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的栽培技术
1、无性芽孢繁殖: 有些蕨类植物在羽片腋间和叶轴顶部下面会长出芽孢,有的轴顶端分生组织着地而产生新株,或营养叶顶着地也能产生新株。
2、营养体繁殖: 是将匍匐茎进行分段栽培,也可将直立的根状茎纵切为2份栽培,但每段上必须带根带叶才易成活。
3、组织培养:蕨类植物的体细胞同样具有再生能力。采用这种方法只需采集一小部分营养器官就能培养大量蕨苗。 1、定植:在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将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者分株栽植,行距70~80cm,株距50~60cm,苗高10~15cm时定植。
2、整地作床:选择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宜,整地时施入落叶堆肥、厩肥,做成宽1m的平畦或高畦,待土壤解冻后即可栽植。
3、田间管理:生长期间应勤中耕除草、浇灌,雨季加强排水,以免引起根的腐烂;多次追施薄肥,可采收一次施一次肥,施肥在采收2~3天后进行;入冬以枯草覆盖,以保湿防寒;初春发芽前应及时浇水和追肥,促进茎叶萌发。
4、采收: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10多年,每年春季和夏初,当幼茎长到20-25cm时,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而呈拳钩状,即可采收。过晚会影响食用价值,并对来年收获有不良影响,过早则会降低产量。采收时,可用刀割或用手掐,要尽量贴近地面。采收一次后,10-15天可采收第二次,一年可连续采收2-3次。
5、引种幼苗:一般在春季生长期开始时为好,运输过程中保持空气、土壤湿润。
6、引种根状茎:时间以秋季为好,在地上茎叶枯萎后,大地冻结前挖取;春季在出苗之前挖取。根状茎的长度应带有两个以上的芽簇,粗度以7~10毫米为宜,一颗直立芽应具有10毫米以上的根。直立芽一定要保护好,这是引种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
7、定植:
整地施肥:秋季进行深松,春季结合整地,亩施纯鸡粪2000千克然后做床。地上床、地下床、平床均可,床 面宽1~2米,高20厘米长15~20米床间留50厘米作业道。
栽植根状茎:按25厘米行距开10厘米宽、15厘米深的定植沟,并按5厘米芽距调整摆放根段,然后覆土10厘米,浇透水,水沉下去后再覆土5厘米,用耙子搂平。
移栽幼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带上坨移栽。移栽时挖直径20厘米、深15厘米左右的定植穴,按10株/平方米的密度摆放,株行距各为30厘米,然后用土填充幼苗周围12厘米,立即浇一次透水,水渗下后覆土。
8、施肥:露地栽培需3~4年更新1次,因此栽植前要施入充足的农家肥及磷肥,施用量为有机肥l000~1500公斤/亩,磷酸二铵10公斤/亩。第2年后,每年秋季要施入鸡、猪、马粪等做盖头粪随着松土,翻到土层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疏松了土壤,而且还可起到保温防寒及保湿作用。如果粪源不足,也可以覆盖落叶,也有一定作用。
9、浇水排水:栽植时应在栽植沟内灌透水,以保证栽植成活率。雨季地内积水应及时排除,以免涝害。
10、覆盖:蕨菜的根茎栽植后,为防止干旱,提高成活率,在地面上应覆盖稻草、落叶、厚度2~3厘米,有条件的可试用地膜覆盖。这样做不仅保温,还可防止杂草丛生。
11、松土除草:为防止土壤板结和草荒,每年生长期可松土除草2~3次,尽量做到田间无杂草。
12、更新根茎:蕨菜的根茎生长几年后便逐渐老化而枯死,因此要进行更新。一般在3~4年生的田间,于秋季用带犁刀的轮式拖拉机将切断蕨的部分根茎,这样可保障连年收获而不致大幅度减产。
第1年栽植后田间管理的任务是抓苗,做到苗齐、苗壮,土壤湿度必须保证在55%至60%,浇完水后可覆盖树叶或稻草,干草起避光和保湿作用。生长发育期多中耕锄草,可少留一些长势较好的草为蕨菜遮阴,入冬上冻时浇1次透水,即灌冬水;第2年的任务是培育根系,使根系粗壮形成多芽,当土壤层融化6厘米时,在行距中间开沟,深8~10厘米,亩施鸡粪2000千克或掺入草木灰1000千克,结合覆土,浇1次透水,其他管理同第1年;第3年在大地解冻后,用耙子将地表土松动,不可太深,一般为3厘米左右,亩施鸡粪2000千克于地表,浇1次透水即可,其他管理同上一年;第4年以后的管理同第3年。 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15~20年,每年5~6月份采收。当苗高25~40厘米、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时,即应采收。10~15天后采收第二次,一年可连续采收2~3次。注意不能成片全部采集,每次只能采收2/3~3/4,。
