

  1、饲养成本

 厂房设备预算:不同的养殖类型投资成本不一样,场房1000只鸡按100平方米20000元,加温照明料筒饮水器等设备2000元。

 鸡成本预算:快速型一只鸡成本大约20-25元,土鸡优质型一只鸡大约成本15-20元,一般流动资金约20000元足。如果是养蛋鸡需加笼舍约15000元,另一只鸡成本大约30元,流动资金20000元。

 总体预算养肉鸡初次投资约35000~45000元,养蛋鸡初次投资约60000元。

  2、饲养设备

 包括供暖设备、通风设备、供水设备、喂料设备、集蛋设备、清粪设备、笼具、光照设备等等。

  3、饲料配方

 ①雏鸡的饲料配方:玉米62%,麦麸3.2%,豆粕31%,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添加剂1%。

 ②蛋鸡育成鸡的饲料配方:玉米61.4%,麦麸14%,豆粕21%,磷酸氢钙1.2%,石粉1.1%,食盐0.3%,添加剂1%。

 ③产蛋鸡的饲料配方:玉米58.4%,麦麸3%,豆粕28%,磷酸氢钙1.3%,石粉8%,食盐0.3%,添加剂1%。

 注:以上的添加剂含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生长促进剂。

  4、养殖场管理

  ①鸡舍规格

 对于养殖的鸡的临时“宿舍”一定要重视,虽然说鸡是家禽,而且是群居动物,但是还是要分鸡舍的,这样的话更方便于鸡的管理,同时合理的规划鸡舍的面积,在合理的范围内征求利益最大化。

  ②养殖卫生

 养鸡舍一定要注意好相关的卫生管理,这个可是安全无小事,卫生管理可以说是养鸡场的重要工作,必须做到定期检查清扫处理,一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紧急进行处理,如果处理不了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请求处理。

  5、疾病防治

  ①鸡新城疫

 由于此病的发作极为快速,所以一般以预防为主,鸡仔时要及时接种疫苗,平时要加强饲养,注意卫生消毒情况。发病后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可用鸡新城疫I系疫苗大剂量喷雾,能有效地进行防治。

  ②禽霍乱

 此病的危害极大,无良好的治疗方法,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发病后为慢性的可用药物治疗,如果是急性一定要病鸡及时处理掉。如果是养鸡场发病,基本无就,要将鸡场全部封锁,将场内鸡全部扑杀焚烧,再对场地进行全部的消毒,在两月后,在重新引鸡饲养。

  ③大肠杆菌病

 首先要减少养殖密度,做好卫生环境以及消毒工作,饮水和饲料一定要干净清洁,防止因变质或霉变的饮水饲料导致此病发生。发病时用特效药浆杆疫杀防治即可,也可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增强抗病力。

  ④鸡白痢

 平时加强饲养和消毒隔离,保持适宜的温度,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发病后,及时将病鸡隔绝,再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饮水治疗。

  6、饲养注意

  ①鸡苗选择

 鸡苗选择是养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鸡苗选择好了,会减少后续很多的成本,因为好的鸡苗长大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更强,成长更快,出栏时间快。

  ②温度控制

 鸡在养殖的时候,也是要分季节的,夏天的天气会比较炎热,所以鸡是不用担心受冻的,可以早点将它放出来养殖。冬天的天气比较冷,所以要选择中午气温高的时候再放出来,如果是下雨或者下雪,就不能放出来养。

  ③饮水注意

 鸡在养殖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喝凉水的,这样的话,能有效的减少它出现肺热的情况。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另外鸡饮水的器具也要经常消毒,防止产生病毒传播。

  ④养殖技术

 如果是放养的鸡,那么小鸡在生下来之后,最好是不要给母鸡带着养,因为母鸡很容易将小鸡弄丢,可以将它圈养,等到长大一些,适应了环境再放养。如果是大型养殖场的肉鸡,那么就是加强鸡群的疫病防控,严格把握养殖中的各个环节就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3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