出口蕨菜加工方法有腌渍和干制两种。 原料选择:选取粗壮、无虫蛀、长度在20厘米以上的新鲜蕨菜。
处理将蕨菜切去老根,然后按长20厘米以上,每把直径5~6厘米,重量250~260克扎把。
盐渍:把蕨菜入缸盐渍。先在缸底撒一层厚约2厘米的盐,然后一层蕨菜、一层盐整齐排列放置。满缸后,其上覆3厘米的盐层,达到盐量为蕨菜重量的30%。最上层放一块干净无味的木板,板上压重石。
二次盐渍:经过7~10天盐渍后,即可倒缸,将藏菜倒在另一只缸中,上面的翻到下面,按盐渍蕨菜重量的15%加盐,一层蕨菜一层盐,上面再撒2厘米厚的盐层,并注入22%浓度的过滤盐水,盖上木板,板上压重石,10~15天即可包装。
装桶:将盐渍蕨菜用22%的盐水冲洗一遍,去掉杂质,沥净水,放进衬有两层无毒塑料袋的桶中,上添一层卫生盐,灌满22%过滤的盐水,将两层塑料袋扎紧,排出空气,盖紧桶盖,放阴凉处保存或上市销售。 选出鲜嫩粗壮、没有病虫害的蕨菜,去掉杂质,用开水浸煮10分钟,捞出晾晒。当外皮见干时,用手揉搓,反复搓晒10余次,经2~3天即可晒干。出口蕨菜干的标准是完全晒干,不发霉,无杂质,用手揉搓,发软打卷,无老化硬梗。
将清洗整理好的蕨菜投入沸水中烫7~8分钟。热烫液中一般加入质量份数0.2%~0.5%的柠檬酸和质量份数0.2%的焦亚硫酸钠,有条件时使用洁净的硫磺,先经熏硫后再进行热烫。每100公斤蕨菜的硫磺用量为0.2~0.4公斤,蕨菜与热烫液的比例为1:1.5~2;热烫结束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将蕨菜冷却至常温,然后晾晒或烘干。为防止蕨菜内外部水分不均,特别要防止过干使蕨菜表面出现折断和破碎,应剔除过湿结块、碎屑,并将其堆积1-3天,以达到水分平衡。同时使干蕨菜回软以便压块或包装。
蕨菜成品采用低温低湿条件下贮藏,贮藏温度以0~2℃为宜,不宜超过10℃,相对湿度在15%以下。 蕨菜需高温煮熟后用纯净水装袋。 抽气真空包装保存。
以往腌制蕨菜加工简单,不易贮藏和长途运输,影响档净与销路。当今,一种采用铝塑复合袋包装的新工艺问世,在保持蕨菜色绿、脆嫩、清香爽口等基本特色的同时,外观精美,保存期长、携带方便、卫生,产品附加值高。
一、盐腌:按7份菜、3份盐备料。先在浸腌池内撒层底盐,然后一层菜,一层盐放匀,最后再用盐层封顶,压紧10~15天后出池。
二、脱盐:将浸腌好的蕨菜投入水池中,清洗6~7小时,然后换水,再次清洗3~4小时。为缩短脱盐时间,可作适当搅拌,但要避免破碎。
三、复绿:取试剂级硫酸铜作复绿处理。复绿时,溶液温度一般控制在65℃~70℃,硫酸铜添加量以PH值在6左右为宜。复绿过的蕨菜基本接近于新鲜时的色泽,之后再清洗2-3遍,使粘附在蕨菜上的铜的残留不超过10ppm。
四、脆化:将复绿后的蕨菜浸渍于0.6%的氯化钙溶液中,润湿后投入密封容器进行抽真空脆化处理,抽真空的真空度保持在0.08MP2,温度50℃~55℃,时间20分钟。因蕨菜内含果胶类物质,受热会产生果胶酶,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凝胶状态的果胶酸钙,从而维持脆性。
五、装袋、杀菌:汤汁以3.5%的食盐溶液为主。适当添加其它调味料后用柠檬酸调PH值至6左右。按每0.5公斤袋加汤汁75~85毫升装袋,热压密封,随即在105℃蒸汽中杀菌20分钟得到成品。
种植蕨菜可以采取根茎繁殖的方法,首先需要从土壤中挖出蕨菜较为粗壮的根茎,并将其剪成十厘米的小段,然后栽种在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土质较为疏松的土壤中,在栽种后,可以向土壤中浇灌无污染的清水,保持土壤湿润。
蕨菜如何种植1、根茎繁殖
种植蕨菜可以使用根茎繁殖的方法。首先需要挑选直径在0.5厘米、长度在20厘米,且未遭受病虫害的蕨菜根茎,并将其从土壤中挖出,然后使用剪刀将根茎剪成5-10厘米的小段。注意在获取根茎时,不能损伤根茎,以免无法正常存活。
2、选择土壤
蕨菜适合生长在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土质较为疏松的土壤中,所以栽种蕨菜可以使用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排水性较好的腐殖土或者沙壤土,在栽种前,可以向土壤中混合腐熟的农家肥,提高土壤的含肥量。
3、进行栽种
栽种蕨菜时,可以直接将根茎埋藏在土壤中,并向上方覆盖三厘米细土即可。为了保证蕨菜生长环境的湿润,也可以向栽种区域覆盖稻草等物品,用于保水,在栽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间距,最好将株距控制在50厘米左右,以免栽种过密,植株生长不良。
4、后期养护
在后期养护蕨菜时,可以为其提供营养均衡的氮磷钾混合肥,让植株可以更好的生长,也可以为蕨菜浇灌矿物质丰富的天然水,保持土壤的湿润,还可以为蕨菜提供全天的日照,让植株可以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的更加旺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40276.html